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的管理。生產車間崗位人員需求方案要非常規範,車間新需求的員工,要到輔助崗位磨合壹段時間。在這段時間的磨合中,車間以員工的責任心為最基本的考核基準。
然後根據員工的操作技能水平、熟練程度等情況進行總評,落實到崗位,初評不能上崗的,車間通過培訓、再教育等方式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達到勝任崗位的目的。
2、"機",即機械設備的管理。
機械設備是進行生產活動的物質條件,是安全生產的首要保證,公司不定期進行現場管理檢查,並建立配套的獎罰制度,使每臺設備負責人形成自覺維護設備的良好習慣。
員工在交接班時,必須有機械設備運行交接記錄。壹旦發現機械設備運行異常,能及時上報,及時維修。
3、"物",即物料的管理。
物料管理是安全生產的基礎因素。由於化工材料的特殊性,材料性能的轉換相當快。車間從領料開始,就要進行專業培訓,讓他們熟悉工藝流程,知道每種物料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對壹天所需的物料能夠做到準確計算。
對於不宜入庫的材料,嚴禁留在車間,要做到現用現領,領用的原材料必須及時入庫檢驗,嚴禁將不合格的原材料領入車間。
4、"環",即環境的管理。
環境能直接影響安全生產,也是打造優質產品的前提條件,作為生產車間的管理者,應結合 "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的5S管理理念,以現場管理為切入點,進行自查和互查,並根據生產工藝。生產過程中制定相應的規則,規範各種用品和工具的擺放,養成習慣。
生產車間管理人員應鼓勵員工積極參與 "合理化建議 "活動,尋找、挖掘各類有效建議,改進現場管理。並對相關建議進行分析、改進,付諸實踐,以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
5、"法",即作業方法、指導書。
操作法就是指導操作路線,在操作過程中不能隨意更改路線,應派經驗豐富的老操作工手把手教新員工。為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車間還應對照原始記錄和顯示記錄儀進行檢查,提醒操作人員時刻提高警惕,確保操作完全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