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世紀上半葉, 英國食品藥品摻假泛濫, 幾乎涉及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相關的所有食品和藥品, 對消費者的健康和金錢、國家的稅收和聲譽以及民族的道德帶來嚴重的損害。壹些改革者和媒體積極揭露各種摻假現象, 希望政府能幹預食品藥品的銷售, 從而提高食品藥品質量。造成摻假泛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在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為摻假提供了機會, 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化學摻假提供可能, 信奉自由放任政策的英國政府為摻假敞開大門。
壹,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商業行為沒有得到有效的制度約束
這個因素其實也是任何時代都存在摻假的原因之壹。在市場經濟下, 衡量壹個人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是賺取了多少錢, 不論他通過什麽方法賺到錢, 壹切金錢至上。在商品交易的過程中, 由於消費者和商人在信息方面的嚴重不對等, 商人很容易通過作假而賺取更多的錢, 所以只要有交易就可能存在欺詐。為了牟取更多的利潤, 出售摻假的食品藥品成為商人的壹個自然而然的選擇。政府作為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組織, 是保障公平的重要工具, 只有政府的嚴格管理, 才能有效抑制食品藥品摻假的泛濫。
二, 工業化和城市化為大規模的摻假提供了機會
工業革命前, 英國處於農業占統治地位的社會, 人們的大部分食品是自給自足的。18世紀上半葉, 英國人口中絕大部分仍然從事農業, 80%的人住在農村。就連手工業者也和農業有緊密的聯系, 他們或半農半工, 在村子裏有自己的壹塊地;或以工為主, 在住宅旁種植蔬菜、水果甚至糧食作物, 以達到自給自足。由於那時的市場規模很有限, 人們即使需要購買壹些食品, 也是從當地的商人中購買。消費者能看到食品生產、加工和出售的過程, 商人的生活和商業前途也依賴於其食品清潔和誠實的聲譽。
三,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壹定的關系
工業革命之前, 科學技術還不發達, 那時候的食品藥品摻假還只是類似米裏摻沙、酒裏摻水之類比較簡單的摻假。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 化學、物理和生物等學科也快速發展, 人們對物質的性質了解得越來越清楚, 能夠通過科學技術改變物體本來的外貌。這些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 也為摻假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