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9日,臨海和平解放,於1951年,臨海縣人民政府作出了臨海城關地區街名命名的決定。並征求了各界人士的意見,參照歷史實際,對城關街名、巷名作了統籌規劃和命名,為了紀念臨海的和平解放,將中正街命名解放街,解放街壹直沿用50年之久。同時,也將劉墩街改名為勞動路,睢陽街改名為繼光街,保持了文慶街,其街名沿用至今。
1994年1月4日,臨海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識誌士將解放街的歷史,作了詳細、全面的調查研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議和改街名的依據和理由。市委、市政府於1998年冠名為紫陽街。改名紫陽街也是為了紀念南宗始祖張伯端,他號紫陽,生於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 ,卒於元豐五年?1082 ,壽99歲,居住臨海城關櫻珠巷。張伯端著作《悟真篇》壹書中,倡導以道教內丹為中心的儒釋道三教合壹的學說,與魏伯陽《參同契》並居道家正宗。特別是他晚年,以非凡的毅力,為探索延年益壽秘密,歷盡艱辛,傾其畢生精力,為人類健康與生存作出貢獻。《西遊記》六十九回至七十壹回,還講述紫陽真人救朱紫國金聖皇後的故事,說的是麒麟山有壹妖怪大王賽太歲,得知朱紫國金聖皇後“貌美姿嬌”,使用妖法將其攝入洞府,當作夫人。為不使皇後受辱,紫陽真人張伯端駕臨麒麟山,把身上穿的壹件“舊棕衣”變為“五彩仙衣”送給大王,作為“新妝”,妖王十分歡喜,送給皇後,皇後穿上此衣,妖王無法接近,壹近身便如“毒刺”刺人,全身疼痛難忍,故皇後身居妖洞,仍安全無事,後來孫悟空救出金聖皇後,夫妻得以團圓,但團圓不能近身,紫陽真人得知,從天而降,收回“仙衣”,就沒有“毒刺”,終於使國王與金聖皇後仍復天倫之樂。紫陽名聲大增,在中國道教史上有極高位置,是壹位傑出人物。在當今人們中流傳盡廣,紫陽街的街名就由此而來。古跡的吸引力“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臨海紫陽街,從北到南,全長1080米,街上古跡,信步可數,深深吸引著人們。
有紀念宋代南宗道教始祖張伯端?紫陽真人 的石碑、紫陽橋和紫陽坊。有紫陽故裏和紫陽宮遺址,原紫陽宮南大門牌坊基石保存完好。明歷十九年?1591 由舉人吳執禦、彭世煥、王如春、章應科、徐子瑜五人立的“五鳳坊”,遺址尚在。在紫陽街兩旁的水井是紫陽街古跡的壹大特色。古井眾多,有建於明清年代,歷經二、三百年的風雨滄桑的古井,也有建於民國時期的水井,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鄉特色,水井深度不同,壹般在3米余,水味甘甜,水色明凈,冬暖夏涼,哺育了壹代代人。古井在這條街上,起到人們生活用水和防火雙重功能的作用。水井布局合理,歷代人們愛井如命,非常註意井水衛生,做到井上有圈,圈上有蓋,蓋邊有鎖。最引人註目的要數紫陽井和千佛井。紫陽井,為紀念紫陽真人而建,坐落現在的櫻珠巷9號對面,人們仍在井邊洗衣、洗菜。每逢夏天,西瓜放在籃中,浸入水井冷卻,吃起來比放冰箱更爽口。經修復的千佛井?即雙眼井 ,在紫陽街的群井中,名聲最大,傳說盡多,相傳在巾山建了壹座千佛塔後,為了陰陽相對,才建千佛井,井壁有千尊佛,巾山上建雙塔後,尚有“火神”不斷出現,為鎮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為“雙眼井”,達到“以水克火”,保壹方平安。還有白塔,建於宋代,“文革”被毀,遺址在白塔橋飯店對面,保留完好。
在紫陽街,使人難以忘懷的就是我們祖先創造出來的“坊”,稱“防火墻”,有《悟真坊》、《奉仙坊》、《迎僵坊》、《清河坊》、《永靖坊》5座坊。建造“坊”,前人用心良苦,設計出別具壹格建築特色,既是人行道,通馬車,又是防火墻,還代替地名的多重作用,當今已成為街區的壹道風景線。相傳“奉仙坊”,說的是仙人在此地修心養性,這裏是百姓供奉過仙人,而取名奉仙坊。“迎仙坊”則是另壹種傳說了,臨海是塊風水寶地,百姓安康,人間生活幸福美滿,不少仙人下凡人間臨海,為迎接“仙人”,才建了“迎仙坊”,這些都是傳說。但紫陽真人創造氣功理論,對於後人養生、長壽起到重大作用,這是實話。 紫陽街歷代出過名人張伯端、陳涵輝、王觀瀾等。有的故居仍還在。王觀瀾,是我黨從事農民運動和土地革命運動的領導人之壹,他在患病期間,毛主席親自前去看望,並給王觀瀾同誌親筆題詞“既來之,則安之……”。解放後,他任中央農業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於1906年出生於紫陽街240號。紫陽街的交界處,諸天巷14號,就是郭鳳韶烈士的故居和郭鳳韶烈士紀念館。街上眾多的古跡,增加了人們吸引力,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們流連忘返。百年老店顯活力紫陽街,是千年臺州府所在地的壹條又寬又長的臺州府街,人們也自然而然地稱呼它為臺州府街。歷史以來,商業發達,生意興旺,是臺州六縣的商貿中心,紫陽街南頭就是江廈街的碼頭,東面?現在龍興寺旁 是天寧車站,水陸交通便利。古街上有34家百年老店,名揚省內外。商業興旺發達,充滿著活力。可在清鹹豐六年?1856 、清光緒十七年?1891 的35年中,發生兩次大火災。特別是鹹豐六年這次,從十字街口至白塔橋頭,沿至千佛井處,有300多間房子被燒。後知府李鳴梧,研究防火措施,先後撥款建成9堵防火墻,每堵墻高三丈壹尺,寬三四丈和五六丈之間,厚壹尺半,拱門高壹丈四尺,後又在防火墻旁邊掘井蓄水,以備滅火之用。紫陽街大火過後,勤勞的市民,重建家園,積累資本,繼續開店做生意。發揚老店的傳統,面向全國,做活生意,使古城的紫陽街很快成為臺州府壹條商業繁華大街,有臺州各縣的,也有浙江各地商人,紛紛走進臨海,經商開店。在當時來說,外地人在臨海開店做生意是臺州之首。
追溯街上的商店發展歷史,從宋代開始,十字街口?即紫陽街中段 與西大街、小街頭,南門頭溝通,十字街口已成為當時古城商業中心,市民雲集。隨著時間推進,到了清代,十字街口至諸天巷口壹帶,商店密布,商品眾多,成了臺州地區物資交流的中心。光緒二十年?1894 後,各種店有400多家。商家保持了歷史經營傳統,經營南北貨、食品、布匹、醫藥、飲食糕點等等。到底紫陽街上有多少名店和老店,我經多方面了解和請教與我壹起工作過的任忠嶽同誌;才搞清百年老店、名店。當時,在飲食糕點方面有:同受和茶食店、稻香村糕餅店、王天順馬蹄酥店、泰白象、冠春園、安樂天的飲食店,壹洞天茶館店、同康醬油店等8家。中西藥店有方壹仁、遂生源、岑震元、毛永隆、羅義記、大吉昌等10家。百貨店有王森泰、林達源、錦順、開泰等6家。南北貨店有明昌、同慶和。還有楊茂聚五金店、江泰和漆店、李文寬筆莊、曹永和煙草店、蔡永利秤店、天壹銀樓等10家。
在百年名店老店中的方壹仁、遂生源、岑震元和羅義記西藥店,都配有坐堂名醫,既看病又賣藥,品種齊全、質量上乘、童叟無欺、價格合理,從無出賣過假藥。如方壹仁藥店抓中藥時,非常講究準確,幾克、幾錢都是稱過,分帖極為均勻,受到顧客信任,名聲遠場,遠至上海、杭州,近至寧波和臺州各縣都來這裏購買藥品。同受和茶食店開設光緒六年?1880 ,創辦人童氏,“童”與“同”諧音,而取名“同受和”,他自研配方和工藝,生產月餅,名揚全國上海壹家食品店還曾派人來臨海學習制作月餅。紫陽街的153號蔡永利秤店,創辦於鹹豐十壹年?1861 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第五代傳人蔡雪貞,她是壹位不簡單的女子,繼承父業,刻苦好學,學得壹手好手藝,所制的木桿秤受到用戶歡迎。王天順馬蹄酥老店,坐落紫陽街51號,他生產的馬蹄酥,形狀像馬蹄,易保管,香甜松脆,清香可口,老少皆宜。
在紫陽街壹百多年的商海拼搏中,有的堅持下來,繼續營業,成名,也有的改換門庭,移作它用。為了振興紫陽街商業,近幾年來,市委、市府領導極為重視,從各個方面給經營者的幫助和支持,千年古街又煥發生機,各種商店星羅棋布,招牌,品牌,滿目皆是,預示著紫陽街商業強大的生命力。正是“老店發新枝,充滿活力,新店出新芽,更有魄力”,紫陽街商業將會更加繁榮昌盛。浙江第壹古街充滿無限魅力“潮平潮落又潮漲”,堅持修舊如故的原則,已修復的紫陽街,保持了古老的風格,展示了新的風貌,浙江第壹古街的臨海紫陽街,無論是它的房屋建築,還是街道石板,都顯示出古色古香、明麗的景色,壹座座木結構、磚頭墻,頂上鋪木椽蓋泥瓦片的江南古代建築與街面石板路的泥土芬芳,壹起發出清香,如壹首詩,壹幅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正如來自上海壹位客人說,我到過不少古街,臨海這條古街無論從古,從內涵,從長度,都是全國屈指可數的,現在的紫陽街,她正顯示著無限魅力。
紫陽街,是千年古城的縮影,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征,當人們漫步在紫陽街上,無不觸景生情,感慨萬千,紫陽街有今天,靠的是市委、市府領導,也是城建、臺州府城保護和開發管理委員會,供電、電訊、廣播電視等有關部門同心協力和市民支持的結晶。
紫陽街百年古代房屋和店面的布局有著嚴格規定,房子二層樓,有的房子有下檐,有的房子有欄桿,安排得非常合理,前店後坊,中間客堂,樓上臥房,成為“前店、後坊、住房”三位壹體典型住宅區,使人們廣開眼界,增加見識。古代建築,百姓從“福”、“運”、“平安”方面考慮盡多,房柱雕梁畫棟,“獅子”、“鹿”等和“花鳥”“龍鳳”,紫陽街柱頭、門上還有壹個與眾不同的,就是有“木雕、灰雕、石雕”三雕結合,正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紫陽街的石板路,是全國各地城市街路中難得的壹條路,唯有臨海紫陽街仍保留著,當人們踏著石板,無不記起元、明至清代,這裏是壹條泥土街,到了民國初年,由當時敘豐園老板潘小掌出錢,鋪上壹排石板,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 國民黨專員龐鏡塘與臨海縣長莊強華又在東西側加上壹排石板,就形成三排石板的街面,長期以來,遭到自然災害和人為的破壞,石板嚴重破損。解放前流傳著“破破爛爛的臨海城,燈不明,路不平”。如今紫陽街在地下埋了各種管道,並對電線、電話線、廣播電視線,“三線”入地,解決了歷史以來壹直難以解決的壹大難題,為城市提供了美觀和亮度。如今,凸現了明清建築風貌,集商旅居和諧壹起的紫陽街,呈現在人們面前。
紫陽街,是臺州府地壹條古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壹條古街,它記載臨海發展歷史的興衰,它有著豐富文化內涵,深厚的文化底蘊,人們還要慢慢看,慢慢品味著,就會品出“古建築、古石板路、古商店,古跡名勝,古民俗風情”的“五古”之味,就以古風遺韻來說,紫陽街就有許多習俗,元宵節之夜不在正月十五,而在十四之夜,中秋節不在八月十五而在八月十六,狀元秦鳴雷的父母逢十五之日吃素齋,鳴雷為孝順母親而改之,後人隨之。還有七月三十日,傳說“地藏王”生日,每逢此日紫陽街香火插遍街上,成為“地上銀河”。無論是古建築、古街道、古風俗等各個方面都顯示了紫陽街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