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我們與周圍環境怎麽寫,是關於安慶的!

我們與周圍環境怎麽寫,是關於安慶的!

人與周圍環境的調查

[2007-04-15 09:23]

--------------------------------------------------------------------------------

1)大氣環境正在惡化。主要表現為:氣候災害增多、加劇,全球氣候變暖,冰川消融,海平面相應升高,沿海低地受到海水淹沒的威脅; 大氣成分發生不利於人的變化,二氧化碳增加,緩解紫外線輻射的臭氧層濃度降低,地球兩極上空臭氧層出現空洞並在加大,還有多種有害於人類的成分也在增加。據1997年美國裏奇國家實驗室的報告,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自工業革命以來已增長了30%,甲烷增長了壹倍,氮氧化物增長15% 。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都是能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其濃度的增加導致氣溫升高 。

大氣圈中發生的這些變化,有自然本身的原因,火山噴發,森林大火都能把汙染物送入大氣。但是人類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釋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氣體和粉塵,對大氣的汙染更為嚴重。燒煤產生的汙染物最多。由此形成的毒霧和酸雨,是大氣汙染的突出表現。“殺人的煙霧”於1930年首次出現在比利時,1948年至1962年,又四度籠罩倫敦,煙霧中二氧化硫和粉塵的濃度,大大超過人所能承受的程度,累計導致6000余人死亡。這種記錄雖不多見,但汙濁的空氣,普遍充斥於許多工礦區和城市的空間中。

普通雨水中本常含有微量的碳酸,受到汙染的大氣,增加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成分,使雨水的酸性增強,現在人們把pH值低於5.6的雨水定為酸雨。它看起來與普通雨水無異,但所含酸性物質進入陸地表面土壤和水中,依靠這些水土生存的生物,受到了不利影響,特別是對森林的破壞作用很大。1939年第壹次作為酸雨記錄下來的pH值是5.9(純水的pH值是7)。到50年代,酸雨的pH值已降到3-5,最低還有2.1的記錄,和醋的酸性差不多甚至更強了。說明隨著工業的發展,大氣受到汙染的程度越來越厲害。由於含有汙染物的大氣是在流動的,它可以飄洋過海,日本排放的酸性成分可以跑到美國再形成酸雨降下,加拿大的酸雨源出美國更不足奇。科學家測出,雲集在瑞典和挪威上空的二氧化硫氣體,有2/3是來自英國和德國的工業區。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使酸雨覆蓋面積急劇擴大,到1999年已成為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區;我國至今仍以煤為主要燃料,是大氣汙染嚴重的壹個原因。

大氣汙染所帶來的損害,極其廣泛,許多時候並不表現為毒霧酸雨這類形式,但各種生物無不經常受其影響,對森林和農作物的損害尤為顯著。經常呼吸汙濁的空氣,對人體的健康也是威脅,特別是呼吸道疾病,由此增加,長期生活在被嚴重汙染的大氣環境中,猶如慢性中毒。

大氣圈的臭氧入不敷出,濃度降低。科學家在1985年首次發現: 1984年9、10月間,南極上空的臭氧層中,臭氧的濃度較20世紀70年代中期降低40%,已不能充分阻擋過量的紫外線,造成這個保護生命的特殊圈層出現“空洞”,威脅著南極海洋中浮遊植物的生存。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1994年發現北極地區上空平流層中的臭氧含量,也有減少,在某些月份比20世紀60年代減少了25-30%。而南極上空臭氧層的空洞還在擴大,1998年9月創下了面積最大達到2500萬Km2的歷史記錄。*

臭氧層為什麽會出現“空洞”?許多科學家認為,是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劑及在其他方面使用的結果。氟利昂由碳、氯、氟組成,其中的氯離子釋放出來進入大氣後,能反復破壞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狀,因此盡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減少到形成“空洞”。我國科學家新近提出,僅僅是氟利昂的作用還不夠,太陽風射來的粒子流在地磁場的作用下向地磁兩極集中,並破壞了那裏的臭氧分子,這才是主要原因。(楊學祥,1999)而無論如何,人為地將氯離子送進大氣,終是壹種有害行為。

在大氣圈中,物質分布松散,運動快速,極微小的外來幹擾,也可能就打破原來的平衡,因此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不可低估。

大氣中已經產生危害或被人們註意到的汙染物約有100種左右,其中影響範圍廣,對人類環境威脅較大的主要有碳氫化合物、壹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硫化氫、氟化物、光化學氧化劑和微粒物質等。

(2)水圈汙染嚴重

水圈中最大的問題是淡水資源不足,地理分布又不均,成為壹些國家和地區持續發展的障礙(見第12章),而水圈被汙染更已威脅著人類的生存。1999年舉辦“世界水日”之際,聯合國的專家發布,在當今的世界上,還有14億人在飲用不安全的水,每年因此致病死亡的超過500萬人。在我國,經濟建設大發展後,大部分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別的國家也是工業越發達,水的汙染越嚴重。被汙染的大氣經過流動擴散,可以很快稀釋沖談;被汙染的水雖也可以流動,但常存在相對穩定的水體中。對以水為生的人和生物,影響長遠深刻。

造成水和水體汙染,固然有自然的因素。但工業的發展,化肥、農藥以及生活中大量化學制品的使用,才使水圈中的汙染發展到現今的危害程度。

工業生產排出的廢水,生活汙水和農業退水,常成為今天的主要汙染源。水中汙染物包含金屬、非金屬物質和有機物,種類繁多,其中許多對人體有害甚至是劇毒 雖然經過人工處理可以將它凈化,但現在多是僅稍作處理,甚至是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天然水體中。

50-60年代日本的水俁市和新舄縣發生的水俁病,其原因是工廠排放的廢水中的汞經過生物食物鏈(矽藻-飛蛄-石斑魚-鱔魚)的逐漸富集,使鱔魚體內含汞量達10-20毫克每升(最高達50-60毫克每升),比原廢水中汞濃度高出1萬至10萬倍。當地居民捕食鱔魚等之後,汞在人體內積聚,以致造成中樞神經的嚴重損傷。水體汙染對人體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質的汙染會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汙染的水體是傳染疾病的淵藪。水體汙染對人體和水生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有毒和有害物質的汙染會造成人的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至死亡。被病菌汙染的水體更是傳染疾病的淵藪。

絕大數河流最終都是流入海洋的,不管是有害的,還是無害的物質都隨河流向海洋集中;油輪破裂或沈沒,更在把能嚴重汙染海洋的石油帶進海裏。在壹些地方,人們還向海裏傾倒垃圾。海洋本是自然界的聚寶盆和自凈池,有些人卻在把它當成汙水池和垃圾桶。靠近工業發達地區的地中海,早已無漁業可言,很多物種已在此絕滅。我國的渤海由於周圍城市的擴大和工業的興起,也出現了這種發展趨勢,據監測部門在1998年報告,1995年時,渤海已有56%的面積被汙染,比十年前擴大了壹倍,而且還在擴大。河流、湖泊、海洋這些水體本來都有自凈化作用,所以大自然中的水總是那樣晶瑩清澈,現在受到汙染而且還在發展,完全是人類行為不慎造成的後果。 水圈是壹個系統,汙染物隨著水的運動在其中傳播,所以在南極企鵝的組織中也發現了殺蟲劑;而波及廣大海域的紅潮(赤潮),其源來自城市的汙水。這些汙水富含生物營養所需的磷、氮等元素和有機物。紅潮是因壹些紅色或褐紅色藻類得到豐富營養,迅速生長、數量激增的現象。由於它們過量的繁殖,並在死亡後腐敗、消耗大量氧氣,影響到別的生物,特別使魚類不能在此生存。

  • 上一篇:科技小明星事跡材料
  • 下一篇:西安市居民醫保報銷比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