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2010心肺復蘇指南(中文版)

2010心肺復蘇指南(中文版)

《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點

《2010`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經公開發表,該指南框架結構與《2005`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經過五年的應用實施,有相應的調整!

幾個最主要變化是:

1.生存鏈: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鏈改為五個鏈環:

(1)盡早識別與激活EMSS;

(2)盡早實施CPR:強調胸外心臟按壓,對未經培訓的普通目擊者,鼓勵急救人員電話指導下僅做胸外按壓的CPR;

(3)快速除顫:如有指征應快速除顫;

(4)有效的高級生命支持(ALS);

(5)綜合的心臟驟停後處理。

2.幾個數字的變化:

(1)胸外按壓頻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為“至少100次/分”

(2)按壓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頻率不變、按壓與呼吸比不變

(4)強烈建議普通施救者僅做胸外按壓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對普通目擊者要求對ABC改變為“CAB”即胸外按壓、氣道和呼吸

(5)除顫能量不變,但更強調CPR

(6)腎上腺素用法用量不變,不推薦對心臟停搏或PEA者常規使用阿托品

(7)維持ROSC的血氧飽和度在94%-98%

(8)血糖超過10mmol/L即應控制,但強調應避免低血糖

(9)強化按壓的重要性,按壓間斷時間不超過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圖

2010新亮點:《2010`心肺復蘇&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變化如下:

突出強調高質量的胸外按壓

保證胸外按壓的頻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斷,

避免過度通氣,

保證胸廓完全回彈

提高搶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將重點繼續放在高質量的CPR上

2、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區別於大約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壓後保證胸骨完全回彈

5、胸外按壓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斷

6、避免過度通氣

CPR操作順序的變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

●2005(舊):A-B-C

即: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壓

生存鏈的變化

★2010(新):

1、立即識別心臟驟停,激活急救系統

2、盡早實施CPR,突出胸外按壓

3、快速除顫

4、有效地高級生命支持

5、綜合的心臟驟停後治療

●2005(舊):

1、早期識別,激活EMSS

2、早期CPR

3、早期除顫

4、早期高級生命支持(ACLS)

應及時識別無反應征象,立即呼激活應急救援系統。

如無呼吸,應立即進行胸外按壓。

★2010(新):

胸外按壓先於通氣

●2005(舊):

成人心肺復蘇,首先開放氣道,檢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氣後再做30次胸外按壓,如此循環

原因:

1、胸外按壓能夠向心臟和腦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臟驟停時,患者經過搶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2、動物數據表明,延誤胸外按壓會減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誤的情況應最小化。

3、胸外按壓不受體位的影響,可以即時進行,而定位頭部和進行嘴對嘴呼吸都需要花費時間。

4、在雙人搶救時,C-A-B的優勢更突出,在第壹個搶救者進行胸外按壓的同時,第二個搶救者施行開放氣道。在開始做人工呼吸時,第壹個30次胸外按壓也就結束了。

5、不管是單人還是多人搶救,以胸外按壓開始CPR不會推遲進行人工呼吸這點應該明確。

強調胸外按壓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確:如果旁觀者沒有經過心肺復蘇術培訓,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壓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壓,直至受害者被專業搶救者接管。

訓練有素的救援人員,應該至少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壓。

另外,如果能夠執行人工呼吸,按壓和呼吸比例按照30:2進行。

在到達搶救室前,搶救者應持續實施CPR

●2005(舊):

沒有區別搶救者是否受過培訓。

僅建議旁觀者可以在指導下行胸外按壓。

原因:

對於未受過培訓的搶救者來說,通過電話,就可實行僅有胸外按壓的CPR。

然而,經過訓練的救援人員,還是應該胸外按壓和通氣同時進行。

取消“壹聽二看三感覺”

★2010(新):

CPR中不再有“壹聽二看三感覺”。

30次胸外按壓後,單人搶救者開放被救者的氣道,並給予2次通氣。

●2005(舊):

開放氣道實施時CPR的前提。

氣道開放後,通過“壹聽二看三感覺”來評估呼吸。

評估沒有呼吸心跳後,在進行胸外按壓!

原因:

按照心肺復蘇術中C-A-B的順序,對於沒有意識,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應首先給予胸外按壓。

因此,呼吸作為心臟驟停後簡要檢查的壹部分,應放在胸外按壓,開放氣道,2次通氣之後

胸外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

★2010(新):

以每分鐘至少100次的頻率,進行胸外按壓。 ≥100次/分

●2005(舊):

以每分鐘100次的頻率,進行胸外按壓 =100次/分

原因:

按壓次數,中斷時間,決定了胸外按壓的頻率。

這也是影響正常循環和神經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大多數研究中,胸外按壓次數與存活率成正比。

作為CPR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壓不僅要把重點放在按壓頻率上,也要盡量縮短中斷時間。

按壓不足或頻繁中斷將會使每分鐘的按壓次數減少。

胸外按壓的深度:至少5 ㎝ ≥5cm

★2010(新):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 ≥5cm

●2005(舊):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 ㎝ 4-5cm

原因:

胸外按壓通過擠壓心臟增加的血流量,可以為腦和心臟提供氧和能量。

盡管建議按壓時要用力按,快速按,從幾年來的實際操作情況看,多數搶救者按壓深度還是不夠。

此外,現有科學表明,按壓深度至少5 ㎝時比4 ㎝更有效。

介於這個原因,2010AHA規定了CPR和ECC胸外按壓時的最小深度。

具體可以搜索:201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官方簡體中文版.PDF

百度醫療團《醫生工會》感謝妳的熱情與關註

  • 上一篇:"諾和銳30特充和筆芯有啥區別啊?求答案
  • 下一篇:2022年執業藥師考試特點及備考建議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