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文弘/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
2018年9月7日上午,參加幾項新立項省市級課題的開題論證活動。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曾繼耘教授、省教科院《現代教育》執行主編黃海濤研究員、歷下區教育局教科室姜仲平主任蒞臨指導。
現場聽取各課題組的開題報告,三位專家對幾項課題給予了不低的評價,從多個角度加以肯定,同時也提出了針對性很強的具體建議。身為省市級課題各種常規材料的直接經手者,現場就壹些相對比較普遍的,並且與後續課題研究工作息息相關的事情交流或者說建議如下:
會議現場出現了部分課題由課題組成員上臺介紹研究方案的情況,建議盡量避免。
這些年來,為了讓課題研究實至名歸,避免以往大量出現的掛名現象,市規劃辦做了不少努力,包括課題主持人由原先的允許1-2人嚴格限定為1人,包括專設教師專項課題,嚴格限定不允許校級領導申報,等等。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教育科研課題在研究與管理過程中,努力求壹個“真”字。
舉壹個現實中的例子,市教研院學習力項目,其本身也是壹項省規劃辦立項的重點課題。這項課題開題論證的時候,邀請了山師大、濟南大學、省教科院幾位教授(研究員)作為論證專家。課題主持人、當時的方院長用近半小時站立發言,詳細介紹了這項課題的研究方案,並在現場自始至終認真傾聽、記錄了每壹位專家的點評。
以此為參照,我建議以後有關課題研究的重要活動,無論是開題論證還是中期論證、結題鑒定,請課題主持人盡量親自介紹總體情況。
某種意義上,這其實也是對現場論證專家的尊重。
什麽是“工作邏輯”?簡單說就是“我要做壹件事兒”的邏輯。表現在我們的開題報告中,就是這樣子壹種套路:哪兒哪兒有好東東(新經驗新指示新要求),這事兒挺好(挺合乎時代潮流),學了借了拿來試試,效果壹旦挺好,便皆大歡喜,效果壹旦壹般,便王顧左右,自然消亡,再換新詞兒。在這種邏輯下,基本不需要動多少腦筋,主要以“學習”“借鑒”為主,是立足於“做事”的。
“研究邏輯”呢?尤其是行動研究的邏輯,卻是要以問題為起點的:遇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經驗借鑒,提出假設,設計措施,實踐驗證,評判反思,得出結論……在這樣的邏輯裏,問題,是研究之根。
但很可惜,在我們的眾多課題中,最經常缺失的,恰恰就是“問題”,尤其缺少“真實的、自己的、有價值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兒童立場”,有些時候是值得懷疑的。
希望大家分清兩種邏輯,至少稍微尋找壹下“用心琢磨、解決好壹個問題”的感覺,否則將導致課題研究淪為壹般工作。正如曾繼耘教授所說的,“感覺有點兒飄,主要原因應該是‘靶子’不清楚。”曾老師說的“靶子”,應該就是指的“問題”。
“問題不夠清晰明確”,這真的是個問題。
如果說作為工作的教育教學,其主旨在於“求善”的話,那麽課題研究所追求的,應首在“求真”。
而我們的諸多課題,在課題名稱的確定、重要概念的使用上,卻很普遍地給人以隨意的感覺——推敲功夫明顯不足。表現有二:壹是用詞不準確,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題的課題,整篇方案中所列目標、內容卻完全沒有“課堂”的影子,因此題目裏的“課堂”便大約屬於用詞不準確的例子了。二是各種限定不到位。壹切研究都是有條件的,面面俱到的往往便是工作。比如“××好學堂”研究,題目中傳達出的信息是沒有類別、學段限制的,但在研究設計中,卻只明確提到了“小學”——如果真的只是在小學教育階段探索的話,該不該在課題名稱設計時就體現出來呢?
這不是吹毛求疵,更不是雞蛋裏挑骨頭,而是“求真”理念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直接體現。
現實中,我們好像已經失去“它”好久了。
我們的研究設計中,列舉了不少具體研究的方法,尤其最常見的行動研究、調查法、經驗總結法、文獻研究法等等,介紹得也很有針對性。
以“××好學堂”為例,雖然這是壹項區域範圍的宏觀研究,但真正的“好學堂”未必是區域上層制定、指定出來的,卻極有可能首先萌芽於教學個案中,體現在某壹學科中,彰顯在某壹位老師的課堂裏……這樣的閃光之處,相對於區域範圍而言,就是最典型而值得總結提升的“個案”,不容忽視。
再比如區域範圍名師作用的發揮這樣的課題,也真不壹定是上級主管部門宏觀上直接設計出多麽優效的平臺、開辟出怎麽便捷的途徑之類,真正可貴的恰恰可能是某壹所學校的做法、某壹位老師的經歷……這同樣是意義重大的“個案”。
再如生命形態的語文的研究,其成效更可能體現在壹位學生的語文學習中,暗藏於壹位教師的執著行走間……誰能給“生命形態的語文”下定義?這種個案關註的視角,更可能實現生命形態語文的教育追求——生命形態,本就是個性化色彩很強的,無論是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還是教師的個性化風格。這同樣是“個案”。
我打壹個比方,關註壹條水中遊泳的魚,有可能得到關於整片水域的信息。真心希望老師們不要在研究方法的選擇上迷失,壹定要琢磨清楚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用最適合、最可能操作得了的方法來思考和研究,或可事半功倍。
方法無好壞,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才可能最有效。
最後幾句話,願以之為我們***同的鞭策——
如果我們:
在問題上,沒有窮追不舍、刨根問底的勁頭,
在概念上,缺少細心推敲、準確用詞的嚴謹,
在方法上,做不到適當選擇、科學設計,
……
所謂科研,如何可能?!
以為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