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羽確實經歷過“刮骨療毒”,但不是華佗所為。
關羽療毒發生在公元219年 在攻打樊城時,被毒箭射中右臂,華佗公元208年就死了。
並且《三國誌》只說有醫生給關軍侯刮骨療毒,沒說是華先生。就算是華佗,《三國誌》也會把神醫華佗記下來的,畢竟華佗有名,又是主人公,肯定有記載的。
所以,華佗,沒有給關軍侯刮骨療傷,而是另有其人!?
事實上,《三國誌·華佗傳》講了許多華佗行醫治病的故事,有些故事也具有傳奇性質,但即使如此,也沒有替誰“刮骨療毒”或“刮骨去毒”的記載。?
《三國誌》中記載: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右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譯文:
關羽曾被亂箭射中,中其左臂,後來雖然愈合了,但到陰雨天還是會發作,是關公疼痛難捱。
之後關二爺詢問醫生,醫生看了以後說:“軍侯。那只箭裏含有毒素,已經進入骨頭了,只能劃開皮膚表面,刮骨療傷,這樣,您的左臂才徹底根除。”
關羽就伸出左臂讓醫生切開傷口,刮骨去毒。而此時關羽卻宴請諸將,左臂中流出許多血,裝滿了器皿,而關軍侯只顧與馬良下棋,神態自若,並無苦楚表現。關軍侯的英雄形象可見壹斑。
擴展資料:
演義中創作背景:
羅貫中之所以將醫生寫成是華佗,大概因為華佗是當時的名醫且擅長外科手術,治箭傷理更不成問題。如此“有根有據”,加之作者的生花妙筆,把故事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何人不信“刮骨療毒”的真實性呢?
其實,古代有“刮骨”經歷的勇將遠非關羽壹人。據《北史》載:長孫子彥墜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開肉鋸骨,流血數升,言戲自若,人以為“逾於關羽”。
《宋史》記載:趙匡胤在北周時攻入壽春,“城中發連弩射之,矢大如椽,牙將張瓊以身蔽之,矢中瓊髀,鏃甲著骨不出。瓊飲酒壹大厄,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數升,神色自若。”
南宋名將韓世忠也曾有“中毒矢入骨,亦用強弩括之”的經歷。至明代,這樣的例子也屢屢見載於史書中,不勝枚舉。
不過,後人還是最佩服關羽,壹則是關羽所處的時代較早;二則“大刀關公”這個勇猛無比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加之《三國誌》中的“伸臂令劈之,時方與諸將飲,臂血流於盤器,而公言笑自若”的生動描述,也令人覺得更真實可信。
《三國演義》刮骨療毒的故事,既誇張了關羽虎將非同尋常的大丈夫氣概,又贊頌了華佗神醫的高明醫道,這是壹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至今還膾炙人口。
當然,華佗為關羽刮骨,只是壹個演義故事。在史書《三國誌》的《關羽傳》裏並沒有說明為關羽治病的醫者是誰,《華佗傳》裏也沒有記載他為關羽治過病。何況,華佗發明了麻醉劑,也不必讓病人去經受不麻醉就刮骨的痛楚。
但是,華佗是我國古代壹位傑出的醫生,卻是實情。在史學家陳壽寫的《三國誌》和範曄寫的《後漢書》裏都有他的傳記,留下了這位傑出醫學家壹生的光輝業績,但都寫到對華佗的死感到惋惜。
百度百科-刮骨療毒
百度百科-華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