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家引起中毒的常用藥物種類基本相似,如抗生素、磺胺類藥物、解熱鎮痛藥物、鎮靜劑和安眠藥等。
以青黴素過敏反應為例,休克型最嚴重。美國901例嚴重青黴素反應中,休克型占88%,死亡率為9%。
我國報告青黴素反應283例,其中休克型78例,死亡34例。其他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引起的耳聾,氯黴素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在磺胺類藥物的毒性反應中,藥疹占首位,其乙酰化結晶可堵塞腎臟,影響排尿功能,產生尿失禁,甚至腎衰竭,甚至死亡。阿司匹林是解熱鎮痛藥引起的最突出的消化道出血。服用阿司匹林1周後,約80%出現明顯胃出血,每日失血量約為3~10ml。
引起缺鐵性貧血,兒童阿司匹林中毒較為常見。自我國開展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以來,藥物中毒的報告逐年增多。
通過對609例患者的毒副作用分析,166例患者出現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占27.26%,男性高於女性。465,438+0.44%的患者出現抗生素副作用,2例死於頭孢唑啉,2例因慶大黴素導致腎功能衰竭,265,438+0.65,438+0.7%的患者出現心血管藥物,965,438+0的患者中有8例出現洋地黃中毒。
長期使用苯妥英鈉可產生純紅細胞再生障礙。藥物中毒的診斷與壹般疾病基本相同,但藥物中毒的鑒別診斷更復雜。
首先要區分患者的中毒癥狀是病情發展引起的還是藥物治療引起的,如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如突然出現皮疹,應考慮與藥物或毒物有關。
醫生尤其要詢問用藥史、用藥品種、劑量、時間,熟悉每種藥物的不良反應,了解患者的藥物毒性家族史。中毒癥狀的潛伏期對診斷有重要意義,多數為1~2天,最大為10~12天。
防治藥物中毒的藥物種類多,副作用發生率高,危害大,鑒別診斷困難。因此,預防藥物中毒更為重要。首先要了解藥品的性質和用法,嚴格管理。患者應遵醫囑合理用藥,如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