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漲跌無常,忽冷忽熱,可憐的小王立馬就中招感冒了。沒想到去趟藥店回來,發現錢包裏兩百大元陣亡!整個人頓時更不好了!!!
回到家,越想越奇怪,打電話去問曾經是藥店店員的表姐:明明感冒不吃藥也能好,但為什麽我為了緩解癥狀而買個感冒藥就得花掉壹兩百呢?
表姐高深莫測地說:小王,妳還是太嫩了。其實,從妳走進藥店大門的壹刻,便可能走進了店員布下的重重陷阱,他們對妳說的第壹句話,就暗藏“殺機”——
解讀
店員在顧客進店之後,壹般不會直接問買什麽藥,而是問顧客哪裏不舒服。
壹方面因為目前大部分藥店都已配備執業藥師,可以為患者提供建議;另壹方面,了解顧客需求後可以有針對性的推薦藥品。
當然,這也給“高毛利”藥物的出現提供了機會。
解讀
店員最先推薦的,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藥效還可以,但品牌壹般、毛利率較高的藥。這些藥雖然和經典藥很相似,但可不壹定是名牌大廠出產的哦!說到底,還是“高毛利”惹的禍。
解讀
很多藥店總把中成藥、復方制劑當西藥賣,因為中成藥的利潤比西藥高出30%~50%,而且由於添加了西藥成分療效也還不錯。既能快速起效,又能滿足國人“純天然中藥”的癖好,何樂而不為呢?
解讀
如果患者點明要某品牌藥品,店員拿藥時,也會“熱心”了解病情,並認真地繼續宣揚推薦藥品的好處,如毒副作用更小等,利用知識不對稱達到產品推介的目的。
解讀
“搭車銷售”也是藥店提高利潤的重要途徑。由於房租、人員工資、流通環節成本居高不下,單純的藥品銷售已經讓藥店很難生存,而高毛利的維生素產品、保健品,或者各種中藥衍生品往往成為店員重點推介的對象。
解讀
壹小部分唯利是圖的店員,會把握現代人好面子的特點,極其熱情推銷讓面子薄的客人不好拒絕購買。
解讀
藥店貨櫃上,顧客目視最容易看到的肯定都是高利潤的產品,低毛利甚至賠錢的品類擺在患者很難發現的地方,甚至是不上櫃。
想要買好藥
不學點獨家秘方怎麽行?
第壹招:蹲下來
面對越來越低的利潤率,藥店老板們都恨不得把高毛利的品種堆到您的眼前,怎麽辦?
蹲下來!
妳沒聽錯,是蹲下來,相當多又便宜又好用的經典老藥被放在了藥架的底層,價錢低,利潤少,提成自然也少,誰願意賣呢?但只要妳肯蹲下來,多找找,藥店裏經濟實惠的藥其實很多哦。
第二招:做功課
太多進了藥店的顧客好比無頭蒼蠅,進來就問“我頭痛怎麽辦?”
妳不吃虧誰吃虧?
不管有病沒病,學點兒常用藥名總沒錯兒,而家裏有病號的,那更得好好學習了,常用藥物各種知識壹網打盡,進了藥店直接報藥名(化學名逼格更高)。
第三招:堅定立場
如果妳能事先做好功課,能了解壹些藥品知識,自然是極好的。
但進了藥店,店員必然會有推薦,這時候妳可就得堅定立場了,尤其是遇到壹些不知名廠家生產的,號稱“中西合璧”的,號稱“強化免疫力”的,而且價格高出同類經典老藥數倍的,就得小心了,壹定得時刻謹記——醫生處方開什麽藥就吃什麽藥,哪種藥物對癥就買哪種藥,“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說到底,還是得做功課!
最後絕招:大牌老字號真的有效
如果妳真的不知道該怎麽選,請記住:大品牌優先,經典老藥優先。這些品種大多有良好的質量控制,經過市場多年檢驗,是無數人用身體“試”出來的名牌和經典,相比小廠家,自然更加放心。
據權威數據顯示,近年來人們對藥店的滿意度不足50%;而買不到想要的藥、可選品種少、店員專業指導差、藥價過高和服務態度惡劣,成為消費者詬病大小藥店的“五宗罪”。
藥店之於百姓,是如同柴米油鹽壹般不可或缺的存在,是中國人遭遇疾病與苦痛時的第壹選擇。如果每家藥店都能實實在在做好藥事服務,明明白白為每壹個進店的客人提供最合適的選擇,何愁生意難做,利潤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