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病毒引起,不限於仔豬,各種豬都易感染發病,只是仔豬死亡率高。多見於冬季。
癥狀:仔豬突然發病,先是嘔吐,繼而迅速發生水樣腹瀉,有時呈噴射狀,腹瀉物呈黃綠色或黃褐色,個別呈灰白色,體溫升高到40.2℃~42.0℃,精神沈郁,喜臥,食欲減退或廢絕,口渴多飲。最終因水分頻繁排泄,機體失水嚴重導致心力衰竭而死亡。該病起病急,死亡率高。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
預防仔豬腹瀉病的發生是減少仔豬死亡,提高豬場經濟效益的關鍵,預防措施如下:
(1)養好母豬:加強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產出體重大、健康的仔豬,母豬產後有良好的泌乳性能。泌乳母豬飼料穩定,不吃黴變、有毒飼料。保證奶水質量。
(2)保證豬舍的清潔衛生:產房最好采取全進全出,上壹批母豬和仔豬轉入後,地面、欄桿、網床、空間要徹底清掃,嚴格消毒,產房地面和網床不能有糞便沈積,隨時清理。消滅引起仔豬腹瀉的病菌和病毒,特別是被汙染的產房更要嚴格消毒。懷孕母豬進入產房要進行體表噴刷消毒,分娩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擦洗乳房和外陰,減少母體對仔豬的汙染。
(3)保持良好的環境:產房應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控制有害氣體的含量,使仔豬生活在舒適、健康、抗病力強的環境中,可預防或減少仔豬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4)可用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疫苗或滅活菌,在母豬產前兩個月或半個月免疫壹次,可保護仔豬。
治療:首先要隔離患豬,每天對食槽進行 1~2 次嚴格的清洗和消毒。用喹諾酮類或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壹般無效,甚至用藥多會加重腹瀉。
①0.1%高錳酸鉀溶液適量,自由飲用。每頭仔豬(10千克體重)用硫酸慶大黴素註射液20萬IU×1(或復方硫酸丁胺卡那黴素4毫升)混合肌肉註射,30%安乃近註射液5毫升肌肉註射。2次/天,連用2天。並口服 "中寶止瀉散"。或口服 "混感清",或配合以下中藥治療:每日白頭翁120g、秦皮100g、半夏50g、黃連50g、黃柏100g、板藍根150g、積殼70g、酸梅80g、厚樸80g、甘草30g(10頭仔豬1日量),水煎2次,合並濾液(約600毫升),連用30天。(約 600 毫升),30 日齡以內仔豬每頭 10 毫升~20 毫升,30 日齡以上仔豬 20 毫升~30 毫升,每日 1~2 次,連服 2~3 天。效果也可以。
(2)在不餵食的食槽上按比例加入口服補液鹽和電解多種維生素,或葡萄糖粉,自由飲水。同時采用以下幾種療法
①在可用穿心蓮註射液,本品不僅對大腸桿菌有效,對病毒也有效,每頭仔豬註射2~4毫升,2次/日。同時口服 "止瀉散",每頭仔豬口服1~2毫升,2次/天,具有扶正固本、行氣止痛、溫陽化濕、澀腸止瀉的作用。仔豬服藥時四肢向上平放,頭部固定待服。
②穿心連註射液,本品既對大腸桿菌有效,對病毒也有療效,每頭仔豬註射2~4毫升,2次/日。同時用小茴香10克、小茴香6克、花椒5克、花椒4克、丁香2克、陳皮3克、生姜4克,加水1公斤,煎煮成約200毫升藥水,每頭仔豬口服10~15毫升,壹日2次,有祛寒濕、止腹瀉的功效,並口服1片碳酸鉍或1片藥用炭片,壹日2次。肌肉註射Vc 2毫升、VB1、1毫升、VB12、ATP 1毫升,混合1次肌肉註射,體溫高、抽風的仔豬可加地塞米松2~3毫升。
只要病仔豬不是發病後期,這種治療方法壹般都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3)最好給病仔豬餵抗血清,每次10毫升,連餵3天,可控制病情。
II.乳仔豬紅痢的防治
(1)概述
又稱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或梭菌性腸炎。它是仔豬的壹種高度致死性腸毒血癥。它是由 C 型或 A 型艱難梭菌引起的新生仔豬急性傳染病。多發生於 3 日齡內的仔豬。特點是仔豬拉血糞(血性腹瀉)、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發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易感動物範圍很廣:豬、馬、牛、雞、兔、鹿等,其中反芻動物尤其是羊較易感,人也易感,豬在1~3日齡發病,1周齡以上很少發病。
無季節性,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感染。
壹旦發病,病原體將長期存在,病菌孢子長期廣泛存在於人畜腸道、汙染的外界環境和下水道中。
(2)前驅癥狀
發病迅速,仔豬出生後1天內即可發病,排出淡紅色、紅褐色糞便。
病豬迅速脫水、消瘦、衰竭,有的嘔吐、尖叫,並出現不自主運動。
絕大多數在幾天內死亡,病程超過7天以上的,表現間歇性或持續性腹瀉,病豬生長停滯,逐漸消瘦、衰竭或死亡。
(三)病理
腹腔內有許多流蘇狀紅色滲出液。
空腸呈暗紅色,管腔內充滿含血液體,內容物呈紅褐色,混有小氣泡。
腸壁黏膜下層、固有肌層和腸系膜含有氣泡。
病程稍長的腸壁形成壞死的黃色假膜,壹般不易剝離,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出血。
(四)防治
預防:1.對發病豬群,懷孕母豬在產前1個月和半個月肌肉註射仔豬紅痢滅活疫苗1次,每次5~10毫升,使仔豬吃到初乳而得到保護;
2.對出生3天內的乳豬,按每公斤體重8萬單位青黴素,每天餵2次。
3.內服 "仔豬保命油"(成分為中鏈甘油和免疫球蛋白,可有效補充幼齡仔豬能量,提高免疫力。用法用量:初生仔豬12小時內餵2-4毫升,24-48小時重復餵1次4毫升,體弱個體可每天餵1次4毫升,最多餵1周)
4.仔豬出生後註射豬紅腹瀉血清,3毫升/公斤體重;
治療:
1.口服青黴素,每次每公斤體重10萬單位青黴素,每天2次,連用3天。連用3天。並結合 VC 治療。
5.雜感清
3頭仔豬黃色腹瀉(早發性大腸桿菌病)
(壹)概述
由致病性大腸桿菌(E.coli)引起的新生仔豬急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大腸桿菌進入仔豬腸道後,利用菌毛吸附在腸粘膜上,並在此沈積和增殖,產生大量腸毒素,導致仔豬脫水和拉稀。特點是嚴重腹瀉,排出黃色或黃白色稀糞,迅速脫水。
大腸桿菌抗原復雜,有O、H、K三種抗原;血清型多,有上千種;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
大腸桿菌的致病性取決於它在小腸中的黏附、定植和增殖能力以及產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纖毛決定了細菌的定植能力,壹旦細菌定植,就會因產生毒素而引起腹瀉,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和F6(987P)。
發病日齡早,主要侵害1~3日齡仔豬,發病快,癥狀明顯,死亡率高。
本病無季節性,但天冷時發病率較高,產房潮濕、衛生條件差時發病率較高,豬場壹旦發現很難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傳染病,以帶菌母豬為主要傳染源。
(2)問題
水樣稀糞,黃色或灰黃色,含有小塊凝乳和小氣泡。病豬口渴、吃奶減少、脫水、消瘦、昏迷和衰竭。
(3)病理
腸粘膜充血、水腫,甚至脫落。腸壁薄、松弛、膨脹,尤其是十二指腸,腸內容物呈黃色,有時混有血液。心臟、肝臟和腎臟發生變性,嚴重病例會出現出血點或凝固性壞死。
(四)預防
1.做好母豬產前產後管理工作;加強新生仔豬的護理。
2、藥物預防(初產後12小時內口服敏感抗菌素)。
①復方磺胺甲噁唑註射液,5×l0ml。初乳前首次給仔豬口服0.5m1,以後每天2次,連續3天。如有病豬繼續投藥,藥量加倍]。
②硫酸慶大黴素註射液,每支10X2m1,80000IU。仔豬出生後在初乳前口服1萬IU,以後每天2次,連用3天,如豬發病,繼續投藥。
3、微生物制劑預防:如促菌生、調菌生、乳康生、康大寶等。通過調節仔豬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從而達到抑制大腸桿菌的目的。
4、疫苗免疫:方法是對懷孕母豬產前30天和15天進行免疫接種,疫苗選用大腸桿菌基因工程疫苗。大腸桿菌K88、K99和987P三價滅活菌苗或大腸桿菌K88、K99二價基因工程日間滅活苗,以便通過母乳使仔豬得到保護。
(五)治療
應采取抗菌消炎、止瀉、助消化、補液等綜合措施,但發病後治療效果較差。
抗菌消炎藥:1.氨芐西林(又名:阿普黴素)。每日劑量15mg/kg體重,連續口服7天,可有效控制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腹瀉,效果優於對照藥硫酸新黴素。飲水濃度0.025%~0.05%;也可用於肌肉註射 "硫酸氨芐西林",又稱畜命康粉針劑。藥效較好。
2、乳酸環丙沙星註射液肌肉註射,每公斤體重1-2毫升,連用2-3天;
3、恩諾沙星:肌肉註射:5-10mg/kg體重;飲水:0.005%-0.01%,拌料:0.015%-0.02%;
4、氟磺酰甲氧嘧啶:又名氟苯尼考。肌肉註射 每公斤體重用量 20 毫克~30 毫克,每天兩次,連用 3 天~5 天。內服每次每公斤體重 20 毫克 ~ 30 毫克,每天壹次,連用 3 天 ~ 5 天。
混飼保健預防量:2%氟苯尼考預混劑,每公斤飼料添加1克~2克,連用7天。加倍治療量。每千克飼料添加2~4克。
5.痢停:又稱復方阿米卡星可溶性粉。主要成分為阿米卡星、異阿米卡星、硝酸酯(止瀉)、東莨菪堿等。每公斤料加0.75克。
2.硫酸慶大黴素:每次口服5~10毫克/千克體重,每日2次,連用2~3天;如用。慶大黴素:每次口服 4~8mg/kg 體重,每天 1 次,連用 2~3 天。
3.硫酸鏈黴素:肌肉註射:每公斤體重 10 毫克,每天 2 次;
4. 阿莫西林:內服,每次每公斤體重 10 毫克;
5.環丙沙星:飲水:0.01%~0.02%,拌料:0.02%~0.04%,肌肉註射:10~15毫克/千克體重;
止瀉:鞣酸蛋白,內服,每次2~5克。或藥用炭,內服,每次10~25克。
幫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蘇打、胃蛋白酶等。
補液:口服葡萄糖鹽水和多種維生素。葡萄糖鹽水配方:1000毫升水加葡萄糖20克、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
IV.仔豬白痢(遲發型大腸桿菌病)
(壹)概述
又稱遲發型大腸桿菌病,是哺乳期仔豬常見的壹種腹瀉病。它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
發病仔豬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稀糞,發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但仔豬生長速度明顯減慢。
該病病因復雜,目前尚未完全確定,壹般認為豬腸道菌群失調、大腸桿菌過多是發病的重要原因,已證實豬輪狀病毒是仔豬白痢的病原之壹。
本病多發生於10~30日齡的仔豬,其中10~20日齡發病率最高。7日齡以下,30日齡以上仔豬很少發病)。誘發和加重仔豬白痢的因素也很多,如由於母豬飼養管理不當,豬舍衛生差,肥胖瘦弱,奶水少,粗細變化太大,不分季節,或天氣突然變冷,濕度增大,陰雨連綿,或保暖不良,都會誘發白痢的發生。此病如果條件好,及時治療會很快治愈,死亡率低,條件不好會造成仔豬脫水、虛弱死亡。
(2)預防
仔豬突然腹瀉,同窩陸續發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黃白色、腥臭、糊狀或漿狀糞便。
仔豬精神沈郁、怕冷、脫水、少吃或不吃奶,有時伴有嘔吐。
壹般病豬病情較輕,及時治療可治愈,但多因反復發作而形成僵豬,嚴重時患豬大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3)病理
脫水、消瘦、皮膚蒼白。
胃黏膜充血、水腫,腸內容物呈灰白色,有酸臭味或混有氣泡。
腸壁變薄、半透明,光滑黏膜充血、出血、易剝離,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常有繼發性肺炎病變。
(四)防治
應采取抗菌、止瀉、助消化、補液等綜合措施,效果最佳。
抗菌:1.氨芐西林(又名:阿普黴素)每日劑量15mg/kg體重口服,連用7天,可有效控制仔豬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效果優於對照藥硫酸新黴素。肌肉註射 "硫酸氨芐西林 "又稱 "利福通粉針"。該藥療效較好。
2、硫酸鏈黴素:肌肉註射,每公斤體重10毫克,每日2次;
3、環丙沙星:飲水:0.01%~0.02%,拌料:0.02%~0.04%,肌肉註射:
4.恩諾沙星:飲水:0.005%~0.01%,混合:0.015%~0.02%,肌肉註射:5~10mg/kg體重:5~10毫克/千克體重;
5.氟甲硫氨酸:又名氟苯尼考。肌肉註射 每公斤體重 20 毫克~30 毫克,每天兩次,連用 3 天~5 天。內服 每次每公斤體重 20 毫克 ~ 30 毫克,每天壹次,連用 3 天 ~ 5 天。
混飼保健預防量:2%氟苯尼考預混劑,每公斤飼料添加1克~2克,連用7天。加倍治療量。
6、阿莫西林:每公斤體重1次,每次10毫克;
7、痢特靈:又稱復方阿米卡星可溶性粉。主要成分為阿米卡星、異法米星、硝酸酯(止瀉)、東莨菪堿等。
7.每公斤料拌勻1克,每天壹次集中用藥,連用3~5天;
8.每公斤料加0.75克。
9.痢特靈:每次每公斤體重口服10~15毫克,每日2次,連用2~3天;
10.硫酸慶大黴素:每次每公斤體重口服 5-10 毫克,每天 2 次,連用 2-3 天;
11.痢特靈、痢特靈、8501、細菌生長因子;
另:如白龍粉、大蒜甘草液、金銀花大蒜液、黃連素等均可選用。
附:①止瀉:鞣酸蛋白。小豬2~3克;大豬5克。或活性炭。
②幫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蘇打、胃蛋白酶等。
③補液:口服葡萄糖鹽水和多種維生素。葡萄糖鹽水配方:1000毫升水加葡萄糖20克、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
4.預防:細菌性疫苗預防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