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補氣的中成藥,其實指的是補肺氣和脾氣,而補腎氣和心氣的產品屬於補腎強心的範疇。
氣虛的辨證要點是:四肢乏力、氣短、動則氣短、聲音低沈、言語慵懶、面色蒼白、舌淡苔白,甚至虛熱自汗,或脫肛、子宮脫垂。
補氣的中成藥很多,很多都是以古方加減為基礎的。掌握了古方的精髓,不改也能改。古方代表藥物有四君子顆粒、沈淩白術丸、補中益氣丸、生脈湯、玉屏風顆粒(膠囊、口服液)。
四君子顆粒
四君子顆粒來源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君子湯,由黨參、白術(炒)、茯苓、甘草(蜜炙)組成。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主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蒼白,聲音低沈,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
本方對應的病機為脾胃氣虛,運化虛弱。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寒,納少而生,則飲食減少;濕濁內生,所以大便稀;脾主肌肉,脾胃氣虛,四肢肌肉不受影響,所以四肢無力;氣血生化不足;氣血不足不榮臉,臉卻白;脾為肺之母,脾胃虛寒,肺氣先竭,故氣短聲低;舌淡苔白,脈弱,都是氣虛的表現。正如《醫方考》所說:?如果丈夫臉色蒼白,就知道他氣虛;說話若有輕微,便知是氣虛;如果四肢無力,就知道是氣虛;脈象弱,可以知道是氣虛。?治療應有益於脾氣,以恢復其運輸和接受的功能。
方中人參為王,大補元氣,健脾;我用白術,味苦性溫,健脾燥濕,增強益氣助運之功;以甘淡茯苓,健脾滲濕,配以苓術,健脾祛濕之功必益。從而炙甘草,益氣,中和中焦,調和諸藥。
冉雪峰說:?妙處在於茯苓味甘淡,有助於人參的健康運行,緩解甘草的遲鈍。?
本方是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本方,以面色蒼白、食少氣短乏力、舌淡苔白為辨證要點。
沈淩白術丸
沈淩白術丸源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沈淩白術散,由人參、茯苓、白術(麩炒)、山藥、薏苡仁(炒)、蓮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組成。具有益氣健脾、燥濕止瀉的作用。主治脾虛濕盛,癥見飲食消化不良,胸脅脹滿,腸鳴腹瀉,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
這種藥治療的綜合癥是由脾虛濕盛引起的。脾胃虛弱,食欲不振,飲食不換;水谷不改,清而濁,故為瀉;濕郁於中焦,氣機阻滯,胸悶脹痛;脾失健運,氣血不足;四肢皮膚得不到滋養,所以四肢無力,身體消瘦,面色蠟黃;舌淡苔膩都是脾虛濕盛的表現。宜補脾胃,同時滲濕止瀉。
陳潮祖在書中指出,治療脾胃,要補其虛,去其濕,導其滯,調其氣。本方以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山藥、扁豆、蓮子、薏苡仁健脾,茯苓、薏苡仁潤脾,砂仁祛濕化濁,醒脾益氣,人參、白術、茯苓、甘草暖胃補中,能克服諸藥之滯,使之補而不滯。扁豆功能清化降濁,配合桔梗清化,薏苡仁茯苓降濁,清氣升,濁陰降,則吐瀉可治。脾胃健康,燥濕停滯,水谷的精微生化得到恢復,虛弱的身體才能逐漸得到改善。?這邊用的產品有多安靜?為了止瀉,健脾助運,改善消化不良,大便稀薄的情況,使水谷得以充分運化。
陳潮祖認為,此方不僅能治療上述脾虛濕盛引起的胃腸及飲食問題,還能治療婦女因脾虛濕盛引起的白帶、面色蒼白、肥胖、大便稀溏、雙足浮腫,或經期腹瀉。便溏,色白體胖的女子,自然脾虛濕盛,下註前陰;雙腿浮腫也是濕水往下流造成的。經期腹瀉是因為平時濕滯。月經來了,氣降多於氣升,濕隨氣下,導致腹瀉。綜上所述,本方治療的所有證候均屬於脾虛濕阻,升降失調。
本藥性質溫和,溫而不燥,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瀉。臨床應用以泄瀉、舌苔白膩為辨證要點。
補中益氣丸
補中益氣丸源於《傷寒論》中的補中益氣湯,其方劑為炙黃芪、黨參、白術(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炙甘草、生姜、大棗。功效為補中益氣,升陽降郁。主治脾虛氣滯,表現為飲食減少,四肢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溏薄,舌淡;以及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腹瀉和痢疾、子宮出血等。
此外還可以治療氣虛發熱的壹種證候,但歷代都有爭議,藥店從業者可以理解。
本方治療的證候為飲食疲勞,脾胃受損,導致脾胃氣虛,清陽不暢。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食欲不振,所以飲食減少,大便稀薄。脾主升發,脾虛則陽氣升發,中氣下沈,故見脫肛、子宮脫垂。治療要補脾胃之氣,升陽解郁。
方中重用黃芪,味甘,微溫,入脾肺經,補中固表,為君藥。人參、炙甘草、白術為補氣健脾之臣,與黃芪同用,增強其補中氣之功。血為氣之母,氣虛久則血亦虛,故用當歸補血養血,用人參、黃芪補氣養血;陳皮調氣和胃,使諸藥俱補而不滯,* * *為輔藥。並配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陽,佐以君藥提郁之氣,以* * *為輔。《本草綱目》說:?升麻引陽明清氣,柴胡清陽清氣,是脾胃經絡導入最重要的藥物。?炙甘草調和各種藥,也是藥。各種藥物合用,可以使氣虛得到補充,氣沈上升,癥狀自愈。
本藥為補氣升陽的代表藥,以神疲乏力,氣虛懶言,面色萎黃,或臟腑下垂,慢性腹瀉,慢性痢疾,脫肛,子宮脫垂,上瞼下垂,麻痹性斜視為辨證要點。
需要註意的是,陰虛熱盛者不宜使用。
生脈飲
生脈飲來源於醫學氣源生脈散,由紅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功效是益氣生津,斂陰止汗。適應癥:1。溫熱,暑熱,耗氣,傷陰。多汗、乏力、氣短、懶惰、咽幹口渴、舌紅少苔;2.久咳傷肺,氣陰兩虛之證。幹咳少痰,氣短自汗,口幹舌燥。
市面上還有壹種生脈飲(黨參方),就是用黨參代替紅參,也有類似的功效。
該藥用於治療溫暑耗氣傷陰證,或久咳傷肺、氣陰兩虛。暑熱邪襲人,熱蒸汗出最易耗氣傷津,產生氣陰兩傷之證。肺主皮毛,暑熱傷肺氣,津液外泄,出汗過多;肺主氣,肺氣受損,所以氣短懶動,精神疲倦;陰傷津液不足會引起咽幹口渴。舌質幹紅,少苔,是氣陰兩傷的表現。久咳傷肺、氣陰兩虛的患者也可見上述體征,故治療宜益氣養陰,生津止渴。
但需要註意的是,如果外感邪氣未解,或者暑熱過度,氣陰未傷,則不宜使用。肺虛久咳,陰傷耗氣,純虛無為邪也要用。冉雪峰說:?徐陵《胎古方新解》說此方治暑後,存其津液,庸醫治暑病,這是非常錯誤的。夏天治邪沒有壹個字,據說每次都是人用此方鎮邪,殺了人不算。這也是惡與無罪的區分,學者應該深入研究。?
吳的《方與用》說:?肺主氣,肺氣盛,所以五臟盛;虛,所以脈絕氣短。人參味甘,性溫,大補肺氣,瀉熱,為王;麥冬味甘寒,補水清燥金,為臣;五味酸溫,斂肺生津,收散之氣。蓋心控脈,所有脈都是沖著肺來的。若補肺,清心,則氣盛,脈復,故稱脈生。?
三味藥合在壹起,壹補壹潤壹澀,具有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益氣生津、止汗止陰、益氣生脈的作用,故名?脈搏?。至於久咳傷肺,氣陰兩虛之證,服用益氣養陰,斂肺止咳,使氣陰復蘇,潤肺生津,諸癥可平。
此外,陳潮祖指出,這種藥方還可以治療低血壓引起的頭暈。?這個方子有升壓的作用,頭暈自然消失。配合補中益氣湯使用效果尤佳。?
該藥常用於治療氣陰兩虛,以乏力、氣短、咽幹、舌紅為辨證要點。
玉屏風顆粒(膠囊、口服液)
玉屏風顆粒來源於雷劇方藝玉屏風散,由黃芪、白術(炒)和防風組成。其功效為補氣固表、止汗。主治表虛自汗,表現為惡風汗出,面色白,舌淡苔薄白;又以虛待人,易受風邪。
我們處方的來源,醫療處方收集,說我們的適應癥是?不知道秘密容易感冒嗎?。如果衛虛關系不密切,容易受風邪侵襲,所以自邪時容易感冒;表裏不足,固脫不固,尹瑩不能內守,津液外漏,常致自汗;面色白,舌淡,苔薄白,都是氣虛的表現。治療宜益氣強身,固表止汗。方中黃芪味甘性溫,能極大地補充脾肺之氣,又能固表止汗,故為君藥。白術健脾益氣,助黃芪增強益氣固表之功,為臣藥。兩藥並用,氣盛就會表現出來,這樣汗液就不會外泄,外感邪氣就難以侵入。借助防風,可祛風辟邪,借助黃芪,可固表不留邪。對於表虛自汗者,或體虛易感冒者,有補氣固表、扶正祛邪之功。玉屏,名字叫方,說它的作用就像壹道風障。
黃芪、白術益氣固表,可解表虛之根。為什麽要加防風?仔細想想,是什麽?作者認為,正氣不足時感受到的邪是虛邪。虛之理不固,自然界正常之風在他身上變成了風邪。藥物固表時,難免有風邪入體,故需與防風、祛風相結合以祛邪。否則,虛可能恰好同時是外感風邪。這時候的不足,無異於閉門造車。
古今名醫方中有壹句話:?防風運行全身,被稱為治風仙藥。可清頭目七竅,除關節關節痛,解外肢痙。是風藥中的潤燥劑,治風獨特,故專用於重活。但衛氣者,故溫肉補膚,使其肥滑,但黃芪能補三焦,實為衛氣,為傅玄禦風之要,又能止汗不出汗,故能除頭目風熱,風熱痢疾,腸風下血,婦人汙風,亦為補中之風藥,故能防風。白術健脾胃,溫補肉食,培土息風。夫驅風以好防風,黃芪固表,故有外防;如果得到白術固表,那麽有證據在裏面,風邪就不了了之,再也不會來了?
該藥常用於治療表虛自汗,以自汗惡風、面色蒼白、舌淡為辨證要點。
需要註意的是,如果是外感自汗(有明顯的感冒癥狀)或陰虛盜汗,則不宜使用。
其他常見藥物
藥店常見的滋補品有黃芪顆粒(片和精)、參芪丸、虛寒停顆粒。
黃芪顆粒只用黃芪,參芪丸用黃芪和黨參。公式簡單,不值壹提。
虛寒停顆粒由黃芪、小麥粉、大棗、糯米根、牡蠣(煆)組成,具有益氣養陰、固表斂汗的功效,用於氣陰兩虛型自汗、盜汗、小兒盜汗。
本方以黃芪為君藥,益氣固表。糯米根養陰,清熱止汗,大棗補中益氣,* * *為臣藥;浮小麥和牡蠣輔以收斂劑和止汗劑。虛寒停顆粒和生脈飲均可治療氣陰兩虛,區別在於生脈飲重在生津復脈,虛寒停顆粒重在固表止汗,黃芪、大棗、糯米根益氣養陰治本,浮小麥、牡蠣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