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分類
焦慮癥有很多種。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焦慮癥通常分為:
1)廣泛性焦慮: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患者常出現過度擔心和緊張恐懼,而緊張恐懼往往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此外,患者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慌、氣短、口幹、尿頻、尿急、出汗、震顫等軀體癥狀。這種焦慮通常會持續幾個月。
2)急性焦慮發作(又稱驚恐發作):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無恐懼情境時,患者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緊張,並伴有瀕死感或失控感,出現明顯的自主神經系統癥狀,如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出汗、寒戰等。,壹般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發作突然開始,迅速達到頂峰,發作時意識清晰。立正!這種類型的焦慮是突發性的,不可預測的。由於急性焦慮發作的臨床表現與冠心病發作非常相似,患者常撥打“120”看心內科急診。雖然患者看似癥狀較重,但相關檢查結果大多正常,因此診斷往往不明確,使得急性焦慮發作的誤診率較高,不僅延誤治療,而且浪費醫療資源。
3)恐怖癥(包括社交恐怖癥、場所恐怖癥和特定恐怖癥):恐怖癥的核心表現就像急性焦慮發作壹樣是驚恐發作。不同的是,恐懼癥的焦慮發作是由壹些特定的場所或情境引起的,患者不在這些特定的場所或情境時,不會引起焦慮。比如害怕社交場合或者人際交往,或者害怕某些環境,比如飛機,廣場,人多的地方。恐懼癥中焦慮的發生往往是可以預見的,患者往往會采取回避行為來避免焦慮發作。壹個病人害怕乘地鐵或公共汽車。只要她乘坐上述交通工具,就會焦慮發作,極度痛苦。為了避免焦慮發作,她會打車上班,因為打車就沒事了。
還有壹種分類,妳可以理解:在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標準中,焦慮癥包括:廣泛性焦慮、急性焦慮發作、恐懼癥、創傷後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和強迫癥。因為這些疾病有壹個共同點,就是焦慮癥狀突出。[2-4]
有多種臨床表現的人
焦慮癥可以說是人群中最常見的情緒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人群中焦慮癥的終生患病率為13.6%-28.8%,90%的焦慮癥患者在35歲之前發病,女性往往多於男性。中國缺乏關於焦慮癥的全國性調查數據。河北、浙江等省的調查顯示,焦慮癥的患病率為5%-7%,估計我國焦慮癥患者超過5000萬。
疾病癥狀
首先,我們來說說焦慮的定義。焦慮是壹種不愉快、痛苦的情緒狀態,並伴有身體不適。焦慮癥是壹組以焦慮癥狀為主要臨床相的情緒障礙,常包括兩組癥狀:
(1)有情緒癥狀的患者感覺自己處於壹種緊張、恐懼、害怕、焦慮的內心體驗。妳害怕什麽?有的人可能會明確說自己怕誰,有的人可能不會明確說自己怕什麽,但就是覺得怕;
⑵軀體癥狀患者常伴有植物神經系統亢進癥狀,如心悸、氣短、口幹、多汗、顫抖、潮紅等。,而且有時候會有壹種要死的感覺,心裏極度難受,覺得自己要死了。嚴重的情況下,他們會覺得失控。
疾病風險
沒有及時正確的診治,焦慮癥患者會反復求醫,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造成醫療資源的巨大浪費。有研究表明,焦慮癥患者的醫療費用是普通人群的9倍。有壹位患者,有壹次急性焦慮發作,多次撥打“120”急救,因為焦慮發作的表現與冠心病非常相似,有的焦慮發作的患者被誤認為冠心病發作,做了心臟造影。可以說,焦慮給個人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負擔。
焦慮癥的治療好不好?遺憾的是,由於普遍缺乏包括焦慮癥在內的心理健康知識,大部分焦慮癥患者都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的壹項研究表明,中國只有6.1%的焦慮癥患者得到了正確的治療,而美國的治療率為42%。作為心理醫生,責任重大。[1][5][4]
診斷和鑒別
精神科醫生對焦慮癥的診斷主要是根據患者的病史(發病時間、表現不佳等。)、精神檢查(檢查結果通過與患者交談獲得)、體格檢查、量表測量、實驗室輔助檢查等。
診斷焦慮癥並不十分困難。這裏有壹個簡單的焦慮自評量表,妳可以自我評價壹下。如果妳的分數很高,建議妳去精神科做壹個系統的檢查。當然,心理測試也會有壹些誤差。這個測試權應該算是篩選吧。高分不壹定是焦慮,而是中等水平以上的焦慮。建議妳找醫生鑒別診斷。
附:焦慮自評量表系統(SAS)
焦慮是壹種常見的心理體驗,有長期焦慮反應的人容易患上焦慮癥。該量表包含20個項目,分為4個等級。
請仔細閱讀以下內容,並根據您最近壹周的實際感受,點擊相應的數字。目前請根據自覺癥狀的程度選擇主要的情緒和軀體癥狀。所有問題都用答案。請在A、B、C、d下打“√”,每題只允許有壹個答案。
答:答:沒有或很少時間;b:壹小部分時間;
c:相當多的時間;大部分時間或所有時間
1.我覺得平時不容易緊張焦慮。
我莫名其妙地感到害怕。
我很容易心煩意亂或害怕。
我想我可能會瘋掉。
我認為壹切都很好。
6.我的手和腳在發抖。
7.我頭痛,頭頸痛,背痛。
8.我很容易感到虛弱和疲勞。
9.我覺得很平靜,很容易安靜地坐著。
10.我感覺我的心臟跳得很快。
11.我被壹陣陣的頭暈困擾著。
12.我有微弱的發作或感覺要暈倒。
13.我覺得吸氣和呼氣都很容易。
14.我的手腳麻木刺痛。
15.我被胃痛和消化不良所困擾。
16.我經常要尿尿。
17.我的手經常是濕的。
18.我臉紅發燒。
19.我很容易入睡,整晚都睡得很好。
20.我做噩夢,a.b.c.d。
計分:正向計分題A、B、C、D按照1、2、3、4計分;反向計分題A、B、C、D按4、3、2、1計分,反向計分題號為5、9、13、17、19。20項的分數相加得到總分,再乘以1.25得到整數,就是標準分。
50分以下的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1-70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中度焦慮者,建議咨詢精神科專家排除焦慮。
還有壹個比較常用的焦慮量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由醫生評估,社交焦慮量表可以參考。[3-4]
疾病治療
焦慮癥是壹種情緒障礙,治療效果很好,預後也很好,所以即使確診為焦慮癥,也不用太擔心。焦慮的治療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藥物
1.苯二氮卓類藥物(也稱為抗精神病藥)
1)優點:①見效快,壹般30-60分鐘內見效。
②抗焦慮作用是肯定的。
③價格壹般比較便宜。
2)缺點:①作用持續時間短,不適合長期大量使用。
②可能出現依賴。抗精神病藥物的抗焦慮作用就像開快車時用腳踩剎車,有作用但不適合常用。
3)常用藥物:勞拉西泮(洛拉):常用劑量為0.5-1.0 mg,每日兩次;嘉靖地西泮(又稱阿普唑侖):通常用量為0.4mg每天2-3次;奧沙西泮片(也稱為尤菲):通常的劑量是65,438+0.5 mg,每天2-3次。這三種藥物都是短效和中效的抗精神病藥物,抗焦慮效果好,鎮靜作用相對較弱,對白天工作影響較小。其實所有的抗精神病藥物都可以抗焦慮,只是副作用和效果不同。以上三種藥物比較常用。
常識:所有藥物後接壹定地西泮或壹定唑侖都是抗精神病藥物。
4)如何使用抗精神病藥物:
①間歇用藥原則:焦慮嚴重時臨時口服,不要長期大量服用。
②小劑量原則:小劑量起作用,就不需要大劑量。
③定期換藥原則:如需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預防焦慮,3-4周後換另壹種抗精神病藥物,可有效避免依賴。註意換藥,原藥逐漸減少,新加的藥逐漸增加。兩種藥物交替服用壹段時間後,去掉原藥,新加的藥加到治療量。如果患者年齡較大,劑量不大,療效較好,也可以不換藥。只要在正常範圍內不增加抗精神病藥的劑量,不減弱療效,就可以認為沒有依賴性。
專家提醒:
在焦慮癥的早期治療中,應盡早使用足量的抗精神病藥物,盡快控制焦慮情緒,因為抗抑郁藥物往往需要2-3周才能發揮抗焦慮作用,如果不盡快控制焦慮癥狀,會對疾病的恢復產生負面影響。服用抗精神病藥物4-6周後,可逐漸減量至停藥。
如果停用抗精神病藥物,請慢慢減量直至停藥,不要突然停藥,否則容易導致戒斷反應,加重病情。
2.抗抑郁藥
如果車速過快,那麽抗抑郁藥就是松開油門,可以從根本上改善焦慮,因為焦慮的原因與大腦中神經遞質的失衡密切相關,而抗抑郁藥可以改善大腦中神經遞質的失衡,從而緩解焦慮,從根本上治療焦慮。美國和中國的焦慮癥治療指南明確指出:
1)廣泛性焦慮癥:壹線藥物有帕羅西汀(賽樂特)、艾司西酞普蘭(萊普)、文拉法辛(博樂欣、Enos)。二線藥物是度洛西汀。
2)驚恐發作:帕羅西汀、艾司西酞普蘭、氯米帕明為壹線藥物。
3)社交焦慮(社交恐懼癥):壹線藥物為帕羅西汀、丁螺環酮,二線藥物為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文拉法辛。
壹線藥物是指首選的、療效明確的藥物;二線藥物是指壹線藥物無效的情況下作為第二選擇的藥物。通過治療指南可以看到,塞來斯特是治療各種焦慮的壹線藥物,是治療各種焦慮的首選。艾司西酞普蘭、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緊隨其後,效果也不錯。
這類藥物的特點是:
1)優點:①抗焦慮效果肯定。
②從根本上改善焦慮。
③非成癮性,適合長期使用。
2)缺點:①抗焦慮作用較慢,需要2-3周才能起效,因此往往需要同時短時間使用抗精神病藥物。
2價格貴。
具體用哪種藥,醫生壹般會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經濟情況等因素。
專家提醒:
1)服藥初期焦慮可能加重,與藥物副作用有關,壹般2周後消失。註意服藥初期劑量小,慢慢增加。如果焦慮情緒明顯,及時添加安定類藥物緩解焦慮情緒。
2)癥狀緩解後,建議服藥1-2年左右。停藥和增加劑量時請咨詢醫生,不要自行調整藥物治療方案。
3)服藥期間會有副作用。不要驚慌,並註意及時咨詢醫生。壹般來說,2周後大部分副作用會消失,因為身體已經適應了。如果有副作用的患者無法忍受,請醫生幫忙調整治療方案。
4)精神科藥物的個體化差異是指診斷相同、年齡性別相同、體質相似,但藥物治療效果存在明顯差異的不同患者。藥物的有效劑量和藥物的副作用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服藥時,患者要與醫生保持聯系,及時解決問題,不要害怕藥物的副作用,共同努力解決。
結合臨床用藥經驗,對這些藥物進行點評:
1)帕羅西汀片:商品名為Celeste、樂友等。,屬於SSRI類藥物,作用於5-HT系統。通常用量為20-60mg/天,壹次服用即可,抗焦慮效果突出。是治療各種焦慮癥的首選,因為它的療效確實不錯,尤其是在焦慮癥的治療上。當其他藥物無效時,改用賽揚。因此,在焦慮癥的治療指南中,明確指出它是各種焦慮癥的首選。應用的壹些體會:開始服用塞萊斯特時,先服半片,過幾天再加到1片。如果停藥,慢慢減少劑量,不要馬上停藥。個別患者服藥後有壹定的鎮靜作用,可在夜間服用,壹般在早晨;個別患者會出現壹過性高血壓,高血壓患者需要監測血壓。
2)艾司西酞普蘭:商品名為萊普和百洛特,也屬於SSRI類藥物。作用於5-HT系統,常用劑量為10-20mg/天。抗焦慮效果好,副作用小,特別適合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價格貴。
3)文拉法辛:商品名為Enos和博樂欣,既有緩釋制劑,也有速釋制劑。該藥物是壹種雙受體藥物,作用於兩種神經遞質5-HT和NE。通常的劑量是75-225毫克/天。抗抑郁和抗焦慮效果好。註意服藥初期有焦慮加重的可能,需要加服抗精神病藥物,壹般兩周後消失。
4)度洛西汀:商品名為Himbalta和Ospin。既有緩釋制劑,也有速釋制劑。也是壹種雙受體作用原理的藥物。它作用於兩種神經遞質5-HT和NE,通常劑量為60mg/天。該藥最大的特點是在雙受體作用程度上有其優勢,抗抑郁和抗焦慮效果更好。
舍曲林、石蘭、西普妙、氟西汀、氯丙咪嗪等藥物常被用作第二梯隊藥物。
3.丁螺環酮,坦度螺酮
屬於5-HT-1A受體激動劑,對社交焦慮有較好的療效,且具有獨立性。缺點是見效慢,2-3周見效。如果患者先服用丁螺環酮,效果不理想,可與抗抑郁藥聯合使用。
4.其他藥物
1)當妳出現急性焦慮發作時,可以考慮暫時服用普萘洛爾(心得安)10-20mg,可以改善癥狀。
2)三環類藥物,如氯米帕明、阿米替林等,療效較好,價格較低,但副作用過大,不再作為首選。
3)黛力新:該藥不常用,療效壹般,藥理優勢不大。它是壹種抗精神病藥和抗抑郁藥的混合物。
至於每個患者適合用哪種藥物,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藥經驗、服藥後的療效、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還要考慮患者的經濟情況,綜合考慮後再做決定。同時要密切隨訪患者,隨時調整治療方案,使患者逐步康復。
心理療法
心理治療是指臨床醫生通過言語或非言語的交談,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應用相關的心理學和醫學知識,指導和幫助患者克服和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情緒障礙、認知偏差和適應問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是幫助焦慮癥患者康復的兩條腿,藥物治療是幫助患者康復的必要手段。心理治療是錦上添花,會讓患者進壹步康復,也很重要。
那麽,誰是最適合做心理治療的人呢?
(1)精神科醫生有些精神科醫生專門從事心理治療。找這些精神科醫生做心理治療是最合適的,因為這是最稱職的精神科醫生。其他的精神科醫生可能不是專門做心理治療的,但是也可以做心理治療,比如支持療法,認知療法。
(2)臨床心理學家,如醫院的心理治療師,具備臨床心理學知識。
適合焦慮癥的心理治療有支持療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
這裏有壹個適合每個人的放松療法:
放松訓練是通過身體放松達到心理放松,比如深呼吸:焦慮時閉上眼睛,用鼻子慢慢吸氣,用口鼻呼氣,重復三到五次。也可以用含蓄的想法:即有意識地想到壹件開心的事,盡量真實具體。當妳過度緊張焦慮時,先輕輕閉上眼睛,全身放松,做幾次均勻而有節奏的深呼吸,反復向自己暗示:“不要著急”、“放松,放松”。幾分鐘後,妳的情緒會穩定下來。[1-2][5]
疾病預後
焦慮癥的預後通常是好的。經過治療,大部分患者會康復,恢復往日的笑容。需要特別註意的是,癥狀緩解後,建議服藥1-2年左右。各種焦慮癥都需要服用壹段時間的抗抑郁藥;停藥和加減劑量時請咨詢醫生。千萬不要自行調整藥物治療方案,以免加重病情。[3]
專家意見
1.焦慮癥是最常見的情緒障礙,可治療、可預防且預後良好。
2.焦慮癥需要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治療。癥狀緩解後,需要堅持服藥壹段時間,不允許自行停藥。結合心理治療,對於焦慮癥的恢復效果更好。
3.塞來斯特是治療焦慮癥的壹線藥物,療效極佳,適用於各類抗焦慮藥。艾司西酞普蘭、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也是最常用的抗焦慮藥。早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對盡快改善焦慮有重要意義。
4.建議廣大患者學習各種心理健康知識,做到病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減少病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