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房顫患者腦栓塞的風險增加五倍;房顫治療最重要的是抗凝、防栓塞

房顫患者腦栓塞的風險增加五倍;房顫治療最重要的是抗凝、防栓塞

壹、 什麽是房顫 ?房顫的危害有多大?

房顫是心房顫動的簡稱,是壹種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它會影響左心房的收縮和排血功能,會導致左心房增大、左心房瘀血;在我國的房顫患病率高達 1~2%, 隨年齡增加發病率也升高;房顫 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控制,隨著時間延長,很容易誘發 心衰、心肌梗塞和血栓栓塞等嚴重並發癥,尤其是腦卒中的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對機體造成的危害極大 ,顯著增加致殘率和致死率,給人類 健康 造成了很大危害; 房顫患者比非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可能性高 4~5 倍;發生癡呆的風險高 2 倍以上;發生心衰的可能性高 3 倍以上; 血栓 栓塞是房顫的重要並發癥,其中腦栓塞是房顫致死和致殘的最主要原因之壹,因此,抗凝是治療房顫的重要目標。

引起房顫的病因很多,主要為心臟本身的疾患,如冠心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等,而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等疾病也會發生慢性房顫,另外,飲酒、精神緊張、水電解質紊亂、嚴重感染等也與房顫的發生有關。

目前將房顫分為三類:

①陣發性房顫:可以自行終止,持續時間在48小時內;

②持續性房顫:不能自行終止,但治療後可以終止,持續時間在 2d~7d 間;

③持久性房顫:即使治療也不能終止。

二、房顫的藥物治療

得了房顫,很多患者非常著急和擔心,總是急切地問醫生,房顫能不能徹底治愈?房顫最好的治療方案是什麽?事實上,大多數房顫目前還無法徹底治愈,也沒有壹種“最”好的治療方案,而是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患者,選擇最適合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盡管導管消融術治療房顫已取得長足進展,但並是所有的房顫患者都適合做導管消融術,而且術後的並發癥和復發率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目前藥物治療仍為房顫的基礎治療。

在中小城市,目前臨床治療房顫還是以藥物為主,藥物治療的目標則是預防發生血栓、減慢心室率、恢復竇性心律、避免或減少復發,也就是預防血栓和控制癥狀,其中預防腦卒中是最為核心的任務;最終目的是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與死亡率;

1.恢復竇性心律 :也稱為轉復心律,是指恢復正常心律。房顫發作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或電擊轉復心律。 患者在轉復之後,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極易反復發作,所以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服用維持竇性心律的藥物,比如莫雷西嗪、胺碘酮、普羅帕酮、β受體阻滯劑等 預防房顫再次發作;但這些藥物都有著較多的不良反應。

2、控制心室率 : 在休息狀態下把心室率 控制在60~80 次 /min,中度活動時心室率控制在 100~110 次 /min; 控制心室率 是治療房顫的另壹種有效方法。目前研究表明,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住院次數及死亡率方面,恢復和維持竇性心律治療並不優於控制心室率。因此,控制心室率可能與復律壹樣,可作為房顫的首選治療方案。

1)心室率比較快且合並較為嚴重的低血壓或肺水腫時,可以采用同步直流電轉復的治療;

2)心室率比較快且心悸等癥狀較重時,可予以靜脈給藥進行治療;當房顫患者要長時間控制心室率時,可以口服藥物治療; 控制心室率的主要藥物有β-受體阻滯劑、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洋地黃類藥物以及胺碘酮等。心衰未控制的患者在 使用β受體阻滯劑時應格外謹慎,需從小劑量開始或待心衰改善以後再開始逐漸使用。房顫合並預激綜合征患者禁用洋地黃類與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

3)在使用藥物治療後若癥狀仍沒有緩解應予以射頻消融治療。

3、防止血栓形成和腦卒中 是房顫治療最為核心的任務

房顫可引起心房血栓,壹旦血栓脫落,可導致其他動脈栓塞,尤其是腦栓塞,房顫是缺血性腦卒中和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與普通人群相比,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增高5倍, 因此預防腦卒中是房顫治療最為核心的任務;口服抗凝藥物治療可減少2/3由房顫導致的腦卒中; 因此對有腦卒中高危因素的房顫患者則需要口服抗凝治療 ;

1)是不是所有的房顫患者都需要接受口服抗凝藥治療呢?

非瓣膜性房顫患者是否接受抗凝治療取決於房顫患者的腦卒中風險,臨床上通常使用的是CHA2DS2-VASc評分。

該評分細則包括:C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不全(1分)、H高血壓(1分)、A年齡 75歲(2分)、D糖尿病(1分)、S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或血栓栓塞性疾病(1分)、V血管性疾病(1分)、A年齡 65歲 74歲(1分)和Sc女性(1分):男性房顫患者 2分和女性房顫患者 3分,為栓塞的高危患者,在無禁忌的情況下,均需接受抗凝治療; 對於 CHA2DS2-VASc評分為 1分的男性患者和2分的女性患者為栓塞的中危患者,可 考慮應用新型口服抗凝藥 ,也可以結合具體病情由醫生和患者協商,在權衡風險/獲益之後,再決定是給予抗凝治療還是給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而除女性外無其他卒中危險因素的栓塞低危患者,不需要抗凝治療。

2)抗凝治療的主要風險是什麽?如何預測這種風險?

抗凝治療的主要風險為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臨床上常使用HAs-BLED評分系統來評估患者的出血風險: HAS-BLED 出血評分可用於預測患者的出血風險,但不應妨礙患者接受抗凝治療;

HAs-BLED評分細則包括:H高血壓(收縮壓>160mmHg,1分),A肝功能或腎功能異常(各計1分),S卒中(1分), B出血史(1分),L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不穩定(1分),E年齡>65 歲(1分),D使用容易導致出血的藥物或飲酒(各計1分),累計評分 3分的患者出血風險較高,但高出血風險並不是抗凝治療的禁忌,而是需要更加密切地監測並積極糾正出血危險因素(如控制血壓、戒酒),因為這類出血風險較高的患者,腦卒中風險可能更高,抗凝治療的絕對獲益會更大;

3)常用的口服抗凝藥物有哪些?

目前被證實有效的口服抗凝藥物主要有兩類: 維生素K拮抗劑(代表藥物華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藥,比如 凝血酶抑制劑達比加群酯,Xa因子抑制劑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等等;華法林是傳統的口服抗凝藥物為,服用華法林抗凝的房顫患者,應定期按醫囑門診隨訪,明確有無出血事件,檢查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是否達標(INR應在:2~3);華法林治療窗窄,而且療效受到多種食物、藥物的影響,需頻繁監測INR,需要根據INR水平不斷調整華法林的劑量,常常給患者帶來不便,很多患者為此拒絕使用或擅自停用華法林,因此造成嚴重後果;如果服華法林有禁忌或者沒有條件定期復查INR或者容易出血的患者,可考慮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藥,如: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等,這些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經大規模臨床研究已顯示了良好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抗凝效果不差於華法林,它們具有如下特點:高特異性;主要經腎臟排泄,不會引起肝臟損害,,可固定劑量服用,每日1 2次;不需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也不需劑量調整;與藥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小,,但價格較昂貴,過量使用後沒有特效解毒劑,且腎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 上一篇:如何概括特殊兒童?6招解決
  • 下一篇:Gvl藥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