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銹:
1、在刷子上蘸取適量食鹽
2、將刷子蘸水擦拭銅螺絲
3、將食鹽塗在生銹處,反復擦拭,即可除去表面部分銅銹
4、完成。
保養:
1、銅器使用久了,會變得黯然無光,可以敷上蜂蜜,並用幹布擦拭。
2、銅器長了銅綠,可用壹些檸檬汁加鹽反復擦拭。
3、也可用布蘸煤油擦壹遍,再用牙膏粉擦拭。
4、銅制品應該放在幹燥的地方,不可接觸的物品除了酸性物質之外,還有鹽水等壹類的雜質,銅受高溫後暴露在空氣中會變烏。
擴展資料
鑒別真偽
從史料歸結出偽器的基本情況如下:
壹、全器皆偽。如上海博物館所藏西周晚期“師兌簋”,按原器翻鑄,尺寸與原器相似,但比原器重260克。因此有經驗者用手壹掂量,即可感知。又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壹件"子幅觶",整器由鳳鳥紋等紋鏤刻而成,但紋線死板,紋飾呆滯,同時器表是用漆皮做的地。因此,細心審視,也可以看出破綻。
二、器物的壹部分為偽作。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壹件商代"父乙觶",器身為真器,但作偽者在其口部加上了壹個流,並在腹上部又加上了壹個飾物,成為壹件古代無此形制的觶,不倫不類。
三、拼湊真器殘片做成偽器。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壹件"商代卣",器身與梁的紋飾風格不同。仔細看,梁環有焊接痕跡,表明梁與器身原不屬壹器。雖其均用商代青銅器殘件做成,但整個卣應為偽器,因為鹵無此形狀提梁。
四、器真銘偽。這又包括兩種情況:其壹,銘文全偽。銘文或用刀具斬刻而成,或用化學藥品腐蝕而成。內容或仿某壹真器銘,或拼湊,或隨意杜撰。由於戈、劍的平面部位易於偽刻,所以在戈、劍上偽刻銘文較為多見。其二,在真銘外,加刻偽銘。
五、器真而花紋偽。即在真的素面或花紋少的囂物上偽刻花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商代制造的"父已壺",原為戰國素面壺,作偽者在其身上偽刻了商代的獸面紋及。又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戰國幾何紋壺",作偽者在花紋中偽嵌了金銀絲片。
百度百科: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