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快樂 育兒 的王榮輝Grace。
近日,廣東佛山壹名2歲女童趁奶奶不註意,誤吃了放在桌上的降壓藥。
可惜的是,奶奶發現後沒有及時將孩子送入醫院,而是急著聯系孩子媽媽。待孩子最終輾轉入院,距服藥時間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
診治的醫生說,孩子大約吃了三四十粒降壓藥,血壓壹下子降到很低,引起心跳驟停。
最終,女童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參與搶救的護士長痛心地說:“當時送到醫院的時候,小女孩已經是有發紺、悸發的心跳驟停,我們馬上展開搶救工作,給予插胃管(洗胃),洗出大量的乳白色的藥物。”
奪去孩子幼小生命的藥物,是帶著苦味的“硝苯地平片”,卻因為包裹有糖衣,被孩子誤以為是甜甜的糖果,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不得不說,養兒育女,是壹場曠日持久的“避險”。
因為,孩子誤服藥物的意外,並不是偶發事件。
2018年9月,6歲的姐妹倆把止咳藥水當飲料喝嗜睡不醒送醫洗胃;
2020年6月,長沙壹4歲男童誤服精神類藥物“五氟利多”,引發中毒癥狀;
2020年11月,運城壹幼兒誤食高錳酸鉀,警車開道急送入院;
2020年11月,婁底2歲的男孩錯把減肥藥當巧克力吃了後,全身大汗淋漓,超過正常50%的心率。
……
每每看到這類新聞,我的心裏就像被無形的手緊緊地揪著。
2017年9月20日,全球兒童安全組織、藥品安全合作聯盟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同發布了壹份跟蹤2家醫院5年數據的《兒童用藥安全現狀報告》。
這份報告中有幾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每年平均有約 1500名 兒童因中毒而死亡;
86.4% 的中毒發生在家中;
44.0% 的中毒導致中重度傷害;
在兒童中毒事件中,藥物中毒占比在 40% 以上;
81.4% 兒童藥物中毒的原因為兒童自己誤服。
雖然,絕大多數的藥物中毒是兒童自己誤服導致的,但細究背後的原因,大都和大人的疏忽息息相關。
因為47.9%的家長把藥放在了隨手可拿到的地方;16%的家長會把藥說成糖丸、甜水,以致孩子對藥產生錯誤的認識。
更可怕的是,99%的幼兒可以在2秒鐘內打開普通藥瓶,如若存放藥物不當,就極有可能釀成大禍。
Grace相信,關於誤服藥物的危害絕大多數家長都很清楚,但有時候就是僥幸心理占了上風:先放桌上壹會兒,孩子也未必會拿;我小時候也被哄著吃藥,現在不好好的嘛;孩子還小,這瓶子打不開的吧……
殊不知,正是因為這壹時的疏忽和僥幸,最終造成了壹個個讓人嘆息的悲劇。
因為兒童好奇心強,又善於模仿,所以在居家藥物的保存方面,我們首先要做好防範於未然,不能讓孩子為大人的疏忽買單!
鑒於兒童天生好動,所以Grace強烈建議家長們做到以下幾點:
1、購買藥品時,首選用力加壓方可打開的藥品,最好是按壓轉動才可以打開的安全瓶蓋,使孩子即便拿到藥品也不易打開;
2、家庭藥物單獨保存在小藥箱中,並將藥箱放於高處,小藥箱應有孩子不易打開的設計,千萬不要和飲料或零食放壹起;
3、在拿取或放置藥物時,請在櫃子或桌子上操作,防止藥品意外掉落;
4、如果藥物不慎掉落,壹定要認真打掃,確保地上沒有掉落藥物;
5、每次服藥或使用外用藥後立即收好,擰緊瓶蓋,切勿隨手放在飯桌或茶幾上;
6、給孩子吃藥的時候,不要騙說是糖果——更需要告訴孩子,為什麽要吃藥,如果沒病,吃藥反而可能引起嚴重後果;
7、平時教導孩子,不要隨便撿地上的東西吃。遇到不明來源的東西,先問問大人能不能吃,避免毒從口入;
8、不要在孩子面前服藥,由於兒童喜歡模仿成人行為,如果在孩子面前吃藥,就可能引起模仿,更不要讓孩子幫忙取藥;
9、廢棄藥品最好放到藥品回收站,並註意特殊處理壹下藥品包裝,確認兒童不能打開後及時丟棄。
但難免有百密壹疏的情況。所以我們家長還要記住,任何急救都是與時間賽跑,像文章開頭的那個案例,孩子如果能盡早入院救治,可能還有壹線生機。
雖然Grace希望所有家長永遠沒有用到的時候,但壹旦發現孩子誤服藥物,身為家長的我們依然需要明白第壹時間該怎麽做——請收藏好這份緊急處理基本原則。
第壹步,讓孩子把吞食的藥物吐出來,或采用催吐的方法盡量把藥物吐出來。
第二步,盡快弄清所服藥物名稱、服藥時間和誤服的劑量。
第三步,把相關藥物的殘余物和有關說明書帶上,幫助醫生盡早明確診斷。
其次, 弄清孩子誤服的藥物是什麽非常重要。 因為在等待救護車或者送孩子就醫之前,我們可以就不同藥物做壹些針對性處理。
如果是毒性較小的藥物,比如某些維生素、普通中成藥、止咳糖漿等。在服用劑量較少的情況下,壹般不會有太大的不良反應。在給孩子催吐之前,應讓孩子多喝些白開水,這樣可以起到稀釋藥物的作用,有利於催吐和加速藥物從尿液排出。
如果是有劑量限制的藥物,比如抗生素、安眠藥、避孕藥、降血壓藥等。我們應該迅速給孩子催吐,孩子吐完再喝大量的茶水,這樣會產生較強的嘔吐感,達到再次催吐的目的。
如果是腐蝕性較強的藥物,比如苯酚、來蘇兒等,情況是比較危急的。家長壹定要沈著冷靜,可以先試著給孩子服用3~5個雞蛋清,或者幾杯牛奶,以此來減輕藥物對腸胃的傷害,然後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
如果是外用藥,比如家中常見的碘酒、雲南白藥等。可以先弄壹些米湯或者面湯給寶寶喝下,這樣可以起到減小毒性的效果,之後用筷子或手指去刺激寶寶的 咽後 部進行催吐,反復多次。
如果無法弄清楚孩子到底誤吃了什麽、吃了多少、什麽情況……別在家幹著急了,趕緊把孩子送去醫院,盡快,盡快,盡快!
所有的意外,總是預防為主,但在意外突發以後,最要緊的就是爭分奪秒,將藥物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身為家長,平時多儲備壹些急救知識,可在緊急時刻為孩子爭取關鍵的“幾分鐘”。不要因為擔心弄痛孩子,或幹等救護車來,而眼睜睜地讓生的希望溜走。
在兒童用藥安全事件中,除了兒童自己誤服,還有相當壹部分是家長錯誤給藥導致的。
今年9月就發生過壹起令人後怕不已的事。
江蘇宜興的壹位寶爸,半夜給1歲的孩子餵退燒藥,錯把“4毫升”聽成了“40毫升”,竟然孩子服下了正常用量10倍的布洛芬混懸液!幸虧搶救及時,才沒有出現大問題,但孩子也被催吐、洗胃、輸液折騰得夠嗆。
據《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80%以上的家長存在用藥誤區,如“不見效時,加大劑量用藥”“中午忘記吃,晚上就加倍用藥”“為了孩子能吃下藥,將藥溶於牛奶/飲料/粥湯後服用”“擔心副作用,癥狀消失就停止用藥”等等,諸如此類的用藥誤區,比比皆是。
由於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0,000的兒童陷入無聲世界,而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更是不計其數。
作為孩子安全的第壹道防線,父母對藥物應有足夠的重視,妳做得越好,孩子離危險才會越遠。
·避免給孩子用成人藥: 盡量選擇兒童專用藥品或藥品說明書中標明兒童使用劑量的藥品。
·檢查藥物的合格性和保質期: 拿到藥物後檢查包裝是否完好,沒有任何被打開的痕跡或標簽不清。
·慎重確定劑型劑量: 能口服的就不要打針,能註射的就不要輸液,嚴格按照說明書建議的劑量和頻率服藥,不可以交叉服用類似藥品或者擅自加大服用量。
·使用方法應由醫生確認: 詢問醫生服用藥物的註意事項,如有沒有忌口,在飯前還是飯後服用,能否和飲料、牛奶等同時服用。
·用藥前註意藥袋標示: 服用前檢查藥袋上的姓名、藥品總量、用法用量、臨床用途及註意事項、用藥指示等,並檢查藥物的顏色、形狀、大小,確認無誤再給孩子服用。
·準確計算劑量: 兒童用藥通常根據年齡來劃分,根據體重來計算劑量。不確定時不要盲目猜測,比如孩子明顯超重時,壹定要請教藥劑師或醫生來確定用藥量。
請記住:我們要做的,就是別讓意外發生,別讓自己壹時的大意造成孩子壹生的傷痛。
“藥能治病也能致病,甚至死人” , 藥品是關系到身體 健康 和生命安危的特殊商品,而且,與成人相比,兒童的器官嬌嫩,更容易受到藥物不良反應的侵害,所以Grace建議各位家長,無論何時都要記住: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成人;
家長不是給藥治病的醫生;
藥物不是隨便入口的食物。
在養育孩子的任何壹個細節,身為父母多謹慎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