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藥的發展歷史

中藥的發展歷史

中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逐漸積累了豐富的醫藥知識。由於太古時期文字未興,這些知識只能依靠師承口授,後來有了文字,便逐漸記錄下來,出現了醫藥書籍。這些書籍起到了總結前人經驗並便於流傳和推廣的作用。中國醫藥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由於藥物中草類占大多數,所以記載藥物的書籍便稱為“本草”。據考證,秦漢之際,本草流行已較多,但可惜這些本草都已亡佚,無可查考。現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稱為《神農本草經》,著者不詳,根據其中記載的地名,可能是東漢醫家修訂前人著作而成。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全書***三卷,收載藥物包括動、植、礦三類,***365種,每藥項下載有性味、功能與主治,另有序例簡要地記述了用藥的基本理論,如有毒無毒、四氣五味、配伍法度、服藥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劑型,可說是漢以前我國藥物知識的總結,並為以後的藥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將《神農本草經》整理補充,著成《本草經集註》壹書,其中增加了漢魏以下名醫所用藥物365種,稱為《名醫別錄》。

每藥之下不但對原有的性味、功能與主治有所補充,並增加了產地、采集時間和加工方法等,大大豐富了《神農本草經》的內容。到了唐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對外交通日益頻繁,應形勢需要,政府指派李績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註本草經,稱為“唐本草”後又命蘇敬等重加修正,增藥114種,於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頒行,稱為《新修本草》或外國藥物陸續輸入,藥物品種日見增加。為了適《唐新本草》,此書由當時的政府修訂和頒行,所以可算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壹部藥典。這部本草載藥844種,並附有藥物圖譜,開創了我國本草著作圖文對照的先例,不但對我國藥物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而且不久即流傳國外;對世界醫藥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以上所述是我國古代藥物知識的三次總結,以後每隔壹定時期,由於藥物知識的不斷豐富,便有新的總結出現。如宋代的《開寶本草》、《嘉祐補註本草》,都是總結性的。到了北宋後期,蜀醫唐慎微編成了《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他將《嘉祐補註本草》與《圖經本草》合並,增藥500多種,井收集了醫家和民間的許多單方驗方,補充了經史文獻中得來的大量藥物資料,使得此書內容更為充實,體例亦較完備,曾由政府派人修訂三次,加上了“大觀”、“政和”、“紹興”的年號,作為官書刊行。明代的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在《證類本草》的基礎上)進行徹底的修訂,“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編成了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本草巨著——《本草綱目》於李時珍死後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此書載藥1892種,附方11000多個。 國內藥品的現實消費市場是城市居民,農村是巨大的潛在市場,醫藥市場容量還將進壹步擴大。中藥包括中成藥、中藥材、中藥飲片,其中成藥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據《2013-2017年中國中藥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統計,我國有80%以上的城市居民自行購買過中成藥。巨大的需求為國內中藥行業的進壹步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各省市醫藥、中藥、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顯示,大部分省市預計其中藥產業增長率在20%-25%之間,部分省市預計在30%以上,少部分省市低於15%。在幾大中藥重點省市的規劃預測中,中藥行業的增長率均在20%以上,其中山東省年均增長率或達30%以上,四川、江西分別在25%、23%左右。預測,“十二五”期間中藥工業將保持年均12%以上速度的增長,到2015年總產值超過5590億,但綜合各省市的具體規劃,預計我國中藥行業整體增速高於中醫藥事業展“十二五”規劃的預測,年增長率或可達20%以上,到2015年中藥行業工業總產值或將達到7000億左右。

  • 上一篇:長期使用益生菌會讓身體產生依賴性嗎?
  • 下一篇:第五項 資料整理與驗收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