花語:父親之花,表達堅毅、勇敢
正直勇敢,愛、喜悅、祝福、幸福。
鐵皮石斛蘭的養殖
1、鐵皮石斛蘭對光照的要求:
養殖的地方壹定要光照充足,保持通風。這樣更有利於石斛蘭的生長和開花。
2、鐵皮石斛蘭對水分的要求:
鐵皮石斛蘭在春夏生長期,應充分澆水,使假球生長加快。9月以後逐漸減少澆水,使假球逐漸成熟,可促進開花。石斛蘭要求空氣濕度大,花盆保持濕潤為最佳狀態,生長旺盛期花盆不宜積水,否則易腐爛。可以經常向周圍地面噴水,提高空氣濕度。
3、石斛蘭對肥料的要求:
石斛蘭生長期每十天施肥1次,秋季施肥要減少。石斛蘭施肥切忌施濃肥,可根據生長期的狀況調整氮、磷、鉀的比例,葉面噴施或灌根,壹般每周1次,到假鱗莖成熟和冬季休眠期,則完全停止施肥。
4、鐵皮石斛蘭的換盆時間:
栽培2~3年以上的鐵皮石斛蘭,植株充血,根系滿盆,盆材已腐爛,應及時更換。無論是常綠還是落葉石斛蘭,開花後都要換盆。換盆時應少傷根,否則遇到低溫葉片會發黃、脫落。
鐵皮石斛的功效與作用益胃養陰清熱。用於益胃生津,養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幹口渴,食少幹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石斛的作用:
1.胃陰不足,熱病傷津證。本品長於養胃陰,生津止渴,並能清胃熱。主治熱病傷津口渴、舌幹苔黑證,常與天花粉、鮮地丁、麥冬等品合用,如《本病論》清熱保津法。治療胃熱陰虛的胃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可與生地、麥冬、黃芩等品同用。
2、腎陰虛。本品既能滋補腎陰,又能降火,適用於腎陰虛之目暗不明、筋骨痿軟,以及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等證。腎陰虛,目暗不明者,常與枸杞子、熟地黃、菟絲子等同用,如石斛夜光丸(《本草拾遺》)。腎陰虛、陽痿、筋骨無力者,常與熟地、山茱萸、杜仲、百部等補肝腎、強筋骨之品同用。腎虛火旺,骨蒸勞熱者,宜與生地黃、枸杞子、黃柏、胡黃連等品同用,以滋補腎陰,退虛熱。
鐵皮石斛的食用方法
1、鐵皮石斛小米粥
原料:鮮鐵皮石斛、水、粳米、冰糖
制作方法:每次取鮮鐵皮石斛30克,加清水200毫升,久煎取汁約100毫升(因鐵皮石斛最耐煎煮,能出藥效),去渣,選北方粳米50克,冰糖適量,再入砂鍋加少許。同入砂鍋,再加水約400毫升,煮至米開粥稠時停火。每日2次,稍溫頓服。
功效:鐵皮石斛為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鐵皮石斛的莖。鐵皮石斛粥是家傳秘方,是用鐵皮石斛和粳米加水煮制而成,具有養胃、滋陰、清熱的功效。[適應癥狀】熱病津傷,心煩口渴;病後津液虧虛,虛熱不消;胃虛隱痛百和博燥嘔吐,舌淡苔少等。
說明:[治法解析】石斛味甘、淡、性寒,善入肺、胃、腎經,功專和胃津、滋陰清熱。溫熱之邪,最易傷津耗液,凡病熱中後期,胃陰灼傷,余熱不清,可見有口幹咽燥,虛熱不退。胃痛幹嘔,舌淡苔少,以石斛粳米粥,最為適宜。粥中粳米冰糖,養胃調中,助胃氣,同煮為粥,既能增加滋陰清熱之功,又能促胃生津,三者合而為粥,頗有療效。藥物說:"石斛氣味淡而清,與肺之性相合,性涼而清,得肺之宜,肺臟之嬌,唯此最配。"根據前人經驗,鐵皮石斛粥尤其適合肺熱傷津者食用。徐旭人曾說:"石斛功能清胃生津,胃、腎虛熱者最宜。肺、胃為溫邪必犯之地,熱郁灼津,胃液易被劫奪,如欲清胃救津,從鐵皮石斛之甘滋清淡不為功。"徐氏這段精辟的論述,明確指出了鐵皮石斛滋陰清熱、養胃生津的功能。因此,對於肺胃陰傷後的發熱,石斛粥是首選藥物。[現代研究]本品含有大量黏液質和鐵皮石斛生物堿,藥理已證實它能促進胃腸蠕動、胃液分泌,能幫助消化,並有解熱鎮痛作用。現在人們常用鐵皮石斛來降血壓。[註] 1.凡津液未傷者不宜使用; 2.煮粥時,如用石斛鮮品煮食更為理想
2、石斛倒扣草燉豬肉湯
中藥石斛性平味甘,有養胃滋陰、生津液、除虛熱之功。
近年來,潮汕地區對其燉湯或煲湯十分推崇,並以選用霍山石斛為上品,其形甚細,且色澤金黃,看之滋潤,嚼之味厚。鐵皮石斛味濃脂膏,養胃生津,又無涼脾之慮,實為佳品。
原料:鐵皮石斛25克,倒扣草30克,瘦豬肉500克,生姜3片。
制作:石斛稍浸泡;倒扣草反復洗凈;豬瘦肉洗凈,整塊不切。與生姜壹起放入燉盅內,加冷水1500毫升(約6碗水)蓋上盅蓋,大火燉3小時,調入適量鹽、油即可。此量可供3~4人食用,瘦肉可切片拌醬油佐餐。
三、鐵皮石斛冰糖茶治低燒
臨床上常遇到壹些小兒低燒不退,尋求中醫治療,其中,有的經西醫治療無效,臨床表現為不規則發熱,或潮熱,或朝熱暮退,或晝夜溫差大,常伴有頭汗、手足心熱、口幹、口臭、夜寐不安、胃部不適等。常伴有頭部多汗、手足心熱、口幹口臭、夜寐不安、食欲不振、腹痛啼哭、腹脹氣喘、面頰緋紅、小便短黃、大便時幹時溏、有酸臭味等。 小兒很容易被氣滯所傷,氣滯還可引起痰濕阻滯,濕熱互結,久而久之又導致脾肺氣虛,衛表不固,抗病能力減弱,容易引起反復感冒和發熱加重。這類患兒多表現為厭食、挑食或偏食。若食滯、積熱,常出現低熱,故治療應以調理脾胃、消積化滯為主。
方中可用保和丸加減: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炒萊菔子、白術等。若腹痛夜啼,加檳榔、木香;積久成熱,加胡黃連、黃芩;腹滿,加川樸、炒刺猬皮;肝脾虛弱癥見煩躁、目赤等。加菊花、桑葉、梔子、蒲公英、夏枯草等疏泄肝火之品;如外感及風熱表證者可合銀翹散加減;大便溏薄者可合參苓白術散加減。此外,調節飲食也是治療本證的重要方法,故應誘導患兒多吃水果、新鮮蔬菜,以保持胃腸通暢。
二、病後或汗出而瀉下太過:此類患兒因氣血不平或津液耗傷,或余熱未盡而致低熱。臨床表現除低熱外,常伴有肢體乏力、神疲乏力、面色青白、多汗等。治以理氣補虛、滋陰退熱。
方可用謙益七味白術散加減:人參、白術、茯苓、木香、藿香、葛根、甘草。若熱甚,加黃芩、知母、胡黃連;若寐甚,加麥門冬、五味子、夜交藤、茯苓;若汗多,加生龍骨、生牡蠣,或配黃芪粉(牡蠣、黃芪、熟地黃),或配黃芪粉(牡蠣、黃芪、熟地黃);若屬虛熱潮熱者可合地骨皮、知母、銀柴胡、半夏、人參、茯苓)加減。
四、面食--石斛冬瓜卷
原料:黃瓜500克,石斛10克,生姜10片,白糖1/8杯,辣椒10克,醋1勺
功效:用於熱病傷津、口幹、口渴及病後體虛等。
說明:
1)補骨脂(銀柴胡、半夏、人參、茯苓)加減組合。 p>
1)營養功效
鐵皮石斛具有養胃生津、滋陰清熱、補腎益精、強筋健骨的功效。可緩解口渴唇幹、病後虛熱、胃痛嘔吐、肺燥咳嗽等癥狀,對腎虛目昏、遺精滑精也有壹定療效。
2)用法用量
不同品種的鐵皮石斛略有不同,應用時應有所選擇。鐵皮石斛直接用開水沖泡飲用,能生津養胃;也可煎湯口服,有助消化的功效。但未傷津者不宜服用。
5、燉石斛田螺
名稱:燉石斛田螺
原料:青螺(田螺)1500克,豬脊骨9克,石斛6克。
輔料:鹽少許。
制作方法: 1:1.青螺吐泥,洗凈,用沸水煮熟,撈起。湯過濾備用。2.剔出螺肉,用淡鹽水洗凈,瀝幹,放入燉盅內。豬脊骨切成均勻塊,用沸水飛去血水。3.田螺汁先用鐵皮石斛小火煲約 20 分鐘,去掉藥渣,過濾取汁,待用。4.將藥汁倒入燉盅內,再將豬脊骨放在燉盅內的海螺表面,約燉1小時後,用鹽調味,即可食用。
特點:味鮮、微甜。
藥用價值:石斛味基本,性微寒,能滋陰養胃、生津除熱。與青螺、豬肉同燉,可滋陰潤燥、利小便、止渴利水,對消渴消瘦、大便秘結、幹咳、醉酒、目赤腫痛等癥有較好療效。
6、石斛粥
石斛粥:每次取鮮石斛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汁約100毫升,去渣。選北方粳米50克,冰糖適量,與石斛汁放入砂鍋內,加水約400毫升,煮至米開粥稠即成。每日兩次,溫熱食之。
此粥能滋陰清熱,養胃生津。適用於熱病傷津,心煩口渴;病後津液不足,虛熱不消;胃虛隱痛幹嘔,舌淡苔少。
七、石斛人參酒
石斛人參酒:石斛30克,麥門冬24克,生大黃、玄參50克,天花粉30克,生山藥、黃芪60克,蒼術、葛根20克,鹽知母、鹽柴胡各15克,白酒1500毫升低度。將11味中藥搗碎,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經常搖動,浸泡5至7天,過濾去渣即成。每次取30~60毫升,按1∶1的比例加入蜂蜜糖水調勻服用,每日服用2~3次。
酒能養陰清熱,生津潤燥。適用於燥熱傷津的糖尿病患者,對氣陰兩虛的糖尿病患者也有壹定療效。
八、西洋參石斛茶
原料:西洋參5克,鐵皮石斛30克。
制法:先將西洋參采摘,洗凈,曬幹或烘幹,切成片,放入較大的容器中備用。將鐵皮石斛采摘、洗凈、曬幹,切成片,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熬煮30分鐘,用幹凈紗布過濾、沈渣,收集濾液放入裝有西洋參片的容器中,加蓋悶15分鐘,即可食用。(或將西洋參、鐵皮石斛粉碎成細粉,代茶飲,每次3~5克,每日1~2次)。
食用方法:當茶飲,可分上、下午2次,頻頻飲用,當日飲茶,當日食用。
功效:滋陰養胃,生津止咳。本食療方適用於胃陰不足、實熱型白血病並發口腔炎患者。
評價西洋參性涼,味甘、微苦,善於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西洋參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抑制癌細胞生長。鐵皮石斛能養胃陰、生津液。臨床研究資料表明,鐵皮石斛對癌癥化療、放療後及陰虛津虧所致的消渴、咽幹舌燥、大便秘結等癥均有療效。兩味合用為食療茶,具有明顯的滋陰養胃的功效,對咳嗽、胃陰虛熱型白血病及口腔炎患者有較好的輔助療效,尤其適合與兒童及老年白血病患者壹起服用。
九、紅參石斛竹絲雞
成分:紅參3克,石斛3克,竹雞150克,生姜適量。
湯品分析:紅參能補元氣、補脾肺、生津安神。石斛甘平,養胃陰,生津液,滋腎陰,潤肺,補脾,除虛熱。吳茱萸主治虛勞、消渴、泄瀉、痢疾、崩漏、白帶。
制作要點:將竹絲雞去毛洗凈切塊,然後與洗凈的藥材壹起放入燉盅內,加水300毫升,武火水燉2小時即可。
適用人群:氣陰兩虛之人及見神疲乏力、虛勞煩熱、口幹舌燥、失眠多夢、崩中帶下等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