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腫瘤的發展總是神不知鬼不覺,發病較為突然,壹般情況下發現腫瘤時已經到了病情的晚期。本文主要介紹了腫瘤的中醫中藥治療方法。 祖國醫學是壹個偉大的寶庫,它凝集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同疾病作鬥爭的寶貴經驗,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最有活力、最有價值的部分之壹。多少年來它不僅為炎黃子孫解除病痛,而且還因其確切的療效遠播海外,恩澤眾生。 中醫治療的理論基礎和所用的藥物與西醫有著很大的不同,由於它是幾千年來實踐經驗的總結,因此在治療腫瘤方面亦有獨特的療效,在許多方面可補西醫之不足。臨床使用的化療藥品伴有壹定的毒副作用,人們試圖在自然的傳統醫藥領域尋找中醫藥治療腫瘤的方法,特別在增效減毒、改善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期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壹、傳統中醫對腫瘤的命名與分類 在中醫古代文獻中,並沒有與現代腫瘤完全對應的病名,有關腫瘤的記載包含在許多中醫病證名稱中。當然,這些中醫病證名稱並非與現代腫瘤完全等同,但對於腫瘤的治療有較大的參考價值。現將有關中醫記載腫瘤的病證名與類似現代醫學的病名對照如下: (壹)相當於惡性腫瘤的病癥 噎膈:食管癌或賁門癌。 翻胃(胃反、翻胃):胃體、胃竇部癌。 癥瘕(積聚):腹腔惡性腫瘤,部位包括肝、脾、子宮、卵巢、胰腺及腎臟等。 脾積(痞氣):包括肝癌及肝脾腫大,慢性白血病脾大。 肝積(肥氣、癖黃、肝著):原發或繼發肝癌及肝淋巴肉瘤。 肺積(息噴):晚期胃癌。 失容:鼻咽癌頸部轉移,惡性淋巴瘤,腮腺癌及頸部轉移癌。 伏粱:胰腺癌或橫結腸癌。 乳巖(乳石癰):乳腺癌。 妒乳:濕疹樣乳癌。 腎巖:陰莖癌。 翻花:陰莖癌或其他體表惡性腫瘤破潰呈菜花狀隆起。 繭唇:唇癌。 舌菌:舌癌。 喉百葉:喉癌。 五色帶下:宮頸癌,子宮癌,陰道癌。 石瘕:子宮肉瘤及盆腔良、惡性腫瘤。 骨疽:骨的良、惡性腫瘤。 上石疽:頸淋巴結轉移癌及何傑金病。 緩疽(肉色疽):軟組織惡性腫瘤。 石疔、黑疔、青疔、翻花瘡:體表的惡性腫瘤、癌性潰瘍。 石癭:甲狀腺腺癌,甲狀腺腺瘤。 腸覃:卵巢、盆腔、胃腸道的惡性腫瘤。 肉瘤:據《千金方》記載所描述者,相當於軟組織惡性腫瘤;按《外科正宗》描述者相當於脂肪瘤等良性腫瘤。 (二)相當於良性腫瘤的病癥 癭瘤:甲狀腺腺瘤、囊腫及癌。 脂瘤:脂肪瘤及皮脂腺囊腫。 痰包:舌下囊腫。 痰核:慢性淋巴結炎及結核。 血瘤:海綿狀血管瘤。 胎瘤(紅絲瘤):小兒血管瘤。 筋瘤:腱鞘囊腫。 氣瘤:軟組織腫瘤。 耳瘤:外耳道乳頭狀瘤。 骨瘤:骨良性腫瘤。 疣、痣、息肉、贅生物:指體表良性小腫瘤及疣贅。 二、中醫對腫瘤病因病機的認識 與對多數疾病的認識壹樣,中醫認為腫瘤是屬於整體性疾病的局部表現,腫瘤的產生並非是人體某個局部的問題,而是由內因、外因以及患者體質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的。其病理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壹)正虛邪實 正虛是指正氣虛弱,不能抵禦外邪侵犯機體,則疾病叢生,腫瘤的發生與正虛有著密切的關系。邪實既指感受邪氣,又指體內邪氣過盛,無論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還是飲食勞傷,皆可導致機體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和,七血紊亂,或為痰凝,或為血瘀。而瘀血、痰塊又反過來作為致病因素,在正虛的條件下,內外合邪,毒邪留滯,而成腫塊,致發腫瘤。故采用扶正與祛邪相結合,調補先後天功能,增強和調動機體自身抗癌能力,是當前惡性腫瘤治療中發展起來的壹種最常用的法則,對預防癌瘤、治療癌瘤、帶病延年,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氣滯血瘀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質,也是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的功用主要為推動、溫煦、防禦、固攝、氣化等,而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形式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而氣血失調,常表現為氣滯血瘀。氣郁不舒,血行不暢,導致氣滯血瘀,瘀結日久,必成癥瘕積聚。在治療上,常於扶正藥中配合理氣活血之藥。凡是癌瘤形見腫塊,伴有疼痛,多因氣滯血瘀所致,故參合調理氣機、活血化瘀的方法,是治療癌瘤不可忽略的主要法則之壹。 (三)臟腑失調 臟腑是指五臟六腑。五臟即心、肝、肺、腎、脾,具有化生和貯藏精氣的作用;六腑為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具有受盛和傳化水谷的作用。若臟腑失調,則引起氣血紊亂,或先天臟腑稟賦不足,皆為腫瘤發生的內在因素。調整臟腑功能,重建機體的陰陽平衡,對於治療腫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痰濕凝聚 痰濕均屬水濕為患。感受外邪、情誌過極、飲食不節、勞倦過度等皆可使臟腑功能失調,產生水液代謝障礙,以致水津停滯,痰濕凝聚。痰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痰濕凝聚是腫瘤形成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病理。在治療上,切莫忘記應用化痰散結、祛濕解毒治療腫瘤。 (五)毒熱內結 火熱為陽盛所生,熱多為外淫,火常自內生,但火熱多混稱。火為陽性,易傷津動血,耗氣灼陰,常易致腫瘍。實火有明顯的火盛癥狀,陰傷癥狀不明顯,如高燒、渴喜冷飲、面目紅赤、便秘溲赤等;虛火則以陰傷為主,有虛熱證,如午後低熱、五心煩熱、盜汗、咽幹、舌尖嫩紅等。火熱入於血分,可滯於局部,腐蝕血肉發為癰腫瘡瘍。臨床上多見癌瘤患者呈熱郁火毒之證,如邪熱鴟張,呈實熱證候,表示腫瘤正在進展,屬於病進之象。如系病久體虛、瘀毒內陷,病情由陽轉陰,成為陰毒之邪,則形成陰瘡惡疽,翻花潰爛,胬肉高突,滲流血水。治實熱陽證火毒之邪應投大劑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品,而對陰毒之邪,則需溫補托裏,扶正祛邪以調和氣血,祛除陰毒之邪。 三、中醫對腫瘤的常規治療方法 在中醫辨證論治體系中,治法從屬於治則,其內容十分豐富,壹般概以汗、葉、下、和、溫、清、消、補等八法論之。中醫防治腫瘤的常用治法有扶正培本、理氣活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化痰袪濕、以毒攻毒、養陰清熱、健脾益腎、對癥治療等。腫瘤發病較復雜,多屬多系統、多組織器官受累,寒熱交錯,虛實夾雜,因而以上諸法又常配合使用,而且常以扶正培本為基礎,清熱解毒、以毒攻毒又為腫瘤防治中常用的配伍法。 (壹)扶正培本法 扶正培本治則所屬治法較多,包括補氣養血、健脾益胃、補腎益精等等,但目的旨在於增強機體抗病、防病及其適應能力。扶正培本亦即補法,其常用的益氣中草藥有黃芪、黨參、人參、黃精、白術、淮山藥、甘草等;補血中草藥有雞血藤、當歸、熟地、幹地黃、白芍、紫河車、桂元肉、阿膠等;滋陰中草藥有天門冬、麥門冬、沙參、生地、龜板、鱉甲、天花粉、知母、旱蓮草、女貞子等;溫陽中草藥有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補骨脂、菟絲子、鎖陽、肉蓯蓉、巴戟天等。 扶正培本法在腫瘤防治中應用最為廣泛,而且收效較佳。扶正培本治療腫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包括: 1.提高臨床療效,延長生存期。 2.減輕放療及化療的毒副反應。 3.提高手術效果。 4.治療癌前病變。 5.抑癌抗癌。 6.提高機體免疫力。 7.促進骨髓造血幹細胞的增殖等等。 (二)理氣活血法 腫瘤的實質多有血瘀,常見有腫塊、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靜脈曲張、肌膚甲錯、脈澀等瘀血見癥,故活血化瘀法為腫瘤防治的重要大法之壹,中醫認為“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氣滯與血瘀常互為因果,因此,理氣與活血常需配合應用。常用的理氣藥有:八月劄、柴胡、木香、陳皮、青皮、枳殼、砂仁、玫瑰花、檀香、檳榔、沈香、蘇梗、旋覆花、厚樸、川楝子、延胡索、降香、丁香等。 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藥物有:丹參、五靈脂、王不留行、桃仁、紅花、赤芍、三棱、莪術、乳香、沒藥、蒲黃、水蛭、穿山甲、土鱉、歸尾、澤蘭、虎杖、石見穿、全蠍、血竭等。 據現代藥理研究,理氣藥可以抑制平滑肌的運動,故能行氣止痛。枳實、枳殼能使胃腸運動收縮節律增強而有力,有利於腸內氣體及糞便排出而“降氣通便”,保持機體氣機的調暢,有利於血液、津液的運行和臟腑組織功能正常。川楝子、八月劄、玄胡等理氣藥還具有壹定抗腫瘤作用。 有關活血化瘀法及藥物的實驗研究開展較多,活血化瘀抗腫瘤的作用可概括為: 1.能增強手術、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的療效;活血化瘀藥物主要能改善微循環,促進炎癥吸收,從而可從減輕病理損害,促進增生或變性的結締組織復原。 2.調整機體的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藥物對機體免疫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即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有免疫增強作用,活血化瘀藥為主的方劑能顯著增強實驗動物巨噬細胞百分率。 3.調節神經和內分泌功能;活血化瘀藥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可恢復內環境平衡,有助於對腫瘤的抑制,又能調整體內內分泌的功能。 4.預防放射性纖維化,減少副反應。 5.殺滅腫瘤細胞;據動物實驗篩選及臨床實踐,活血化瘀藥物中具有滅癌和抑瘤作用的藥物有紅花、元胡、乳香、沒藥、穿山甲、土大黃、全蠍、蜈蚣、僵蠶、丹皮、石見穿、斑蝥、五靈脂、歸尾、喜樹、降香等。 6.對抗腫瘤細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瘤栓的形成。 (三)清熱解毒法 惡性腫瘤,特別是中晚期患者常有發熱、腫塊增大、局部灼熱、疼痛、口渴、便秘、舌紅苔黃、脈數等癥,皆屬邪熱瘀毒之候,治之當以清熱解毒為法。清熱解毒藥能控制和消除腫瘤及其周圍的炎癥和水腫,在其某階段起到壹定程度的控制腫瘤發展的作用。同時,清熱解毒藥又具有較強的抗癌活性,清熱解毒法為腫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壹。常用的清熱解毒藥物有:白花蛇舌草、蒲公莢、敗醬草、土茯苓、野菊花、連翹、金銀花、板藍根、紫花地丁、半枝蓮、半邊蓮、天葵子、七葉壹枝花、苦參、黃藥子、黃芩、黃柏、山豆根、紫草根、野菊花根、水楊梅根等。 有關清熱解毒藥抗腫瘤的藥理研究報道較多,其作用概括起來包括以下諸方面: 1.直接抑制腫瘤的作用;經抗癌活性篩選,清熱解毒藥的抗癌活性最強,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半枝蓮,穿心蓮、公英、冬淩草、臭牡丹、青黛、龍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 2.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許多清熱解毒藥物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穿心蓮、黃連等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激發和增強淋巴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增強或調整巨噬細胞吞噬作用,提高骨髓造血功能。 3.抗炎排毒作用。 4.調節內分泌功能;清熱解毒藥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能增強腎上腺皮質的功能,影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5.阻斷致癌和反突變作用。 (四)軟堅散結法 軟堅散結藥物抗腫瘤主要在於直接殺傷癌細胞等作用。有報道稱,軟堅散結藥物的體內體外實驗結果均表明,對體外肝癌細胞有直接殺死和抑制作用,從而延長患者的壽命。 (五)化痰袪濕法 腫瘤之成因除了氣滯和血瘀兩大重要因素外,還有痰凝和濕聚,表現為氣機阻滯、痰濕凝聚、血行瘀滯,故而對某些腫瘤或腫瘤發展的某些階段,治療當以化痰袪濕為主,處方用藥,審因論治,凡有痰濕凝聚征象者皆可用之。痰濕既為病理產物,又為繼發性致病因素,痰凝濕聚成核成塊,如許多無名腫塊,不痛不癢,經久不消,逐漸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治宜化痰散結。 常用的化痰祛濕藥物有瓜簍、皂角刺、半夏、山慈姑、象貝母、葶藶子、青礞石、海浮石、前胡、馬兜鈴、杏仁、蒼術、厚樸、茯苓、藿香、佩蘭、生苡仁、獨活、秦艽、威靈仙、穿山甲、木瓜、菝葜、海風藤、絡石藤、豬苓、茯苓、澤瀉、車前子、金錢草、萆蘚、防己等。實驗研究表明,有些化痰祛濕藥對腫瘤有直接抑制作用。 (六)以毒攻毒法 腫瘤乃痼惡之疾,邪毒結於體內為腫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腫瘤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某些具有毒性的藥物,大多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氣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況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由於腫瘤病人正氣多已受損,不能壹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之應用,宜適可而止,把握用藥時機與方法,並配合扶正藥物,方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常用的以毒攻毒藥物有:斑蝥、蜂房、全蠍、水蛭、蜣螂、蜈蚣、蟾蜍、土鱉蟲、守宮、常山、生半夏、生南星、馬錢子、巴豆、幹漆、洋金花、生附子、烏頭、鉤吻、獨角蓮、芫花、大戟、蓖麻、雄黃、硇砂、砒石、輕粉等。 以毒攻毒藥物的特點是有效劑量和中毒劑量很接近,故臨床應用以毒攻毒藥物防治腫瘤時須慎重地掌握有效劑量,並適可而止,並可繼之使用無毒或小毒的藥物以扶正袪邪。 (七)養陰清熱法 熱毒乃腫瘤致病原因之壹,日久則耗傷陰津,另外,腫瘤的發展之並發癥如高熱等,又易損傷陰液,故陰虛內熱為腫瘤常見病因病理之壹,養陰清熱法為腫瘤防治常用方法之壹,尤其在肺癌、肝癌、腎癌、食道癌、鼻咽癌等腫瘤中應用更為廣泛。常用的養陰清熱藥物有生地、麥冬、天冬、沙參、玄參、石斛、龜板、鱉甲、玉竹、百合、黃精、天花粉、知母、旱蓮草、女貞子、山茱萸、牡丹皮等。 養陰清熱法既可應用於腫瘤的某壹階段,也可用於全程治療,還能應用於腫瘤的並發癥,此法可歸於培本扶正法範疇,臨床應用較為靈活,多與益氣、養血、軟堅、解毒等諸法聯用,對證屬陰津虧耗之腫瘤多有效驗。 (八)健脾益腎法 腎藏精,乃人體先天之本,脾主運化,乃人體後天之本,先後天相互促進、滋養、補充。腫瘤發病是壹漸進過程,日久多有脾腎受損。補益脾腎,扶助正氣,有利於正氣的恢復和抗邪,又有利於放療、化療及手術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力和適應能力,故健脾益腎法又為防治腫瘤的常用方法之壹。 常用的健脾藥物有人參、黨參、白術、茯苓、黃芪、山藥、苡仁、甘草等;常用的益腎藥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蓯蓉、鎖陽、仙靈脾,巴戟肉、枸杞、女貞子、首烏、黃精、紫河車、山茱萸等。 健脾益腎法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具體應用時有健脾理氣、溫腎利水、益氣健脾、健脾益腎等。健脾益腎法抗腫瘤的實驗研究報道較多,其作用機理包括抗癌抑癌作用,提高機體免疫力,減輕放療、化療的毒副反應等。 (九)對癥治療法 腫瘤除本臟腑組織器官受累外,尚多影響全身機能狀況而表現全身伴隨癥狀或累及相近相應組織器官的局部癥候,如發熱、疼痛、出血、貧血、昏迷、黃疸、胸腹水、咳嗽、嘔吐等等,因而在治療上除了針對所發生之腫瘤病因病機進行治療外,對其伴隨諸癥,宜作相應處理,有時尚須“急則治標”。 1.發熱;腫瘤之發熱常表現為內傷發熱,實者乃熱毒內蘊,多見於惡性腫瘤晚期。虛者多為肝腎陰虛或肺腎陰虛,屬瘀血內結者宜逐瘀湯等活血化瘀,屬熱人少陽者宜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屬氣虛發熱者宜補中益氣甘溫除熱。 2.疼痛 腫瘤多有氣機阻滯,氣血筋脈運行不暢,故疼痛為腫瘤最常見的癥候之壹。止痛為緩解病情和減輕患者痛苦最為關鍵的壹步,特別是惡性腫瘤的晚期階段,止痛較延長壽命更為重要,西藥主要靠嗎啡和杜冷丁之類,但卻具有耐藥性和成癮性,中醫藥止痛有時尚有效捷並持久。 3.出血 出血為腫瘤的常見並發癥之壹,多因癌壞死破潰,侵蝕血管,彌慢性血管內凝血及血小板減少等所致,有衄血、嘔血、便血、咳血、尿血等。臨證辨治當以出血量的多少、顏色、部位等為依據辨清寒熱虛實。 4.昏迷 昏迷多因熱人營血,或熱人心包,或毒人心包所致,常見於腦轉移或腫瘤晚期。冶以清熱熄風,開竅解毒,方如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神犀丹等,可參照中醫內科“昏迷”辨治。 5.貧血 惡性腫瘤中晚期正氣多受損傷,日久精津氣血暗耗,後天生化乏源,故而常表現出貧血征象。化療而致白細胞減少多屬熱毒傷陰,治宜滋陰養血為主。血小板減少者治宜健脾統血,清熱涼血;全細胞減少者,治宜補腎填精。 6.黃疸 腫瘤壓迫膽道或有肝門淋巴結及肝轉移時常並發黃疸,腫瘤化療中亦可並發中毒性肝炎而見黃疸,中醫學認為黃疸不外寒濕、濕熱內阻蘊蒸肝膽所致。濕熱黃疸即陽黃,治當清利濕熱;寒濕黃疸即陰黃,冶當溫化寒濕;血瘀氣滯而致膽道不利,膽汁外溢發黃者,治當理氣活血,化瘀退黃。 7.便秘;中晚期腫瘤常有便秘並發癥,多因陰津虧損,無水行舟,或氣虛無力推動等所致。以虛秘多見,治當益氣通便、滋陰生津。 8.胸腹水;惡性腫瘤中晚期,胸腹腔內臟器腫瘤或胸腹腔轉移時常出現胸水和腹水,大多為血性滲出。因此類患者正氣已衰,治療當以扶正培本為根本,攻逐利水應顧護正氣,衰其大半即止。胸水者治宜瀉肺利水;腹水者若能耐攻,宜瀉下逐水。 9.嘔吐;胃腸道腫瘤致梗阻或合並感染為嘔吐的最常見原因,嘔吐為患有外感和內傷之別,在腫瘤患者中多屬內傷,在消化系腫瘤晚期,常可見頑固性嘔吐,乃胃氣敗絕之表現。 10.咳嗽 腫瘤壓迫或牽引呼吸道,或呼吸道腫瘤或合並肺部感染,或膈下腫瘤刺激橫膈皆可出現咳嗽癥,應辨清其寒熱虛實後論治。 11.放化療不良反應 放療治療和化學治療為腫瘤的常規治療方法,但在放化療中常有不良反應出現,如粒細胞計數下降、胃腸道反應等。 中醫藥治療腫瘤還包括針灸、推拿按摩、氣功等諸多方法。大量的臨床實踐與現代研究證明,中醫藥是能夠用於多數腫瘤治療或輔助治療的,是有前途的治療方法之壹。壹般來講,只要辨證得當,投藥合理,中醫藥可用於各個系統、各種腫瘤的治療。 與其他療法壹樣,中醫藥治療腫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壹些局限性,個體差異也很明顯,對於腫瘤患者更要充分地認識到這壹點,不能過分依靠什麽單方秘方或某種治療方法,拒絕現代醫學的正規科學治療而失去良好的治療時機。隨著現代科技的引入,尤其是對中藥抗腫瘤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劑型改進等方面的進壹步研究,以及臨床中西醫結合的廣泛開展,必將更加突出顯示中醫藥在治療腫瘤方面的重要作用與良好功效。 中醫腫瘤學認識主要是在西醫傳入我國之前獨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盡管近代和現代的中醫腫瘤學受到西醫的滲透和影響,但並未能根本改變中醫腫瘤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和臨床治療特征。因此對中醫腫瘤治療的臨床療效評價,在現時階段,不能完全照搬西醫的壹些硬指標,如腫塊縮小,癌細胞殺死等等,而更應該著眼於中醫藥整體調節方面。其實現代醫學也越來越重視機體免疫功能和生存質量等綜合評價指標。 因此,中醫藥治療癌癥療效的評價方法研究,應以重視證候的量化評價為主,並註重機體免疫調節和血象、骨髓象、代謝、生化等整體生物學指標的評價,適當結合對腫瘤微觀、局部的療效評價,如此才更符合中醫藥治療腫瘤的療效特點。 “腫瘤綠色綜合療法”是濰坊市腫瘤醫院提出的壹種腫瘤治療新理念,“綜合療法”強調從病人的心理以及生理承受能力出發,充分結合中醫中藥在腫瘤治療方面的特殊優勢,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上一篇:安徽省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下一篇:刀劍封魔錄寶石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