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應癥狀
根據疫苗反應癥狀的嚴重程度分為二大類:
1.1 壹般反應 豬註射口蹄疫苗後 8~24 小時出現體溫升高 0.5℃左右 , 食欲不佳、精神萎靡、行動遲緩 , 此種反應在豬群發生比例為 30% 左右。
1.2 嚴重反應 根據疫苗反應的出現的癥狀分為四個型:
1.2.1 全身反應型 壹般發生在註射口蹄疫苗後12~24 小時以內,體溫升高1℃~2℃,有的豬體溫高達42℃ 。病豬精神委頓,食欲廢絕,常臥於豬舍內,不治療會導致死亡。這種情況占 5% 左右。
1.2.2 局部反應型 個別豬註射口蹄疫苗後註射部位腫脹 , 大的大饅頭大小,小的有5分硬幣大小,出現紅、熱、痛,患豬不敢扭頭和低頭進食。腫脹部位吸收比較慢,時間稍長了會形成膿包,最後形成結節,有的豬直到屠宰壹直存在著這種結節。這種情況占 5% 左右。
1.2.3 流產型 有些孕豬註射口蹄疫苗後,12~36 小時從陰道內排出血液及正在發育的胚胎,引起孕豬的流產。
1.2.4 過敏反應型 此種反應不分性別、年齡、品種,各種豬都有發生,其中長白豬和種豬比較多見,而杜洛克和本地品種豬比較少見。豬註射口蹄疫苗後立即出現步態如喝醉酒樣,呼吸急促,站立不穩,肌肉震顫,口吐白沫,倒地,角弓反張,全身抽搐,四肢做遊泳狀運動。皮膚充血潮紅,繼而紅紫,特別是在腹下、四肢、肛門、陰戶,可視黏膜發紺,糞尿失禁。聽診心率不齊,肺音消失。
2 反應的處理
根據不同的疫苗反應癥狀做如下處理:
2.1 壹般反應處理 此種體溫升高為壹過式體溫升高,壹般在 36小時自愈。
2.2 嚴重反應處理
針對出現癥狀進行治療:
2.2.1 全身反應型的豬,進行退熱和抗菌消炎的治療,主要肌肉註射安痛定、地塞米松磷酸鈉、青黴素等藥物,每天2次,連續 3 天即可治愈。
2.2.2 局部脹腫的豬,腫脹部位用熱毛巾進行熱敷 10~15 天,腫脹部位可轉小或消失。
2.2.3 懷孕流產的豬,出現流產癥狀應用黃體酮等保胎藥物進行肌肉註射,早期有壹定效果。
2.2.4 對於嚴重反應的豬可肌肉註射 0.1% 鹽酸腎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磷酸鈉等對癥治療。對已休克的豬除迅速註射上述藥物外,還要迅速針刺耳尖、尾根和蹄頭,放血少許。 將去甲腎上腺素2毫克,加入10%葡萄糖註射液中靜滴,待蘇醒後,撤去藥物。
3 小結
3.1 規範防疫操作技術,積累經驗合理應對反應,減少養殖戶損失。基層協防員操作技術還不規範,操作細節掌握還不準確,例如打“飛針”還是存在,由於豬無法實施保定,註射部位還不準確。有些防疫員出現疫苗反應不知如何應對,要積累經驗掌握規律提高疫苗反應的治愈率。
3.2 防疫完成以後在養殖戶中停留 30 分鐘,以便出現反應迅速采取措施。
3.3 在防疫過程中要帶足鹽酸腎上腺素和用於強心的藥物,用完以後要及時補充。
3.4 如果豬出現由於過敏引起死亡的病例,要及時報告給當地的動物防疫站,由動物防疫站進行鑒定,核實後填寫《動物免疫死亡或卡標死亡登記表》,由財政給予補償。
3.5 豬註射口蹄疫疫苗後,因本身體溫升高,可能誘發其他疾病,要與疫苗反應相區別,以便因病施治。
3.6 經過治療的豬,要用正向間接血凝試驗進行抗體監測,如果抗體水平不能抵抗口蹄疫病毒的攻擊,應重新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