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糖尿病的中醫保健方法

糖尿病的中醫保健方法

中醫藥在防治糖尿病及其並發癥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下面整理了壹些糖尿病的中醫保健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壹、常見中醫辨證推薦食療

飲食調養對消渴病的防治尤為重要。糖尿病的發生與飲食有關,飲食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治療效果。醫生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了不少藥膳。具體應用時應在辨體、辨病、辨證的基礎上,合理選用。

(壹)陰虛燥熱證

證見口渴喜飲,隨飲隨下,咽幹舌燥,多食善饑,潰赤便秘,舌質紅,少津苔黃,脈滑數或弦數。食療應以滋陰解渴飲為主。

食療方有:

1.玉粉枸杞蛋:天花粉、枸杞子、玉竹煎湯,去渣,打入雞蛋,蒸熟。

2.薯蕷粥:山藥、枸杞適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飲:綠豆、黑豆、赤小豆,水煎服。

4.烏梅茶:烏梅、麥冬,泡水當茶飲。

5.石斛黃芩葉茶:鐵皮石斛(幹、鮮均可)、黃芩葉,開水浸泡,代茶飲。

主食以蕎麥面為主。副食以冬瓜、南瓜、苦瓜、荷葉及綠葉蔬菜等食物為主。

(二)氣陰兩虛證

證見神疲乏力,氣短多汗,動則加重,口幹舌燥,多飲多尿,心下灼熱,大便秘結,腰膝酸軟,舌質淡或絳暗,邊有齒痕,舌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脈沈細無力。

食療方:

1.人參粥:西洋參、山藥、枸杞子,加粳米煮粥。

2.回芪雞:黃芪、當歸、母雞切大塊,加水抄煮,去浮沫,納入黃芪、當歸燉至肉熟。

3.苦瓜炒肉:鮮苦瓜、瘦豬肉、武火炒熟食用。

4.首烏適量,水煎半小時,取汁煮雞蛋,每日1個。

5.茶葉:西洋參、石斛,沸水沖泡,代茶飲。

主食以黃豆、玉米面為主。副食以蔥、藕、豆腐、胡蘿蔔、黃瓜等為主。

(三)陰陽兩虛型

證見神疲乏力,多汗,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耳幹,多飲多尿,濁如糊狀,或浮腫多尿,或泄瀉,陽痿早泄,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食療方法為:

1.肉蓯蓉山藥薏苡仁粥:肉蓯蓉、山藥、薏苡仁各適量,煮粥食,每日2次。

2.枸杞明目茶:適用於2型糖尿病肝腎陰虛,表現為頭暈目眩,目幹目澀。用法用量:枸杞子、桑葉、菊花,沸水沖泡代茶飲。

主食有精面粉、全麥豆等。副食有山藥、香菇、南瓜、芋頭、芹菜、胡蘿蔔、紅蘿蔔、油菜、洋蔥等。菊花用來泡水泡茶。

對於口渴而有陽虛怕冷癥狀的患者,可加入鹿角粉,以啟動元陽,助全身陽氣。本證陰陽氣血虛弱,可用鹿茸丸溫腎養陰、補益氣血。以上食療方均可加覆盆子、芡實、金櫻子等,以補腎固本。

消渴常伴有血瘀,故對於各類證型,尤其是對於舌紫、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等血瘀證候,可加活血化瘀之藥。如丹參、川芎、郁金、紅花、山楂等,或配合降糖活血方,如丹參、川芎、益母草、當歸、赤芍等。

消渴易引起多種並發癥,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應積極治療。白內障、雀盲、耳聾,其主要病機為肝腎精血不足,不能上達耳目所致,滋補肝腎,益精血,可用杞菊地黃丸或明目地黃丸。瘡癰並發者,宜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用五味消毒飲。口腔潰瘍恢復期,治宜解毒生肌。

二、預防保健運動

運動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措施,適度而有規律的運動可使血糖下降,增加熱量的消耗,使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有利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防止慢性並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胰島素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營養素,胰島素對糖尿病的敏感性提高,有利於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預防慢性並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糖尿病的運動方法很多,預防保健操通過全方位的手法調理臟腑,滋陰清熱,補腎助陽,達到調節血糖的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如下:

(壹)固氣轉清

大拇指叩擊掌心,其余四指握拳,扣住拇指,置於兩側,雙腳五指抓地,同時環繞眼球,順時針逆時針各20次。

(二)橫推胰區

雙掌由外側向內側腹部胰腺體表投影區,壹推壹拉交替操作20次。

(三)揉腹部

以神闕穴為中心揉腹部,順時針逆時針各20次

(四)揉腰背部

兩手握拳,食指掌指關節,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每穴半分鐘。

(五)推揉腰骶部

雙掌自脾俞由上而下推揉至八髎穴10次。

(六)通調脾腎

揉脾經血海、地機、三陰交,揉腎經太溪穴,兩拇指沿脛骨內側緣由陰陵泉推至太溪穴5次。

(七)拳叩胃經

雙手握空拳自上而下叩擊小腿外側胃經循行部位5次,以酸脹為度。

(8)推揉湧泉穴

用手掌推揉湧泉穴,以透熱為度。

三、情誌調攝保健

心理治療,即精神療法,中醫又稱意念療法。在壹定條件下,心理因素可以改變生理活動,利用情誌對臟腑功能的影響,通過精神因素來調動機體與疾病作鬥爭。從而達到扶正祛邪,主明(心理精神活動正常化)使下部平和(臟腑穩定)的治療目的。軀體疾病,必要的意念治療也是有益的。

糖尿病患者多陰虛陽亢,肝陽偏亢失控,則性情易激易怒。因此,糖尿病患者生氣時應做到心情愉快,心胸開闊,保持心情舒暢,氣血流通,陰陽調和等。由於糖尿病患者易怒,作為糖尿病患者的家屬,應多理解和溝通,幽默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於調節糖尿病患者的 "情緒波動"。我們需要用關心、溝通和愛來照顧糖尿病患者,幫助他們減輕壓力和負擔。

中醫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有五種:情勝法、勸導開導法、情緒疏導法、暗示解惑法、由情生欲法。

(壹)以情勝情療法

正確運用情誌之偏,可糾正陰陽、氣血之偏,使機體恢復平衡協調的強健狀態;

(二)勸導開導法

運用言語對患者進行勸導開導,是意念治療的基本方法。在壹定條件下,語言的刺激會對心理和生理的興奮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正確運用 "言語",應啟發患者采取循循善誘的方法,宣傳糖尿病知識,提高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動配合醫生進行物理和飲食治療。通過說服開導,針對患者不同的思想實際和性格、個性特點,做到有的放矢,生動活潑,耐心細致。

(三)換位思考法

就是祛除情誌,改變心態。分散患者對疾病的註意力,使其思想重心從疾病轉移到其他地方,或改變其周圍環境,擺脫與不良因素的接觸,或改變患者內心關註情誌的指向性,使其從某種情誌糾葛中解放出來,轉移到另壹個人或另壹件事上,等等,稱為 "移情"。

(四)暗示法

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以誘導患者 "無形中 "接受醫生的治療意見或產生某種信念或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甚至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暗示療法壹般言語較多,也可用手勢、表情、暗示藥物等暗語來進行;

(五)順從情從欲法

要順從病人的意誌、情感,滿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僅用前面的方法是不夠的,只有滿足了基本的生活欲望,疾病才能痊愈。對於心理上的欲望,應加以分析,如果是合理的欲望,客觀條件允許,應盡量滿足其需要或惡感,如創造條件改變環境,或對其思想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保證等。

四、中醫適宜技術保健方法

中醫防治糖尿病重視綜合治療,除飲食、運動、藥物外,還常用按摩、艾灸、針灸、足浴等特色療法。

(壹)按摩

1.按摩腰背:用手掌均勻地推揉脊柱兩側,或按摩老人樂,敲打頸背至腰骶部,重點揉按胰俞(第八胸椎棘突下1。5寸)、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1.5寸)、腎俞(第二腰椎棘突下1.5寸)及局部阿是穴(痛點),適用於2型糖尿病伴有乏力、腰.糖尿病伴乏力、腰痛者。

2.按摩腹部:雙手掌心相互摩擦至掌心發熱,左掌壓右掌緊貼神闕穴(肚臍),從右上腹到左上腹,從左上腹到左下腹,用力推揉,適用於2型糖尿病腹部脹滿、大便不暢。

3.按摩四肢:用手指揉按足三裏(外膝眼向下4橫指)、三陰交(內踝上3寸)2分鐘,以酸脹為度。手搓湧泉穴(前腳掌),以透熱為度,適用於2型糖尿病頭暈、乏力、睡眠不佳或下肢麻木、疼痛。

(二)艾灸

1.灸足三裏:點燃艾條壹端,對準足三裏(外膝眼向下4橫指),距離足三裏約0.5-1寸處,每側熏灸10-15分鐘。適用於體質虛弱、抵抗力下降、下肢無力的2型糖尿病患者。

2.艾灸關元:點燃艾條壹端,對準關元穴(臍下3寸),距臍約0.5-1寸,每次灸10-15分鐘。適用於肢體怕冷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陽痿、抵抗力下降的男性。

3.註意事項:防止燙傷。糖尿病患者不適合隔物灸。

(三)針灸療法

針灸治療糖尿病常用選穴如下:

主穴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裏、三陰交。主穴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關元、神門、然谷、陰陵泉等。針刺方法為緩慢撚轉、適度刺激和平補平瀉法,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針15-2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為3-5天。

(四)耳穴

耳穴按壓治療糖尿病常用的穴位有:

主穴有胰俞、膽俞、肝俞、腎俞、中邊、屏風間、交感、下屏尖。配穴為三焦俞、消渴穴、絕食穴。根據主證和辨證分型,每次選取 5-6 個穴位。

選好耳穴找到敏感點後,王不留行貼於相應耳穴,用膠布固定,隨吃隨用,拇指撚壓至酸麻疼痛處,每天自壓3次。每次貼壹側耳朵,兩耳交替進行。

(五)足浴

推薦方:藥物組成:當歸、赤芍、芎歸、桂枝、紅花、雞血藤、四逆散、伸筋草。

主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及下肢血管病變

用法:上藥加水3000毫升,現用,水溫38-42℃(註意水溫不宜過熱,以防燙傷),藥劑浸沒兩足內外踝關節2寸為標準,隔日1次,每次30分鐘。10元為壹療程,共5次。壹個療程為壹個療程,共5個療程。

  • 上一篇:如何對付狗體內的寄生蟲
  • 下一篇:大學新生宿舍必備用品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