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丸(水丸)
補中益氣丸(水丸)
2.2.2 處方炙黃芪 200 克,黨參 60 克,炙甘草 100 克,幹甘草 100 克,幹甘草 100 克。60g,炙甘草 100g,白術 60g,當歸 60g,白附子 60g,柴胡 60g,陳皮 60g
2.3 制法以上八味共研細末,過篩,混勻。取生姜 20 克,大棗 40 克,加水煎煮 2 次,過濾。取上藥細末,同煎泛丸,晾幹,即得。
2.4 性狀
本品為黃棕色至棕色的水丸;味微甘、微苦、辛。
2.5 鑒別(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成束或散在,壁厚,表面有縱向裂紋,兩端斷裂成掃帚狀或多平截(噝黃芪)。纖維束周圍的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方晶,形成晶體纖維(炙甘草)。草酸鈣針很小,長 10-32 μm,不規則地排列在薄壁細胞中(白術)。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於薄壁組織中(陳皮)。伴生的乳腺管直徑 12 至 15 μm,含有細顆粒物質(Codonopsis pilosula)。木纖維成束,黃綠色,末端窄尖或鈍圓,有些有分叉,直徑 14~41μm,壁稍厚,有十字形孔,有些胞腔含有黃褐色物質(Ascophyllum officinale)。油管中含有淡黃色或黃褐色的條狀分泌物,直徑 8 至 25 μm(柴胡)。
(據《中國人民藥典》(2010年版增補本第壹部)刪去原鑒定(2)[1])。
(2)取本品5g,搗碎,加水20ml,煎煮30分鐘,濾過,濾液加稀鹽酸5ml,超聲處理5分鐘,靜置,離心,取沈澱,用稀乙醇1ml溶解,用10%碳酸氫鈉溶液調節pH值至中性,稍加熱,作為供試品溶液。取甘草酸單銨鹽對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6:1:3)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燈(254 nm)下檢視。在供試品色譜圖中,在與對照品色譜圖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3)取本品 2g,粉碎,加乙酸乙酯 25ml,超聲處理 20 分鐘,濾過,濾液蒸至約 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取當歸對照藥材 0.3g,加乙酸乙酯 1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 年版藥典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2μl ,分別點於同壹矽膠 G 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9: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在供試品色譜圖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圖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4)取本品 2g,粉碎,加甲醇 25ml,加熱回流 20 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 2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橙皮甙對照品,加甲醇制成飽和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 年版藥典,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 1μl ,對照品溶液 10μl ,分別點於同壹矽膠 G 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三氯化鋁溶液,置紫外光(365 nm)下檢視。在供試品的色譜圖中,與對照品色譜圖相對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2.6 檢驗
應符合《藥典》(2010 年版,附錄 I A)的規定。)
2.7 含量測定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2010 年版藥典,附錄Ⅵ D)。
2.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乙腈-水(35:65)為流動相,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檢測。
2.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黃芪甲苷對照品 10mg,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適量,粉碎,取 4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加熱回流提取 7 小時,提取液回收甲醇至幹,殘渣加水 25ml,微熱使溶解、乙醚振蕩洗滌 2 次,每次 20 毫升,水溶液再用飽和水、正丁醇振蕩萃取 6 次,每次 20 毫升,合並正丁醇萃取液、?水溶液,再用飽和正丁醇水提取 6 次,每次 20 毫升,合並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試液洗滌 3 次,每次 40 毫升,正丁醇溶液回收溶劑至幹,殘渣用甲醇溶解,移入 10 毫升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過濾,取濾液,即得產品。
2.7.4 測定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 5μl、供試品溶液 10μl、15μl、20μl,分別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按標準曲線對數方程計算,即得。
本品每 1g 含黃芪甲苷(C41H68O14)不少於 0.20mg。
2.8 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泄瀉、脫肛、陰亭等癥,癥見神疲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下墜或脫肛、子宮脫垂等。
2.9 用量和用法口服。壹次 6 克,壹日 2-3 次。
2.10 貯藏密封。
2.11 版本《中國藥典》2010 年版
3 補中益氣丸(水丸)的服用方法 3.1 藥品種類中藥
3.2 藥品名稱補中益氣丸(水丸)
3.3 藥品讀音中藥
3.3 藥品讀音補中益氣丸
3.4 藥品組成炙黃芪、
3.6 補中益氣丸(水丸)的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神疲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下墜等癥。
3.7 補中益氣丸(水丸)用法用量口服。壹次6克,壹日2~3次。
3.8 註意事項1.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2.感冒發熱患者不宜服用。
3.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4.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5.服藥4周後癥狀未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6.對補中丸(水丸)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7.補中益氣丸(水丸)性狀發生改變時禁用。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請將補中益氣丸(水丸)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補中益氣丸(水丸)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3.9 藥物相互作用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3.10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