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挑戰最為嚴峻的壹年,也是我們搶抓機遇逆勢而上、發展成就振奮人心的壹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萬眾壹心,克難奮進,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取得明顯成效,綜合實力有新提升,結構調整有新進展,改革開放有新突破,人民生活有新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較好地完成了省十壹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我們隆重慶祝新中國六十華誕,極大地激發了全省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崛起信心。
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突破壹萬億元,達到10052.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財政收入1551.2億元,增長17%,其中地方收入863.9億元,增長19.2%。糧食總產量61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87.9億元,增長2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263.2億元,增長3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7.8億元,增長19%。進出口總額156.4億美元,下降22.5%,較上半年降幅收窄10.4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6元,增長8.4%。農民人均純收入4504元,增長7.2%。居民消費價格下降0.9%。城鎮新增就業5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持續下降,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1%。
過去的壹年,我們主動強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舉措,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我們密切關註形勢變化,積極跟蹤政策走向,主動作為,果斷決策,深入落實中央壹攬子計劃,先後出臺壹系列保增長的政策措施,較早地實現了經濟回升向好。牢牢把握國家擴內需的政策機遇,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開工建設了壹批重大項目,幹了壹批我們多年想幹而沒有條件幹的大事。合蚌客運專線、合福鐵路安徽段、九華山機場、宣績高速等壹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馬鋼車輪擴能改造、新橋國際機場等重大項目紮實推進,江淮汽車年產20萬輛乘用車、銅陵銳展發動機、國電蚌埠電廠二號機組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經過多年建設,總投資183.4億元的14項治淮骨幹工程全面完成,標誌著淮河中遊骨幹防洪體系基本建成。六潛高速、六武高速安徽段、阜周高速北段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302公裏,通車總裏程超過2800公裏。千方百計保企業,加大幫扶力度,出臺減輕企業負擔和金融支持小企業的多項舉措,全年減免緩稅費312億元,在關鍵時刻提振了企業信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保持中部第壹、全國前列。認真落實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工作,銷售家電、汽車、摩托車、農機等231.5萬臺(輛),銷售額108億元,家電下鄉銷售量居全國前列,補貼兌付率全國第壹,200多萬農戶受益,同時鼓勵普通商品住房消費,開展地產品銷售對接等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消費持續快速增長。堅持把保市場、保份額作為外貿工作的重點,多措並舉,有效遏制了進出口急速下滑的態勢。把握宏觀政策導向,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加大信貸投放,新增本外幣貸款2406億元,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家,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163億元,發行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234億元,財政部代理發行我省地方政府債券77億元。大力完善地方金融體系,積極引進各類金融機構,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農村信用社專項票據兌付工作全部完成,新組建開業農村銀行13家,新增擔保機構25家,獲準開業小額貸款公司123家,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17個市,中國進出口銀行、民生銀行、匯豐銀行等14家境內外銀行在我省新設23家分支行。
過去的壹年,我們全面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大力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著眼增強創新能力,重點實施支持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人才和技術研發政策,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全省呈現出創新活力增強、創新能力提升、創新人才集聚、創新型產業快速發展的好勢頭。我省被批準為首批三個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之壹;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16386件和8594件,在全國位次分別提升2位和6位;13項重大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其中1項首次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新增國家級創新型企業6家、試點企業10家,增量全國第壹;新增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4家;新增國家級質檢中心2家,總量達到9個,居中部地區首位;新增兩院院士4名。全力推進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聚焦核心區域、核心企業和核心項目,狠抓企業主體、創新載體和產學研壹體建設,科技、產業、改革和人才成果加速湧現,試驗區建設進入國家層面。科技研發實現新突破,建成世界首個量子通信網絡,奇瑞混合動力轎車、科大訊飛暢言教學產品等成功面市。創新型產業加快發展,京東方液晶平板顯示器、普樂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等重大項目紮實推進,高新技術領域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9戶。體制機制創新加速推進,啟動建設合肥創新服務平臺,省及合蕪蚌三市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順利運行,招募風險投資機構10家,募集資金30億元以上。人才培養和引進取得新進展,與國家外專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實施引智項目237項,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工作基地落戶合肥,中科大微尺度國家實驗室和奇瑞公司成為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制定實施鋼鐵、汽車等9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文化、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完成重點產業技改投資1800億元,工業化率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新跨越,產值增幅達30%以上,皖新傳媒成功上市,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業態發展迅速。落實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開擴大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工作,選擇150個實力較強的鎮開展擴權強鎮試點,縣域經濟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紮實推進合肥經濟圈、皖江城市帶和沿淮城市群建設,區域發展進壹步協調。繼續深化加快皖北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皖北地區呈現加速發展的可喜局面,合肥等市縣與皖北三市六縣結對合作進展順利。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推進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環境整治,所有市縣都建成汙水處理廠,新增日處理汙水能力101.5萬噸,新增燃煤機組脫硫設施496萬千瓦,“十壹五”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壹年完成。
過去的壹年,我們持續加強“三農”工作,不斷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加大城鄉統籌力度,著力解決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多渠道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實現了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積極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認真執行小麥、水稻等最低收購價,發放各類涉農補貼120.7億元,比上年增加11.7億元。深入推進糧食生產“三大行動”,戰勝皖北地區50年壹遇的特大幹旱等自然災害,奪得糧食豐收。紮實開展畜牧業升級計劃和水產跨越工程,畜牧水產業規模養殖比重較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532”提升行動,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2582.5億元、增長29.7%,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4115家、增加744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507個,完成新型農民培訓59.8萬人。成功舉辦首屆安徽(合肥)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和第十屆安徽名優農產品、綠色食品(上海)交易會。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步伐加快,“新網工程”網點達3.8萬個,比上年增加3296個。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6708公裏,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1.8萬千瓦,新增改善灌溉面積230萬畝、除澇面積80萬畝,投入16.6億元、新開工建設43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新增營造林195萬畝,新增農村沼氣用戶近10萬戶,解決了316.4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積極穩妥開展農村土地整治整村推進試點和農村危房改造試點,連續11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取得新進展。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啟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壹事壹議財政獎補試點,“惠民直達工程”試點成效明顯,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和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擴大省級城鄉壹體化綜合配套改革,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基本完成集體林權確權發證任務並開展配套改革試點。
過去的壹年,我們積極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壹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切實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中小企業2502戶,增長23.8%。部門預算改革全面推開,地方稅制改革繼續深化,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順利完成,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全部取消。經過周密部署精心實施,穩妥解決了工商系統市場辦管脫鉤問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籌備組建省演藝集團、省廣電傳媒產業集團,172家經營性文化單位實現轉企。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選擇32個縣(市、區)啟動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這項工作受到廣泛認可,人民群眾普遍歡迎。全力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主動配合國家部委編制示範區規劃,邊規劃邊建設,邊申報邊推進,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示範區規劃已獲國務院批準,成為我省第壹個國家層面戰略規劃,為加速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進壹步擴大對外開放提供了重要的戰略平臺。參與泛長三角發展區域分工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交通、能源、科技、金融、旅遊、質監等重點領域合作取得新進展。積極謀劃並大力推進與央企調整結構合作發展,在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現代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簽訂合同項目77個、總投資1840.8億元,已開工項目35個、投資額975.1億元,開創了與央企戰略合作的新局面,對推動我省長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積極參與並主動對接上海世博會的各項籌備工作。在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的背景下,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取得了豐碩的經貿與合作成果,彰顯了安徽優勢,擴大了對外影響,提振了崛起信心。黃山航空口岸和馬鞍山、池州水運口岸對外開放,全省口岸開放格局進壹步完善。對臺經濟合作加強,合肥至臺北直航開通。全年實際到位省外資金4640億元、增長43.8%,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8.8億美元、增長11.3%,新落戶世界500強企業4家。入境旅遊人數達到156.2萬人次,增長18.2%。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增長33.4%,對外投資拓展到44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資源開發勘探邁出新步伐。國際友好城市新增3對,達到69對。
過去的壹年,我們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民生為第壹目標,在財政收支壓力加劇的情況下,繼續加大民生工程推進力度,實施項目由上年的18項拓展到28項,投入由176億元增加到254億元,惠及6000多萬城鄉居民。針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城鎮困難群體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1%,建成和在建農民工創業園253個,培訓農民工52.8萬人,返鄉農民工中98%返城就業,全省就業形勢基本穩定。社會保障體系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26.8萬人、1447萬人和377.8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啟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12.5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到廉租房保障。采煤塌陷區村莊搬遷應急工程首批項目進展順利。實行新的扶貧標準,扶貧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推進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制度和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加快職業教育大省建設,高等教育“雙百工程”和質量工程取得新進展。按照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標準,全面排查鑒定中小學校舍,制定實施3年消除安全隱患工作方案,完成加固改造年度任務,努力將中小學校建成質量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場所。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享、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紮實推進。話劇《萬世根本》、黃梅戲《雷雨》等壹批精品佳作獲國家級獎項,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第二屆中國農民歌會、第五屆中國黃梅戲藝術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項目獲第三屆文化部科技創新獎唯壹特等獎。強化公***衛生服務,免費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婚前醫學檢查和農村孕產婦保健,啟動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點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城市社區衛生覆蓋率達8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質量全國領先。 “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主題活動蓬勃開展,我省健兒在全運會上取得13金、12.5銀、9銅的歷史最好成績。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馬鞍山市榮獲中部地區唯壹的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進壹步繁榮,外事、僑務、港澳、統計、文物、檔案、地方誌、參事文史工作繼續加強,地震、氣象、地質、測繪、防災減災工作紮實推進,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紅十字事業取得新進步。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團結、宗教和睦局面繼續鞏固。
過去的壹年,我們高度重視維護社會穩定,努力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認真落實穩定第壹責任,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高度重視國家安全工作,圓滿完成國慶60周年安保任務,全省社會治安大局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進壹步增強。加強信訪工作創新,建立下行接訪、涉訪特困救助、網友留言辦理反饋等制度,加強積案化解,信訪總量穩中有降。深入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頓,紮實推進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基本形成覆蓋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落實法律援助政府責任,全省已建法律援助中心123個、法律援助工作站2060個。對口支援松潘縣災後重建工作加速推進,已完工和在建項目37個,占項目總數的80.5%,受到災區群眾的廣泛好評。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工作取得新進步,駐皖部隊和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在抗災救災、維護社會穩定、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過去的壹年,也是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施政水平不斷提高的壹年。我們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著力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我們堅持依法行政,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基本完成省、市、縣三級政府機構改革任務。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進壹步密切與工會、***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聯系,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推進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45件、政協委員提案815件。加強政府法制建設,改進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規範執法行為,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2件,制定、發布省政府規章8件。進壹步推進政務公開,啟動實施新科技成果、招商項目和就業勞務信息發布“三個窗口”建設,繼續深化“壹站式”服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的八項要求,因公出國(境)、公務車輛購置及運行費用支出比前三年平均數分別下降37.5%和20.6%,“小金庫”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勤政廉政建設有新成效。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政府工作與人民的期待還有差距。主要是: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仍比較困難,民間投資意願不強,居民消費後勁不足,外貿下降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壹些長期制約我省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進壹步凸顯,農業基礎仍然薄弱,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城鎮化進程滯後,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難度加大,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方面還存在著壹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政府職能轉變與科學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公***服務能力有待增強,行政效能需要進壹步提高,壹些部門思想解放不夠、創新意識不強、工作作風不實、辦事效率不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鋪張浪費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極少數人甚至以權謀私、貪汙腐敗。對此,我們壹定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絕不辜負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