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神奇的巴馬散文

神奇的巴馬散文

壹覺醒來已是清晨五點多,火車駛進了白廣西這個熟悉的山城。哦!二十年了,壹切都感覺那麽新鮮。在這裏,山、江、湖、溪和綠樹鮮花依然交相輝映,所不同的是,現在的白桂與南亞熱帶的自然風光和現代園林城市的風貌融為壹體,讓人真正在刮目相看中陶醉。

清晨的太陽不露臉,霧蒙蒙的,眺望遠方,只能看到路燈亮著點點白光,廣西的淡淡夏日與深圳相似,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車站的主人早已等候在這裏,接過主人隨即送來的茶水,幫我們裝好,領著我們壹路向西再走,都渴望快點走進巴馬--那片我們向往已久的神奇土地。

大約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到了巴馬縣城,我們已經饑腸轆轆,在酒店用過早餐後,巴馬風味小吃十分誘人,也許是壹夜的顛簸和饑餓,還沒有品嘗到飽腹的滋味,真的餓了。

因為還有相當的距離,朋友們安排得相當緊湊,來不及壹睹這座美麗山城的風采,上車匆匆離去,在崎嶇的山路上翻山越嶺進入我們的第壹站--巴馬村,下榻在遊覽區附近的坡那屯農民新村。

在朋友的盛情款待和陪同下,我們壹行四人途經南寧、田陽、田東、德保、靖西和大新等市縣,壹路領略了山水田園之美,但始終比巴馬留給我的印象最深。

誠然,東方山水之美,除了巴馬,恐怕很難找到第二處。

關於巴馬的文字描述,由國語到外語,那就太多了,特別是這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來巴馬觀賞、考察、探尋山水的人絡繹不絕、風土人情、長壽老人等等,文人雅士、普通百姓,留下的文字那就太多了,把這些文字寫下來,隨隨便便就可以了 留下的文字那就太多了,如果把這些文字抄下來,隨便就可以出壹套上萬字的叢書。現在要說巴馬,那真是壹部長篇史書,不知從那壹章說起。

如果寫巴馬的人物,目前,從大自然的神秘到壯族人民--如劉三姐這樣的傳奇故事,從淳樸的壯族人民到這裏百村千戶聚集的百歲老人,還要拾起來即介紹給讀者,生怕耽誤了他們寶貴的時間,長篇大論還可能使讀者我行我素。

巴馬人無論生活多麽平淡,巴馬的山水似乎很養人,很少有人窮鄉僻壤,另辟蹊徑。雖然只有這寸金寸土的田地,過著半饑半飽的日子,卻照樣幸福美滿,心安理得。這在外人看來是壹件很奇怪的事,而巴馬人卻覺得理所當然,太平常了。這麽多壯族人,我要寫哪壹個嫌多?遠的不好寫,近的不好寫,動的不好寫,我就寫些靜的吧。

地處窮鄉僻壤的巴馬,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從物質條件上看,這是壹個全國聞名的特困縣,古老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壹直延續在大山裏,這種近乎原始的生活狀態,曾被多位外國專家斷言:"廣西巴馬這樣山石嶙峋的地方不要說長壽,就連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然而,這些專家們萬萬沒有想到,生命的奇跡就是在這種他們認為無法生存的環境中創造的,在這雲霧繚繞的群山中改寫的,在這貧瘠的山縫中延續的......

在巴馬,這片看似貧瘠的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壹塊風水寶地。這裏民風淳樸,人傑地靈,雖然物產並不豐富,但也有五谷雜糧,野果野菜俱全,以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景觀,造就了壹代代人才輩出和世人羨慕的百歲老人。據人口普查統計,在壹個不到25萬人的自治縣,百歲以上的老人就有80多位,萬分之四還多,而且他們大多依然精神抖擻,步履輕盈,甚至還能爬山越嶺,操持家務,耕種農田。我走近他們的族人,親自握住他們的手,由衷地贊嘆、敬佩!

此次西行,所見所聞有銅陵大峽谷、水晶宮、百魔洞、德天瀑布、明仕田園等著名景點,但停留時間最長的是巴馬縣巴馬鄉坡那屯中的阿莊村。這裏既是巴馬山水田園風光的交匯點,又是全縣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

我們下榻的地方不遠處,就是著名的長壽村丁老屯。

廷老屯地處盤陽河北岸,田野縱橫交錯,水土肥沃,放眼遠望,遠處群峰疊嶂秀如螺,村前魚塘形狀無數,如眾星捧月倒映門前;再看朝山,山尖如筆,水碧如黛,大有文脈淳厚之勢,當是風水寶地無疑。

目前,在這個不超過500人的村子裏,11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了7位,八九十歲的老人比比皆是。據記載,該村歷代出秀才的人家,家家都有舉人;進貢生的崗位上,也不乏其人。到了近代,這裏同樣是文人輩出、官宦世家;在巴馬乃至廣西的教師、幹部中,有相當比例是老廷屯人。

想說人文景觀,廣博如讀《四庫全書》。雖然只是提綱挈領,卻讓我感到應接不暇。讓我縮小範圍,只談景點。巴馬的盤陽河,當地人稱之為生命聖河,在自然科學叢書中,它是壹條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河流;當妳在群山之巔鳥瞰群山時,展現在妳面前的是曲山回轉,紛紛挾水而來的水流,它不時磨出地面,又不時轉入地下,三進三出,時隱時現,沈浮不定,神秘莫測,構成了壹條多洞的河流,洞中有洞,洞中有洞,自然寧靜。

盤陽河,當地人稱之為生命聖河,在自然科學系列中,它是壹條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河流;當妳在群山之巔鳥瞰群山時,展現在妳面前的是曲山回轉,紛紛挾水而來的水流,它不時磨出地面,又不時轉入地下,三進三出,時隱時現,沈浮不定,神秘莫測。

就聞名遐邇的百魔洞而言,它位於盤陽河上遊,洞集瑰麗神奇於壹身,洞在山中,崖上有百巖,崖下有人。其洞有三層建築,下層為水洞,中層為水旱洞,上層為旱洞,洞內撲朔迷離,氣勢磅礴。

天水有壹洞叫鳥巖,距巴馬縣城僅十幾公裏,洞內瑩瑩滴珠,叮咚如佩,清風徐來,十分愜意。其間,遊人可品溪流玉鐲之美,可悟天窗奇學之秘,可謂探地下暗河之秘,探大自然造化之神奇足矣!

人們常說,香格裏拉是耗盡靈魂的聖地,而巴馬的那落村就像凡爾納小說中的地心世界,讓探險者心馳神往。那落若村位於盤陽河的源頭,新近發現的地下溶洞--水晶宮有著江南冰川的美譽,溶洞與地下河相連,是盤陽河水的源頭,洞內石布成幔、潔白如玉,晶瑩無比,氣象萬千,有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之哀婉,更有雪花飄灑,寒江垂釣之清幽,好壹派嶺南北國風光,令人流連忘返,嘆為觀止。

巴馬的美,在於山,在於水,在於山水之間人與自然的和諧,巴馬的生命之所以有序、恒久,也得益於人與自然的和諧。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次親臨巴馬,特別是親眼看到老丁老屯幾個年過百歲的老人至今依然精神矍鑠、神采奕奕,使我真正感到發自內心的震撼:巴馬人除了生活在大山裏,享受著上天賜予的風水寶地外,他(她)們在生活中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貪黑起早摸黑地在勤勤懇懇地勞作,茶飯順應自然,潔愛笑容常開。

我想,自古以來,就有人為追求長壽而不惜重金求醫問藥,甚至四處求神拜佛,但到頭來,還是疾病難除,生命半途而廢,他(她)們或正是被傳統醫學稱之為 "天人合壹"。耿古至今,有多少有權有勢、有錢有勢的君子想通過超自然的手段或途徑來達到長生不老的目的。相傳,上古秦始皇曾派三千弟子到東海尋找長生不老藥,唐五代皇帝煉服金丹,以求童顏依舊,青春常在,但終究還是繞不過自然規律而壹命嗚呼,或英年早逝於半路。

水土不服難成仙,五谷雜糧撐人面。

獨龍仁風陰功滿,高壽還賴子孫賢。

老人不賦閑,樂觀助延年。

九旬如處子,百歲壽亦樂。

這是流傳在巴馬人中的壹首打油詩,優美的詩句高度概括了人生在世的八種境界,對我們正確對待人生很有幫助。

巴馬之行雖然短暫,卻讓我領悟到了它的深刻含義。巴馬的故事很多,我無法壹壹道來。不過,文章雖散,心之所向,匯聚成文,感謝主編。

  • 上一篇: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報告(2)
  • 下一篇:食品添加劑如何分類?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