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ppt

【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ppt

生命體征的評估和護理

1,請描述壹下生命體征的指標和含義。

生命體征是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總稱。生命體征由大腦皮層控制,大腦皮層是機體內部活動的客觀反映,是衡量機體身心狀況的可靠指標。正常人的生命體征在壹定範圍內相對穩定,變化不大。在病理狀態下,其變化極為敏感。護士通過仔細觀察生命體征,可以獲得患者生理狀態的基礎數據,為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提供依據。因此,正確掌握生命體征的觀察技巧和護理是臨床護理中最重要的內容之壹。

2.簡述體溫的調節機制。

包括自主(生理)體溫調節和行為體溫調節。

1)自主性體溫調節:受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控制,機體受到內外環境溫度的刺激,通過壹系列生理反應,調節機體產熱和散熱,使體溫保持相對恒定。通常意義上的體溫調節是指自主性體溫調節。

2)行為性體溫調節:是人的壹種有意識的行為,通過改變身體在不同環境下的姿勢和行為來達到調節體溫的目的。

3.簡述正常體溫。

成人正常體溫的範圍和平均值見下表。由於體核溫度不易測試,臨床上常采用口腔、直腸、腋窩的溫度來代表體溫。其中直腸溫度接近人體深層溫度。而在日常工作中,口腔、

體溫會隨著晝夜、年齡、性別、活動、藥物等發生生理變化。,但其變化範圍很小,壹般不超過0.5℃~ 65438±0.0℃。

1)晝夜:淩晨2~6時最低,下午13~18時最高。

2)年齡:兒童和青少年的體溫高於成人,而老年人的體溫低於青年和壯年。新生兒體溫容易。

3)性別:女性的基礎體溫隨月經周期有規律的變化。臨床上通過連續測量基礎體溫,可以知道月經周期是否有排卵,確定排卵。

4)肌肉活動:劇烈的肌肉活動(勞動或運動)可增加產熱,導致體溫升高。臨床上應在患者安靜狀態下測量體溫,測量時應防止兒童哭鬧。

5)其他:情緒激動、緊張、進食、環境溫度變化、麻藥的使用都會對體溫產生壹定的影響。

5.請描述高熱(發熱)的定義和發熱的原因。

高熱又稱發熱,是指由於產熱過多,散熱減少,體溫調節不良,熱源對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使調節點上移,超出正常範圍而引起的體溫升高,稱為高熱。壹般來說,腋下溫度超過37℃或口腔溫度超過37.5℃時,就說體溫晝夜波動在1℃以上。

體溫過高的原因有很多。根據熱原的性質和來源,可分為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兩大類。感染性發熱較為常見,主要由病原體引起。非感染性發熱是由病原體以外的各種物質引起的,越來越受到重視。

6.請描述發熱患者的護理要點。

1)降低體溫:可選擇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

2)加強病情觀察:①定期觀察生命體征和量體溫,壹般每日4次,高熱時每4小時1次,體溫恢復正常3天後改為1或每日2次,註意發熱類型、程度和病程,及時註意呼吸、脈搏、血壓的變化。②觀察是否有畏寒、意識模糊等伴隨癥狀。③觀察治療效果。

3)補充營養和水分: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註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勵少量多餐,補充高熱消耗,提高機體抵抗力。

4)促進患者舒適:鼓勵休息,安排舒適體位,調節室溫,避免噪音,保證患者安靜休息。保持皮膚清潔,及時為高熱患者擦幹汗水,更換衣服和床單,防止感冒和對流。對於長期持續高熱者,應協助其改變體位,防止壓瘡、肺炎等並發癥。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衛生。

5)安全護理:高熱患者有時會感到坐立不安、神誌不清,應防止其從床上掉下來咬舌頭。如有必要,應使用護床和約束帶固定病人。

6)心理護理:發熱患者會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反應。在護理中,要經常看望病人,耐心解答各種問題,盡量滿足病人的需求,給予精神上的安慰。

7.請描述壹下測量體溫的註意事項。

1)測量體溫前,清點體溫計數量,檢查體溫計是否完好,水銀柱是否低於35℃。

2)嬰兒、精神障礙、昏迷、口腔疾病、口鼻手術、口呼吸者禁止測量口腔溫度。腋下外傷、手術、炎癥、腋下多汗、肩關節損傷或消瘦者,以及不能夾緊體溫計者,禁用腋溫測量;直腸或肛門手術期間腹瀉患者禁用肛溫測量;心梗患者不宜測量肛溫,以免刺激肛門引起迷走神經反射,導致心動過緩。

3)當患者不慎咬傷體溫計時,應先及時清除玻璃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緩汞的吸收。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吃粗纖維食物,加速汞的排出。

4)避免影響溫度測量的各種因素。如運動、吃飯、冷熱飲、冷熱敷、洗澡、坐浴、灌洗。

5)新入院患者連續3天每天測4次體溫,3天後改為每天測2次體溫。

6)對於手術患者,術前1天晚上8: 00測量體溫,術後每天4次,連續3天。體溫恢復正常後,每天測兩次。

8.脈率是多少?該表顯示了每個年齡組的正常脈率範圍。

脈率是每分鐘的脈搏數。正常成年人安靜狀態下的脈率為60~100次/分。脈搏率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體溫、運動、情緒、飲食、藥物和性別。

9.什麽是異常脈搏?簡述脈搏異常患者的護理要點。

異常脈搏包括異常脈率,如心動過速和心動過緩,以及異常脈搏節律,如間歇脈搏、短脈搏和各種心律失常。脈搏異常患者的護理要點如下:

1)休息與活動:指導患者增加臥床休息時間,適當運動,降低心肌耗氧量。必要時給予氧療。

2)加強觀察:觀察脈率、脈搏的節律和強弱。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有起搏器的要做好相應的護理。

3)準備急救物品和急救器械:準備抗心律失常藥物,除顫器要完好。

4)心理護理:穩定情緒,消除緊張和恐懼。

5)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飲食清淡易消化,戒煙限酒,控制情緒,不強行排便。教患者監測自己的脈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

10,簡述異常呼吸的類型

1)頻率異常:如呼吸急促(大於24次/分)或心動過緩(小於10次/分)。

2)深度異常:如深呼吸(壹種深而有規律的大呼吸,常見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尿毒癥酸中毒)和淺快呼吸。

3)節律異常:如潮式呼吸、間歇性呼吸。

4)呼吸音異常:如蟬鳴呼吸和鼾聲呼吸,呼吸羅音。

5)呼吸困難:如吸氣性呼吸困難、呼氣性呼吸困難、混合性呼吸困難。

11.試談呼吸異常患者的護理要點。

1)提供舒適的環境:幹凈、安靜、舒適,室內通風良好、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

2)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恐懼。

3)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時吸痰。

4)改善呼吸困難:必要時吸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機。

5)密切觀察病情:觀察是否有咳嗽、咯血、紫紺、呼吸困難等癥狀和體征。

12,請描述壹下測量呼吸的正確方法和註意事項。

1)測量方法:由於呼吸是由意識控制的,所以在測量呼吸時,患者應該是沒有意識的。通常情況下,護士在測完脈搏後,仍然保持著把脈的姿勢,以免引起病人的註意和緊張。

2)觀察計數:壹般通過觀察患者胸部的波動來計數呼吸次數。正常呼吸測30秒,兩次,異常呼吸或嬰兒應測1分鐘。

3)對於呼吸微弱或危急的患者,在患者鼻孔前放壹點棉花,觀察吹棉花的次數,計數1分鐘。

13.什麽是血壓、收縮壓、舒張壓、脈壓?

1)血壓: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單位面積的側壓力(壓強)。在不同的血管中,血壓分別稱為動脈血壓、毛細血管血壓和靜脈血壓,而壹般來說,血壓是指動脈血壓。

2)收縮壓:在壹個心動周期中,動脈血壓隨著心室的收縮和舒張而有規律地波動。心室收縮時,動脈血壓升高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

3)舒張壓:在心室舒張末期,動脈血壓下降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

4)脈壓:收縮壓和舒張壓之差稱為脈壓。

14,試描述壹下高血壓的分類。

  • 上一篇:海棠是什麽?
  • 下一篇:社區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晚會主持詞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