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如果起到補腎功效,把當歸換成肉蓯蓉好還是換成杜仲最合適?

?如果起到補腎功效,把當歸換成肉蓯蓉好還是換成杜仲最合適?

當歸,中藥名。為傘形科當歸屬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具有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血虛,血滯,血寒諸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癰疽瘡瘍,腸燥便秘等。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主治

主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血虛,血滯,血寒諸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癰疽瘡瘍,腸燥便秘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禁忌

1、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降血壓藥合用,以防出現直立性低血壓等。

(2)與肝素、華法林、阿司匹林等藥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傾向。

2、飲食禁忌:忌面食。

註意事項

熱盛出血患者禁服,濕盛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

2、《本草綱目》: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

3、《醫學啟源》:當歸,氣溫味甘,能和血補血,尾破血,身和血。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氣血兩虛:常配黃芪、人參補氣生血,如當歸補血湯(《蘭室秘藏》)、人參養榮湯(《溫疫論》)。

2、治血虛萎黃、心悸失眠:常與熟地黃、白芍、川芎配伍,如四物湯(《和劑局方》)。

3、治血虛血瘀,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常與補血調經藥同用,如《和劑局方》四物湯。若兼氣虛者,可配人參、黃芪;若兼氣滯者,可配香附、延胡索;若兼血熱者,可配黃芩、黃連,或牡丹皮、地骨皮;若血瘀經閉不通者,可配桃仁、紅花;若血虛寒滯者,可配阿膠、艾葉等。

4、治血虛血瘀寒凝之腹痛:配桂枝、芍藥、生姜等同用,如當歸生姜羊肉湯(《金匱要略》)、當歸建中湯(《千金方》)。

5、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與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等同用,如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活絡效靈丹(《醫學衷中參西錄》)。

6、治瘡瘍初起腫脹疼痛:與銀花、赤芍、天花粉等解毒消癰藥同用,以活血消腫止痛,如仙方活命飲(《婦人良方》)。

7、治癰瘡成膿不潰或潰後不斂:與黃芪、人參、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補湯(《和劑局方》)。

8、治脫疽潰爛,陰血傷敗:可與金銀花、玄參、甘草同用,如四妙勇安湯(《驗方新編》)。

9、治風寒痹痛、肢體麻木:宜活血、散寒、止痛,常與羌活、防風、黃芪等同用,如蠲痹湯(《百壹選方》)。

10、治血虛腸燥便秘:常與肉蓯蓉、牛膝、升麻等同用,如濟川煎(《景嶽全書》)。

相關配伍

1、當歸配白芍:當歸長於養血柔肝,行血止痛;白芍善於養血柔肝,斂陰止痛。兩藥配伍,有養血理血的作用。適用於心血不足的心悸不寧;肝血不足的頭暈耳鳴,筋脈攣急;血虛血瘀的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等。

2、當歸配肉蓯蓉:當歸長於養血補血,潤燥滑腸;肉蓯蓉善於補陽益陰,潤腸通便。兩藥配伍,可增強溫潤通便的作用。適用於陰虛氣弱便秘等。

3、當歸配熟地黃:當歸補血且能行血調經;熟地黃補血且能填精益髓。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血養陰的作用。適用於血虛兼有陰虛諸證。

4、當歸配荊芥:當歸長於補血活血;荊芥善於散風止血。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血止血,散風活血的作用。適用於產後血虛,風動暈仆,不省人事之急救,或血虛生風,手足抽搐,肢體震顫,皮膚瘙癢等。

5、當歸配赤芍:當歸長於養血柔肝,行血止痛;赤芍善於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兩藥配伍,可增強活血止痛的作用。適用於痢疾腹痛,便膿血,肝脾不和,腹中拘攣,綿綿作痛等。

6、當歸配附子:當歸長於養血柔肝,行血止痛;附子善於溫腎壯陽,散寒止痛。兩藥配伍,可增強養血柔肝,溫腎壯陽的作用。適用於脾土虛弱,不能統血,血去陰傷,陽氣隨之也傷的久治不愈及陽虛失血兼挾瘀血等。

7、當歸配火麻仁: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火麻仁甘平油潤,潤腸通便。兩藥配伍,可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血虛腸燥便秘等。

鑒別用藥

1、生當歸、酒當歸、炒當歸、當歸炭:當歸的古代炮制方法有酒制、醋制、米炒、土炒、鹽炒、姜汁制、吳茱萸制、芍藥汁制等20余種,現代沿用的炮制品主要有生當歸、酒當歸、炒當歸、當歸炭4種。其中生當歸質潤,長於補血,調經,潤腸通便,多用於血虛便秘、血虛體虧、癰疽瘡瘍等。酒當歸功善活血補血調經,多用於血瘀經閉、痛經,月經不調,風濕痹痛等。炒當歸既能補血,又不致滑腸,多用於血虛便溏,腹中時痛,及中焦虛寒腹痛。當歸炭以止血和血為主,多用於崩中漏下,月經過多,血虛出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炮制品中10種無機元素,結果表明當歸炮制後鉛的含量顯著降低,其降低程度為:土炒當歸≥酒炒當歸>當歸炭>生當歸。有研究報告指出,當歸酒浸潤後再切片,其有效成分損失少,飲片質量好。酒制後水溶物增高,但阿魏酸含量不降低,而當歸炭中鞣質成分約比生品高2倍。另有文獻認為,阿魏酸的含量隨炮制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尤以當歸炭損失最多。當歸炮制後,當歸酞內酯、亞丁基苯酞等成分的提取率明顯增加,但磷脂成分下降4.95%。

2、當歸頭、當歸身、當歸尾、全當歸:當歸可分為頭、身、尾三個部位,既可分別入藥(當歸頭、當歸身、當歸尾),又可合而用之(全當歸)。中醫傳統習慣認為,止血宜用當歸頭,補血宜用當歸身,破血宜用當歸尾,補血活血宜用全當歸。有人對當歸的不同藥用部位進行了化學分析,結果揮發油含量:歸頭為0.93%,歸尾為0.92%;糖的含量:歸頭、歸尾均為5.4%;灰分:歸頭為5.4%,歸尾為5.0%。但另有報道,以阿魏酸、揮發油中本內酯為指標,比較歸頭、歸身和歸尾的含量,結果為歸尾>歸身>歸頭。用X射線分析測定其金屬元素,結果歸頭中鈣、銅、鋅含量高,歸尾中鉀、鐵含量高,且差異明顯。

3、熟地黃與當歸:兩者均味甘性溫歸肝經,皆善補血,既治血虛萎黃、頭暈眼花、須發早白、心悸心慌、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等,又治久咳虛喘屬肝腎虧虛者。然熟地黃微溫滋膩,又善滋陰而填精生髓,治腎陰不足之腰膝酸痛、潮熱盜汗、遺精,以及精血兩虧諸證;兼能滋陰生津,治陰虛消渴等。當歸性溫兼入心、脾經,滋膩性小,又善活血調經,止痛,尤適用於血虛兼血瘀痛重者,並治胎前產後諸疾、虛寒腹痛、血痹痛麻、跌打瘀腫及癰疽膿成日久不潰或久潰不斂;尚可潤腸,治血虛腸燥便秘。

4、川芎與當歸:兩者均味辛性溫,功能活血、調經、止痛,皆治血瘀寒凝之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及跌打腫痛、風濕痹痛。然川芎屬活血止痛藥,上行頭目,下走血海,行氣力強,又善祛風止痛,主治頭痛及風濕痹痛,肝郁氣滯脅痛,尤以頭痛用之為宜,無論風寒、風熱、風濕、血瘀均可應用。當歸為補血藥,甘溫潤補,以補血見長,兼能潤腸,凡血虛、血瘀有寒之證鹹宜,兼腸燥者尤佳,善治血虛、氣血兩虛、虛寒腹痛及癰疽瘡瘍。

5、桃仁與當歸:兩者均能活血調經,潤腸通便,同治婦科血滯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腹痛,傷科跌打瘀腫,腸燥便秘。然桃仁屬活血調經藥,性平而甘苦潤降,以破瘀生新見長,又能止咳平喘,善治腸癰、肺癰、蓄血發狂、咳嗽氣喘。當歸甘溫潤補,辛溫行散,功善補血,可治血虛或氣血兩虛諸證,虛寒腹痛,風濕痹痛,癰疽瘡瘍。

6、三七與當歸:兩者均味甘性溫,歸肝、心經,皆能活血止痛,同治跌打瘀腫、瘀血腹痛。然三七為化瘀止血藥,味微苦入胃經,兼滋補之功,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之特點,善治各種內外出血,兼瘀者尤佳;現代治腦血管病及慢性肝炎等有效。當歸味辛入脾經,長於補血,調經,潤腸,善治血虛或氣血兩虛諸證,虛寒腹痛,風濕痹痛,癰疽瘡瘍。

7、雞血藤與當歸:兩者均味甘性溫入肝經,皆具補血活血調經之功,既治血虛萎黃,又治血虛或血虛兼瘀有寒之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以及跌打損傷、血痹痛麻、風濕痹痛、中風癱瘓。然雞血藤味苦入腎經,藥力較弱,又善舒筋活絡,適用於血瘀或脈絡痹阻者。當歸味辛人心、脾經,藥力較強,兼能止痛,血瘀重痛有寒者宜投,並治虛寒脘腹痛、瘡腫初起或日久不潰或潰不收口;尚可潤腸,用治血虛腸燥便秘。

8、肉蓯蓉與當歸:兩藥均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用於腸燥便秘。然肉蓯蓉為補陽藥,甘而微溫,歸腎、大腸經,能補腎陽,鹹而滋潤生精血,故又可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陽痿早泄,腰膝冷痛,筋骨無力,宮冷不孕。當歸為補血藥,甘溫潤補,以補血見長,兼能潤腸,凡血虛血瘀有寒之證鹹宜,兼腸燥者尤佳,善治血虛、氣血兩虛、虛寒腹痛及癰疽瘡瘍。當歸又具有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用治血瘀寒凝之月經不調、經閉痛經,以及跌打腫痛、風濕痹痛。

相關藥品

當歸流浸膏、當歸補血口服液(丸)、當歸養血丸、當歸苦參丸、當歸龍薈丸。

相關方劑

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當歸四逆湯(《傷寒論》)、活絡效靈丹(《醫學衷中參西錄》)、生化湯(《傅青主女科》)、當歸六黃湯(《蘭室秘藏》)。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壹般生長2年才能采挖。在10月下旬挖取,抖凈泥土,去殘留葉柄,待水分稍蒸發後,紮把,搭棚熏幹,先用濕柴火熏煙,使當歸上色,至表皮呈赤紅色,再用煤火或柴火熏幹。

炮制方法

1、當歸: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切薄片,曬幹或低溫幹燥。

2、當歸頭:取凈當歸,洗凈,稍潤,將當歸頭部切6片,曬幹或低溫幹燥。

3、當歸身:取切去當歸頭、尾的當歸,切薄片,曬幹或低溫幹燥。

4、當歸尾:取凈當歸尾部,切薄片,曬幹或低溫幹燥。

5、炒當歸:取凈當歸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焦黃色,取出,涼透。

6、酒當歸:取凈當歸片,用黃酒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每當歸片100kg,用黃酒10kg。

7、土炒當歸:取凈當歸片,用伏龍肝細粉炒至表面掛土色,篩去土粉,取出放涼。每當歸片100kg,用伏龍肝細粉20kg。

8、當歸炭:取凈當歸片置鍋內,用中火炒至焦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

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幹燥處,防潮、防蛀。當歸炭散熱,防復燃。

肉蓯蓉,中藥名。為列當科肉蓯蓉屬植物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帶鱗葉的肉質莖。具有補腎助陽,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腎陽虧虛,精血不足,陽痿早泄,宮冷不育,腰膝酸痛,痿軟無力,腸燥津枯便秘。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腎助陽,潤腸通便。

主治

主要用於腎陽虧虛,精血不足,陽痿早泄,宮冷不育,腰膝酸痛,痿軟無力,腸燥津枯便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註意事項

陰虛火旺及便溏泄瀉者忌服,熱結便秘忌服。

相關論述

1、《本經》: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婦人癥瘕。

2、《別錄》: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3、《藥性論》:益髓,悅顏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壯陽,大補益,主亦白下。

4、《日華子本草》:治男絕陽不興,女絕陰不產,潤五臟,長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遺瀝,帶下陰痛。

5、《本草經疏》:白酒煮爛頓食,治老人便燥閉結。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用於腎陽虧虛,精血不足,陽痿早泄,宮冷不育,腰膝酸痛,痿軟無力:本品味甘能補,甘溫助陽,質潤滋養,鹹以入腎,為補腎陽,益精血之良藥。常配伍菟絲子、續斷、杜仲同用。治男子五勞七傷,陽痿不起,小便余瀝,如肉蓯蓉丸(《醫心方》);亦可與杜仲、巴戟天、紫河車等同用,治腎虛骨痿,不能起動,如金剛丸(《張氏醫通》)。

2、用於腸燥津枯便秘:本品甘鹹質潤如大腸,可潤腸通便,常與沈香、麻子仁同用,治津液耗傷所致大便秘結,如潤腸丸(《濟生方》);或與當歸、牛膝、澤瀉等同用,治腎氣虛弱引起的大便不通、小便清長、腰酸背冷,如濟川煎(《景嶽全書》)。

相關配伍

1、肉蓯蓉配鎖陽:肉蓯蓉偏溫潤,潤腸養血效力勝於鎖陽;鎖陽偏溫燥,興陽益精功效勝於肉蓯蓉。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陽,益精血,潤腸的作用。適用於腎虛陽痿,腰膝冷痛或精血不足、大便燥結等。

2、肉蓯蓉配山茱萸:肉蓯蓉長於補陽益精;山茱萸善於益腎固精。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陽,固精氣的作用。適用於腎虧陽痿,腰膝無力等。

3、肉蓯蓉配杜仲:肉蓯蓉長於補腎益精;杜仲善於補肝腎強筋骨。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強腰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酸楚無力等。

4、肉蓯蓉配火麻仁:肉蓯蓉長於補腎益精,潤腸通便;火麻仁善於甘平補虛,潤燥滑腸。兩藥配伍,可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兼能溫養滋補。適用於老年人氣血虛衰的津枯便秘等。

5、肉蓯蓉配菟絲子:肉蓯蓉長於溫養精血;菟絲子善於益陰固精。兩藥配伍,可增強壯陽益精的作用。適用於腎虛陽痿,腰膝冷痛等。

6、肉蓯蓉配補骨脂:肉蓯蓉長於補腎益精,潤腸通便;補骨脂善於補腎壯陽,固精縮尿。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陽痿,早泄,婦女不孕,崩漏帶下等。

7、肉蓯蓉配沈香:肉蓯蓉長於補腎益精,潤腸通便;沈香善於行氣止痛,溫中止嘔。兩藥配伍,具有潤腸通便,行氣止痛的作用。適用於老人虛秘而多汗,小腹不適等。

8、肉蓯蓉配巴戟天:肉蓯蓉長於補腎益精,潤腸通便;巴戟天善於補腎助陽,強筋健骨。兩藥配伍,具有補腎助陽,潤腸通便,強筋健骨的作用。適用於腰膝冷痛、陽痿遺精、筋骨痿軟及老年便秘等。

9、肉蓯蓉配熟地黃:肉蓯蓉長於補腎益精,潤腸通便;熟地黃善於補血滋陰,益精填髓。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益精的作用。適用於腎虛所致的陽痿遺精、腰膝冷痛、不孕等。

鑒別用藥

1、生蓯蓉、淡蓯蓉、鹽蓯蓉、酒蓯蓉:生蓯蓉以補腎止濁,滑腸通便力勝,多用於腎氣不足,腸燥便秘,白濁。酒蓯蓉補腎助陽之力明顯增強,多用於腎陽虛陽痿,腰痛,不孕。淡蓯蓉、鹽蓯蓉則介乎生蓯蓉與酒蓯蓉二者之間,既能補腎陽,益精血,又能潤腸通便,適用於腎陽虛衰之陽痿遺精,腰膝酸痛,宮寒不孕,及精虧腸燥便秘。現代研究表明,肉蓯蓉經加熱炮制後其甜菜堿的含量明顯升高,而麥角甾醇的含量則降低。另有結果顯示,鹽蓯蓉不僅能提高“陽虛”動物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率,而且微量元素鋅、錳、銅、鐵的含量均高於其他傳統炮制品。淡蓯蓉在漂洗過程中水溶性成分會大量流失,直接影響藥效,應引起重視。

2、淫羊藿與肉蓯蓉:兩者均味甘性溫而入腎經,皆能溫補腎陽,同治腎陽虛之陽痿、不孕等證。然淫羊藿味辛歸肝經,功能溫腎壯陽,又可強筋骨,祛風濕,適用於肝腎不足之筋骨冷痛,風濕拘攣麻木,亦治腎陽虛喘咳及更年期高血壓。肉蓯蓉味鹹歸大腸經,性質柔潤,藥力和緩,兼能益精血,潤腸通便,可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之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3、補骨脂與肉蓯蓉:兩者性溫而入腎經,均能補腎陽,可治腎陽不足之證。然補骨脂味辛苦又歸脾經,擅長補腎助陽,又能固精縮尿,暖脾止瀉,納氣平喘,故可治脾腎陽虛泄瀉,腎虛氣喘,還治白癜風。肉蓯蓉味甘鹹,性質柔潤,藥力和緩,偏於益精血,兼可潤腸通便,適用於腎陽虛衰,精血不足之腰膝軟弱、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4、核桃仁與肉蓯蓉:兩者均甘溫而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功,善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筋骨無力及腸燥便秘。然核桃仁又入肺經,具有溫補肺腎,納氣定喘之功,用於腎不納氣所致的虛喘證。肉蓯蓉鹹而滋潤,具有生精益血之功,又可用於精血虧虛所致的宮冷不孕等。

相關藥品

全鹿丸、還少丹、補腎丸、五味子丸、鎖陽固精丸、生力膠囊、強陽保腎丸、蓯蓉通便口服液、通便靈膠囊、龍鳳寶膠囊。

相關方劑

濟川煎(《景嶽全書》)、地黃飲子(《聖濟總錄》)、肉蓯蓉丸(《醫心方》)、肉蓯蓉丸(《聖惠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上旬采挖剛出土的肉蓯黃,留小采大。去掉花序或蓯蓉頭,晾曬於幹將沙灘上或房頂上,1個多月後曲黃白色變成肉質棕褐色,即為甜大蕓。秋季采收者因水分大,不易幹燥,故把肥大者投入鹽湖中,腌1-3年,用時洗去鹽分,叫鹽大蕓。

炮制方法

1、肉蓯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個分開,洗凈稍浸泡,悶潤至內無幹心時,曬至內外濕度壹致,切厚片,幹燥。或將鹽蓯蓉除去雜質,大小個分開,置多量清水中,每日換水2-3次,至嘗之無鹹味時,取出,曬至半幹,再悶潤至軟硬適宜,切厚片,幹燥。

2、酒蓯蓉:取肉蓯蓉片,加入黃酒拌勻,裝人密閉容器內,密封,隔水加熱或用蒸汽吸盡,表面呈黑色時,取出,幹燥。每肉蓯蓉100kg,用黃酒30kg。

3、黑豆制肉蓯蓉;取肉蓯蓉用米治水漂泡3d,每日換水1次去盡鹹味,刮去表面鱗葉,切15cm厚的片;然後取黑豆5kg炒香,分成3份,每次取1份摻水和肉蓯蓉用微火煮幹,取出曬至半幹,再蒸透後曬幹,另取黑豆1份同煮,蒸曬,反復3次,曬幹。每肉蓯蓉100kg,用黑豆10kg。

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酒蓯蓉、黑豆制蓯蓉密閉,置陰涼幹燥處,防蛀。

杜仲,中藥名。為杜仲科杜仲屬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樹皮。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主治腎虛腰痛及各種腰痛,胎動不安,習慣性墮胎。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主治

1、腎虛腰痛及各種腰痛:以其補肝腎、強筋骨,腎虛腰痛尤宜。其他腰痛用之,均有扶正固本之效。

2、胎動不安,習慣性墮胎:常以本品補肝腎、固沖任以安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惡蛇皮、玄參。

2、中西藥配伍禁忌:

(1)不宜與降壓藥利舍平、降壓靈等合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壓等。

(2)不宜與鎮靜催眠藥同用,可增加藥物依賴的不良反應。

註意事項

炒用破壞其膠質,更利於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為溫補之品,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誌,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

2、《名醫別錄》:“治腳中酸痛,不欲踐地。”

3、《日華子》:“治腎勞,腰脊攣。”

4、《醫學啟源》:“其用壯筋骨,及足弱無力行。”

5、《本草蒙筌》:“止小水,夢遺。”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腎虛腰痛或足膝痿弱,常與胡桃肉、補骨脂同用,如青娥丸(《和劑局方》)。

2、治風濕腰痛冷重,與獨活、桑寄生、細辛等同用,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

3、治外傷腰痛,與川芎、桂心、丹參等同用,如杜仲散(《聖惠方》)。

4、治婦女經期腰痛,與當歸、川芎、芍藥等同用。

5、治療腎虛陽痿,精冷不固,小便頻數,與鹿茸、山茱萸、菟絲子等同用,如十補丸(《鮑氏驗方》)。

6、安胎,單用有效,亦可與桑寄生、續斷、阿膠、菟絲子等同用。如《聖濟總錄》杜仲丸,單用本品為末,棗肉為丸,治胎動不安;《簡便單方》以之與續斷、山藥同用,治習慣性墮胎。

相關配伍

1、杜仲配獨活:杜仲長於補肝腎,壯筋骨;獨活善於祛風濕,止痹痛。兩藥配伍,可增強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的作用。適用於風濕腰痛冷重等。

2、杜仲配川芎:杜仲長於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川芎善於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兩藥配伍,可增強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外傷腰痛等。

3、杜仲配枸杞子:杜仲補肝腎之陽;枸杞滋肝腎之陰。兩藥配伍,既補肝腎之陽,又補肝腎之陰。適用於腎虛陽痿遺精,腰膝酸軟無力等。

4、杜仲配當歸:杜仲長於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善於養血活血,調經止痛。兩藥配伍,可增強補益肝腎,調經止痛的作用。適用於婦女經期腰痛等。

5、杜仲配鹿茸:杜仲長於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鹿茸善於補腎助陽,生精益血。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壯陽的作用。適用於腎虛陽痿,精冷不固,小便頻數等。

6、杜仲配桑寄生:杜仲長於補益肝腎,補腎安胎;桑寄生善於滋補肝腎,養血安胎。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肝腎,固沖任以安胎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之胎動不安等。

7、杜仲配山藥:杜仲長於補益肝腎,補腎安胎;山藥善於補脾益氣,補腎澀精。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脾益氣,補腎安胎的作用。適用於脾腎兩虛之習慣性墮胎。

鑒別用藥

1、生杜仲、炒杜仲、杜仲炭、鹽杜仲:自南北朝劉宋時代起,炮制杜仲開始使用輔料,並有不同的炮制方法,但近年來各地炮制規範中收載的大多是生杜仲和鹽杜仲,尤其是鹽杜仲為目前杜仲之主要炮制品,應用最廣。鹽制後可直走下焦,增強補益肝腎作用,用於腎虛腰痛,陽痿遺精,胎元不固。生杜仲應用較少,長於益肝補腎,多用於頭目眩暈,濕重腰痛。壹般認為,杜仲炒斷絲,有利於調配、煎煮和粉碎,更好地發揮藥效,故傳統炮制要求是“斷絲而不焦化”。在實際操作中,杜仲如欲炒斷絲,必須溫度高,時間長,往往不易掌握斷絲的火候而炒成炭。現有人通過對有關文獻的考證,對杜仲炭提出質疑,認為杜仲既斷絲又不炭化是前人炮制的原意和歷代用藥的主體,始於近代的杜仲炭不符合傳統炮制原旨。研究表明,杜仲經炮制後,其降壓的主要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升高,故降壓作用明顯強於生杜仲。

2、菟絲子與杜仲:兩者均味甘性溫歸肝腎經,皆具補肝腎、安胎之功,同治腎虛腰痛或軟弱無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肝腎不足之胎動不安、妊娠下血。然菟絲子質潤平和而兼固澀,又入脾經,為平補陰陽之品,既固精縮尿,補脾止瀉,又能養肝明目,善治肝腎虧虛之目暗不明、視力減退,脾腎兩虛之便溏或泄瀉。杜仲性偏溫燥,補益力更強,長於補肝腎、強筋骨,兼暖下元,還能降血壓,善治肝腎虧虛之腰膝酸痛、筋骨軟弱,下元虛寒之陽痿宮冷,以及腎虛或肝陽上亢之高血壓。

3、桑寄生與杜仲:兩藥均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用治肝腎虧虛之腰膝酸痛,胎動不安等。但桑寄生甘、苦,苦能燥,甘能補,補肝腎,強筋骨又長於祛風濕,對痹證日久,傷及肝腎,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者尤宜。杜仲甘溫,以補肝腎,強筋骨,治腎虛腰痛尤宜,有扶正固本之效。

相關藥品

杜仲顆粒、強力天麻杜仲膠囊、青蛾丸、滋腎育胎丸。

相關方劑

右歸丸(《景嶽全書》)、右歸飲(《景嶽全書》)、獨活寄生湯(《千金方》)、三痹湯(《婦人良方》)、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6月采收,去粗皮堆置“發汗”至內皮呈紫褐色,曬幹。生用或鹽水炒用。

炮制方法

1、杜仲:取原藥材,刮去殘留粗皮,洗凈,切成絲或塊,幹燥。

2、鹽杜仲:增強補腎強腰作用。

(1)取杜仲絲或塊,用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斷絲,表面焦黑色,取出放涼。每杜仲絲或塊100kg,用食鹽2kg。

(2)取杜仲絲或塊,用鹽水拌勻,潤透,置鍋內,用中火加熱,炒或砂燙至絲易斷,取出放涼。每杜仲絲或塊100kg,用食鹽2kg。

(3)取杜仲絲或塊,用鹽水潤透,放置壹夜,蒸1h,取出,幹燥。每杜仲絲或塊100kg,用食鹽0.9kg。

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鹽杜仲密閉,置通風幹燥處。

  • 上一篇:氯化鉀和鈣片為什麽不能壹起吃?
  • 下一篇:生產管理制度包括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