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人體血壓有明顯的晝夜波動。上午9:00-11:00急劇上升,白天處於高位,下午4:00-6:00再次上升,然後呈緩慢下降趨勢,淩晨3: 00達到最低值,早晨醒來前開始再次上升。因此,早晨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段。
壹般來說,夜間血壓較白天下降≥ 10%-20%,說明血壓晝夜節律正常,呈雙峰谷型,稱為“杓型血壓”。如果夜間血壓下降趨勢變小,全天血壓曲線趨於平緩,夜間血壓下降< 10%說明晝夜節律異常,稱為“非杓型血壓”。
1.杓血壓
宜在上午7點和下午14分兩次進行,使藥物作用的高峰時間與血液自然波動的兩個高峰重合,此時降壓效果最佳。不宜在睡前或夜間服用,以免夜間睡眠時血壓低導致組織灌註不足而發生缺血性中風,尤其是老年人。
2.非杓型血壓
但是妳應該在晚上睡覺前服藥。鈣通道阻滯劑和ARB類藥物對晨起或夜間24小時平均血壓的作用相同,但夜間服藥能更有效地降低夜間平均血壓,從而有助於非杓型血壓轉化為杓型血壓;
糖尿病
胰腺的胰島β細胞每天分泌約50 IU的胰島素,其分泌是有節律的,早晨開始上升,下午達到高峰,淩晨降至低點。因此,早晨給予小劑量胰島素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早上8點可以服用作用強而持久的口服降糖藥,使藥效適應體內血糖濃度的變化規律。如早上8點服用甲苯磺丁脲後0.5 h血糖下降幅度明顯大於18點服用甲苯磺丁脲者。
磺酰脲類降糖藥(格列本脲):能刺激胰島細胞產生降糖作用,口服後需要壹段時間才能起效,故飯前30分鐘服用為宜。
雙胍類降糖藥(二甲雙胍):通過促進肌肉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來降低血糖,故宜飯後服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等。競爭性抑制小腸中的糖苷酶,從而降低餐後血糖的升高。所以,只有邊吃邊服用,才能產生治療效果。
缺血性心臟病
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絞痛、心源性猝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高峰時間為上午6:00-12:00。因此,阿司匹林這種抗血小板藥物,早晨服用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長,對預防心腦血管事件更有幫助。
太陽神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關節腫脹、僵硬、握力下降等癥狀在早晨最為嚴重;而且糖皮質激素的分泌節律呈晝夜節律變化,血藥濃度的峰值壹般在早晨7-8點,低谷在深夜0點。所以最好早上吃激素類藥物。所以早上7-8點給糖皮質激素,短效糖皮質激素,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每天1次。長效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1次,隔日壹次。
抗癌療法
腫瘤細胞在10 am生長繁殖最快,而正常細胞在淩晨生長最快,所以腫瘤患者服藥的最佳時間是10 am。這個時候化療最經濟,效果最好,不良反應最少。
晚期疼痛劇烈的癌癥患者也定期使用止痛藥;人的疼痛感在早上最遲鈍,午夜到淩晨最敏感,所以晚上睡前吃止痛藥比較好。
哮喘
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分泌水平和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纖毛運動的生理波動,哮喘常發生在半夜或清晨。因此,大多數平喘藥最好在睡前服用,此時哮喘患者對乙酰膽堿和組胺最敏感。
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如特布他林可晨低晚高給藥:上午8: 00口服5 mg,晚上20: 00口服10 mg,可使藥物血藥濃度晝夜相對穩定,在早晨呼吸阻力增加時維持較高的血藥濃度。
氨茶堿則不同。其治療劑量接近毒性劑量。早上7點左右服用效果最好,毒性最低。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需要補充葡萄糖酸鐵、二價鐵等鐵劑,這些鐵劑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必須在胃酸的作用下吸收。所以應該在胃酸分泌最活躍的時候使用,晚上胃酸分泌最高,所以最好在晚上20點服用,吸收率比早上8點高,療效延長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