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高手請助:請用經濟學知識回答農業失收是有利於生產,還是農業豐收有利於生產

高手請助:請用經濟學知識回答農業失收是有利於生產,還是農業豐收有利於生產

如果通貨膨脹是壹種病,最重要的是找到病源。幾個月來我們壹直把食品價格上漲當作 "罪魁禍首",如果按照把脈開方,希望通過抑制農產品價格上漲就能有效化解通脹壓力,可能會發現藥不對癥,效果也不好。"中國式通脹的根源在於政府采取低 中國式通脹的根源在於政府采取低利率政策,導致貨幣發行泛濫,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迅速飆升。但由於中國衡量通貨膨脹的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統計系統存在缺陷,因此並不能真實反映居民的實際感受"。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當資產價格、上遊原材料、能源等價格都在上漲時,農產品價格不可能不上漲,進而引起整個消費品價格的全面上漲。"

食品不是主要矛盾

7月份,CPI漲幅強勁回升至5.6%,創下1997年2月以來的10年新高。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價格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文桂芳認為,上半年CPI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糧食、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

"食品價格上漲與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城市化進程加快、耕地面積減少、工業用糧快速增長等因素密切相關。隨著石油等燃料和電力價格不斷上漲,以及勞動力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單純依靠國家對農用物資進行行政限價難以控制。另外由於去年豬價下跌時無人問津,致使養殖戶大量宰殺母豬,加之受'藍耳病'的影響,今年生豬供應嚴重不足,價格漲幅較大。"

據統計,近5年來,尿素、柴油、農膜價格分別上漲26.6%、64.4%和60%,糧食畝產成本上漲23.9%。

易憲容認為:"農產品漲價是必然的,這是我們解決'三農'問題、走向城鎮化的必由之路。糧食價格太低,早就應該提高。過去,政府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控制糧價,後來又通過劃分農業人口和城市人口限制農民流動。隨著城市化和城市工商業經濟的發展,進城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生產糧食的人越來越少,影響了糧食的供給。但與其他產品的價格相比,糧食價格仍然上漲緩慢、滯後。"

據統計,目前,我國三種糧食收購價格平均每市斤0.79元,比1995年的0.73元只高6分錢。小麥價格仍低於 1996 年,大豆價格低於 2004 年。豬肉價格比1997年只上漲了30%左右。

溫桂芳認為,糧食價格上漲的趨勢還將持續壹段時間。政府要解決糧價問題,關鍵是要解決農民的待遇問題,讓農民從漲價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增收。"壹般來說,糧食收購價格提高,應該可以做到補償壹點生產成本,增加壹點收入。但今年農民增收並不完全是因為糧食價格的上漲,而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工資提高了。如果農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他們終究不願意多種糧,事實上,今年的糧食播種面積就減少了。"

此外,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兼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預計,截至7月29日,全國11億畝生產秋糧的農田中,已有近四分之壹遭受幹旱或洪澇災害。雖然今年夏糧產量比上年增產1.9%,但如果全年秋糧減產五分之四,全年糧食產量仍將低於2006年4977億公斤的最高水平。

資產價格泡沫

糧食是基礎產品,它的上漲必然導致食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易憲容說,從前在深圳機場點壹碗鹹菜肉絲面,每碗32元,這壹兩個月已經漲到了40元。

但面對中國近期關於是否面臨通貨膨脹的爭論,日前,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目前物價上漲主要還是結構性上漲,並沒有出現通貨膨脹。

溫桂芳也認為,從現有CPI統計來看,食品價格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的貢獻率為80%。如果扣除食品的因素,其他項目的CPI漲幅只有0.7%。目前的物價上漲屬於結構性上漲,通貨膨脹在我國還沒有形成。

對於大家關心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文桂芳認為:"流動性過剩是造成投資過熱的壹個重要原因,但大量資金並沒有過多地流入商品市場,而是湧入了資本市場、樓市、股市,財富效應促使居民儲蓄存款的'大搬家'!'.所以流動性過剩主要影響的是資產價格,對整個商品市場的沖擊並不大。"

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運行數據顯示,居民戶人民幣存款減少1674億。業內人士認為,正是上半年新增的1600億散戶資金,大盤從3000點沖頂4000點。

申銀萬國宏觀經濟高級分析師李慧勇並不否認資本市場對流動性的吸納作用,但他告訴記者:"資產價格上漲會通過各種渠道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2006年末居民儲蓄中M2占比較2005年下降了0.9個百分點,M1占比M2上升了0.2個百分點,這種趨勢在2007年更加明顯。這壹趨勢在 2007 年更加明顯。由於居民儲蓄增速的放緩和 M1 增速的加快,越來越多的準貨幣開始進入流通領域,這表明潛在購買力正在向現實購買力轉化,事實上正是這種貨幣領域的變化導致了 1993 年和 1994 年 20%以上的通貨膨脹。目前這種變化的再次出現,表明通貨膨脹的風險明顯增加。"

易憲容認為,"物價上漲,部分原因是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等過熱領域。價格傳導很簡單,房價快速飆升,必然表現在房租上,去年房租是1100元,現在房東可能要漲到1400元,相關服務價格也會上漲。其次,房地產市場涉及幾十個行業,必然會帶動各個環節工資水平的上漲。壹般來說,工資上漲,購買力就會增強,需求就會旺盛。而工資上漲也是壹種成本推動,會傳導到下遊產業的產品上。"

"物價上漲的另壹個因素是中國股市帶來的'財富效應',很多投資者擁有了大量的紙面財富,拉動了他們的消費需求。"

正如壹位業內人士所言,資產升值的遊戲還在繼續,財富效應已經體現在居民餐飲娛樂、國內外旅遊等消費的快速增長上。最近呢?高盛高華在壹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本輪牛市行情帶來的財富效應或將在未來1-2年內對中國消費需求產生較為顯著的正面影響"。

據高盛美國經濟學家測算,從1995年到1998年底,股票價格的上漲對美國居民消費總體水平產生了1190億美元的正面影響,促進消費增長2.3個百分點,為實際GDP增長直接貢獻0.5個百分點。日本經濟研究小組對日本財富效應的估算顯示,股市財富的變化對消費支出的影響與美國類似。

據高盛公司稱:"在2005年底至今年4月底的股市上漲中,僅市值的增加就帶來了4.5萬億元人民幣的股市財富,其中3.1萬億元由散戶投資者直接持有。據估計,這些增加的財富中有 310 億至 470 億元人民幣可能流入消費領域,從而拉動消費 0.4 至 0.6 個百分點。雖然我們還沒有看到中國零售額,尤其是實際零售額的超常增長,但財富效應的第壹波影響可能已經在中國的各個市場(如房地產、奢侈品、古董和藝術品)初步顯現。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也指出:"今年上半年信貸同比超額增長主要以居民戶貸款同比超額增長為主,表明消費信貸趨於活躍,這與上半年股市大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刺激消費有關。"

因此,銀河證券首席分析師左小蕾指出:"特別是在近期'流動性過剩'困擾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不認真分析近期CPI上漲背後的原因。"

更嚴重的問題是,如果進壹步分析財富再分配的變化,就會發現貧富差距也在隨之拉大。易憲容說:"這種中國式的通貨膨脹實際上是某種'劫貧濟富'式的通貨膨脹。中低收入者不能進入資本市場,或者占有的比例很小,通貨膨脹使他們手中的貨幣越來越貶值。整個社會的現有財富正在通過資產價格泡沫向少數人手中快速轉移。"

"農耕時代的數據"

在易憲容看來,通貨膨脹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為什麽現在的CPI數據看起來這麽低,關鍵在於CPI的統計沒有充分考慮到房價,而房價是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第壹權重。

按照統計部門的解釋,居民買房的國際慣例是投資,所以我國的房價不能納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社會各界對此質疑已久,南方現金增利基金經理萬曉西就曾指出,27年來,中國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被低估了10倍。他在研究報告的開篇引用了崔健的 "不是我不明白":"我記不清過去的時光流逝/我不知道這個世界千奇百怪/我曾經以為簡單的事情現在都不明白"。他認為,兩者的 "味道 "是相通的。

易憲容說,他也不明白為什麽要拉動內需,房地產是消費;計算CPI,房地產又成了投資。

"歐美國家的房地產市場發展了幾百年,壹手房市場的比例很低,只有15%-20%,中國的房地產情況恰恰相反,壹手房市場超過85%,二手房市場交易不到15%。另外,這幾年房地產投資投機盛行,但我們中國人買房有多少是投資,大部分還是自住。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和其他國家的房地產市場存在差異,用所謂的國際慣例來套中國,很容易掩蓋通貨膨脹的真實情況。"

溫桂芳笑了笑,也許統計部門應該按照國際慣例和中國居民實際消費模式的變化,分別采用兩套統計方法。這樣,物價水平高不高,有沒有通貨膨脹,就壹目了然了。

易憲容進壹步指出,即使按照現有的CPI統計體系,國家統計局計算出來的房租也低得離譜。"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規定,個人住房消費是指住房用於居住時,租房的租金計入承租人的消費支出,自住的比照相應市?租金價格,以虛擬租金的形式計入房屋所有者的最終消費。2006 年,中國城鎮居民住房類消費僅為 909 元,平均每月不到 80 元。在北京北五環附近,10 平方米左右的農村房屋月租金為 200 元,更遠的房屋月租金為 150 元,這還不算水電費等。"在居住類中,美國CPI體系中居住類權重為42%以上,我國僅為13%。有人將滯後的CPI戲稱為 "農耕時代的數據"。

易憲容認為:"CPI基本統計標準是20多年前制定的,當時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主要由國家承擔,食品所占權重高是沒有錯的。但隨著各項改革的實施,原來由國家承擔的都主要轉由居民承擔,CPI權重調整微乎其微,嚴重滯後於現實生活。如果居民的消費行為、消費模式全部按照實際情況來反映,CPI還是5.6%嗎?加拿大有個經濟學家按照加拿大的指標體系,用中國的官方數據,權重調整後計算,中國的CPI是6.8%"。

溫桂芳也認為:"現在媒體也有點誤導,矛頭都引向農產品。食品價格確實增加了家庭支出,但不能因為這個掩蓋醫療、教育、住房的問題。'三座大山'壹年給居民增加了多少負擔,糧價上漲壹年又給居民增加了多少負擔?"他還認為,CPI統計不應該只是平均數,還應該分門別類、分行業、分地區進行統計。據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按照分層概念,編制了甲、乙、丙、綜合四類CPI,以此反映本地物價水平受通脹或緊縮影響的不同階層。

央行在2005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也指出,"受價格管制和價格統計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影響,目前我國CPI不能全面反映通貨膨脹的真實程度"。

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司長魏貴祥解釋說:"生活壓力的增加,很多是由物價指數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動輒上萬元、十幾萬元的'擇校費',名目繁多的鋼琴班、芭蕾舞班、奧數班、英語口語班等,必然會給普通家庭帶來很大的支出壓力。而這些名目不規範、不合法,無法通過正常的價格采集渠道獲得價格,不具有同質性和可比性,因此無法納入價格指數的計算。

在醫療方面,由於政府不斷降低藥品價格,目前的價格指數反映了藥品價格,尤其是西藥價格的下降。但是,如果用藥種類增加,用藥檔次提高,或者開大處方,使用進口設備診療,特別是壹些降價藥品從醫生處方中消失等因素,都會給患者帶來巨額的、不斷上漲的醫療支出,這些都是價格指數統計之外的問題,在價格統計中是看不到的。"

壹位觀察家指出:"統計思路的前提是假設社會是壹個理想的模式,每個人都按照法律法規行事。這樣的CPI事實上並不能反映居民的實際消費支出,而更像是在真空實驗室裏模擬出來的偽命題。"

加息是唯壹出路?

專家指出,如果把失真的CPI作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參照系,就有可能對中央政府的決策產生誤導。

溫桂芳認為:"既要高度重視當前的糧價問題,但這不應該是重點問題,真正需要重視的還是'三座大山'問題。糧食和豬肉價格上漲非常有利於農民增收,激勵農民增產,沒有必要用行政手段平抑物價。當前,群眾聽不得漲價,主要是因為我國資源價格長期處於低位徘徊狀態,'吃便宜東西吃慣了'。"

除了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豬肉、食用油等商品價格也在上漲外,煤、電、汽、水等幾乎所有消費品都在上漲。溫教授說:"煤、電、水、汽都在漲價,確實給人壹種物價全面上漲的不好感覺。但我們不能就物價論物價,更應該關註壹些物價之外的因素,特別是那些利潤已經很高的行業和企業的漲價呼聲。企業不可能說因為成本高而不得不漲價。政府首先要分析問題,理清價格與成本、價格與利潤、價格與市場的關系,搞清楚是否有必要漲價。否則今年CPI將可能背負某些利益集團的利益重壓,被迫繼續推高"。

東方證券的張揚認為:"今年壹季度CPI上漲源於年初食品價格的上漲,物價進壹步上漲動力不足,加息的目的並非源於對通脹的恐懼。值得註意的是,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變化較為明顯,而低利率環境和流動性過剩確實是資產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

"人民幣表面升值,實際貶值。高增長、低利率的環境導致我們銀行信貸過多,貨幣發行泛濫。銀行發放貸款,就會產生貨幣乘數效應。如果發行 3 萬億,乘數是 5,那就是釋放了 15 萬億美元的貨幣。此外還有外匯儲備、政府壹些政策等系統性原因,導致資產價格快速上漲"。易憲容分析道。

李慧勇也表示:"貨幣供應量遠遠超過實體經濟對貨幣的需求,導致中國經濟積累了大量的通脹壓力。從增速來看,2006 年 GDP 規模比 1997 年增長了 1.4 倍,M2 增長了 3.4 倍,M2 增速是 GDP 增速的兩倍多。2006年M2/GDP這壹比例為160%,比1997年提高了40個百分點,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由於我國現行的結售匯制度難以有根本性改變,每年外匯儲備仍將轉化為基礎貨幣投放,這將使貨幣順差程度進壹步加大。"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中心主任滕泰則對資產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的國際背景表示擔憂。

"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是以巨額貿易逆差和對外負債為特征的美國超發美元,以及以低利率拆出貨幣為特征的日本超額信用貨幣輸出。美元泛濫和日元信用輸出是全球貨幣盈余的主要原因。面對不可逆轉的全球貨幣流動性過剩現象,我國人民幣匯率由於缺乏足夠的彈性,不斷將美元、日元的流動性過剩轉化為人民幣的流動性過剩。"

今年壹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了1357億美元,中國央行向商業銀行投放了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的基礎貨幣來購買這些外匯儲備(商業銀行通過購買,將企業和個人的外匯變成企業和個人在商業銀行的人民幣活期存款)。滕泰預計,2007年中國人民銀行增購外匯的行為被迫發行的人民幣基礎貨幣有可能達到3萬億元,從而導致M1的快速增長。"

李慧勇認為:"由於中國目前面臨的通貨膨脹是由貨幣供應量過大、需求增長趨勢過快、成本上升過快、國際價格影響**** 等多種原因造成的,因此很難依靠單壹的政策工具來達到反通貨膨脹的目的。我們預計,政府的反通脹政策措施至少包括加息、升值、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分流過多流動性等四個方面。"

易憲容說:"通脹在中國已經開始,中央政府絕不會就此閑著,而是要采取有效的貨幣政策化解其風險。中國沒有日本相應的法律制度、土地私有制、信用制度,壹旦資產價格泡沫催生惡性通貨膨脹,將摧毀中國經濟,甚至比日本1988年的經濟危機還要嚴重。"

他認為,化解中國式通脹的根本途徑是從低利率政策入手,讓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大泡沫平穩過渡。

從2004年至今,央行已累計六次加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壹些專家認為,在目前外匯管制不太得力、熱錢大量湧入的情況下,加息只能導致國際熱錢以更大的規模和更快的速度繼續流入中國,使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雪上加霜,過去半年的情況已經充分證明了這壹點。

"耐得住寂寞的各種貨幣政策--盡管這些政策就像大象身上的虱子,不停地咬啊咬,大象絲毫沒有感覺。繼續按捺住'格林斯潘式的小動作'(誰說每次加息只能加1/4個點左右?)咬下去,貨幣政策本身就危險了--殊不知這種小幅調整不僅不能從根本上抑制通脹和資產價格上漲,反而會在真正危機到來之前耗盡寶貴的貨幣政策資源。"滕泰說。

易憲容認為:"在通脹如此高企的情況下,央行加息不僅要加大加息力度,還要加快加息頻率。美國是加到4.5%以後才反應過來的,按照現在的方式,我們至少要調11次。我相信今年還會有兩到三次加息。"此外,他還強調要運用 "組合拳",在加息的同時調控房地產價格。

中央壹直在打擊囤地,悶聲發大財,但收效甚微。日前房地產股上市公司的表態暴露了壹切。據業內人士分析,這些囤地大戶,是看好未來3到5年的發展。比如,5年分期開發,壹年地價漲20%就可以回本,有的公司手裏圈的地10年都用不完。

易憲容說:"房地產商囤地與此無關,問題是政府把土地拍賣後,房地產商還沒有補交土地出讓金。這裏有很多暗箱操作。如果政府敢下這個決心,把沒交清土地出讓金的土地全部收回來,或者讓房地產商把錢全部交清,貸款利息再追加進去,誰還敢囤地?房價馬上就會降下來"。

但溫桂芳認為,商品房市場已經高度市場化,政府不應該調控商品房價格,而應該轉變觀念,以保障低收入者、服務大眾為需要。"■

  • 上一篇:南通電大開放教育招生專業有哪些?
  • 下一篇:紹興上虞大通濱海商城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