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病毒性關節炎大多表現為潛伏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感染時,雞跛行、跗關節腫脹和發燒。在慢性病例中,患腿難以伸展,跗關節處的腱鞘和腓腸肌腫脹。在此,我們了解兩個治療雞病毒性關節炎的真實病例。
案例壹某肉用種雞場 **** 7000 只雞。10日齡時,雞只生長不均勻,有的不能站立或行走出現尿多、腹瀉、不食等癥狀。檢查發現,雞的腳趾和跗關節出現腫脹。經多西環素和氟哌啶醇治療後,仍有發病率。解剖後發現,腫脹的關節處有淡黃色或淡紅色滲出物。經過實驗室診斷,確診為病毒性關節炎。隨後,我們加強了舍內消毒,在飼料中添加土黴素等敏感抗菌藥物,防止細菌繼發感染,淘汰血清陽性飼養者,疫情逐漸得到控制。
分析本病例是典型的病毒性關節炎病例,雞群未免疫過病毒性關節炎疫苗,極有可能是垂直傳播感染所致。
病例二某養殖小區 **** 2萬只肉雞,30日齡左右出現跛行,隨後約5%的雞出現輕中度呼吸道啰音,發育不均勻,羽毛松亂,部分雞跛行。病雞排出綠色稀糞,消化不良,糞便中有未消化的飼料顆粒,病雞采食量減少。心包炎、氣囊炎、肝周炎,跗關節腫脹,切開關節腔有少量油膩粘滑的滲液。
用新城疫克隆30疫苗免疫並註射泰樂菌素、丁胺卡那黴素、強力黴素、環丙沙星後,死亡略有減少,但仍有新病例出現。曾懷疑是新城疫、大腸桿菌病和支原體的混合感染。
本病例根據癥狀、剖檢病變分析,看似新城疫、大腸桿菌病和支原體混合感染,但經實驗室檢查,診斷為病毒性關節炎,說明系病毒性關節炎誘發的多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