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蕓香驅蟲
原文:古人在書中用蕓香來驅蛾。蕓香,又名香草,今稱七裏香是也。葉如豌豆,為小叢。其葉甚香,秋季葉間微白如粉漬,蛀之尤驗。南人采置席下,可去蚤虱。余判昭文館,得魯公家數株,移栽秘閣後,已無存者。香草之類,多有異名,所謂蘭菌、真菌者,即今日之菖蒲是也;仙鶴草者,即今日之祖陵香是也;苣苔者,即今日之白芷是也。
譯文:古人藏書時用蕓香草防蛀。蕓香草是壹種香草,現在叫辣椒。它的葉子像豌豆,長成壹小簇壹小簇的。葉子很香,秋天過後,葉子微微發白,像黏黏的粉末,防蛀效果特別好。南方人采來放在席子下面,可以驅除跳蚤和虱子。我兼管昭文館時,曾從文魯公家得到幾株,移栽到秘閣後,至今無壹存活。香草類,大多有別名,如蘭花、真菌,真菌就是現在的菖蒲;蕙星就是現在的零陵香;菊苣就是現在的白芷。
2.秋夜贈蔡季飛文言譯文秋夜贈蔡季飛 明末清初嚴爾梅蓋憶乙酉中清河事也,時王永吉、劉澤清自海上降,故有詩言之。
蘭膏繞素屏,夜靜蕓香香。蘭膏繞素屏,夜靜蕓香。""蘭膏 "即蘭花,"蕓香 "即蕓香。"蘭膏繞素屏 "即蘭花,"夜靜蕓香 "即蕓香。
記得當年在淮東,颶風落三島。
尋常遊子散。憶往昔,昔人已矣。"
"憶往昔,昔人已矣。
空階雙鶴舞,聲聞曙色秋。老夫智勇雙全,不懼敵輕敵。
空階雙鶴舞,曉日新月聲。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們可以忘卻彼此的感情。註:第四聯中的 "舟落 "壹詞 "大字典 "中查找此詞,無法打出。
詩序:這首詩是回憶乙酉年(清朝)王永吉、劉澤清從海上投降時在清江發生的事情,所以這首詩說他們。蘭膏點亮光籠白幕,夜深靜燃香氣遠。
團團圍坐是患難,娓娓道來是舊相識。憶當年淮東,颶風吹散三仙島。
與宗族爭鬥的人都淹死在海裏,像霜打的秋草壹樣被摧毀。只剩我壹人劃著孤舟,望著四周煙波浩渺。
乘風破浪遠去江湖,豺狼虎豹環繞水陸。平時交情甚廣,壹到危急時刻,便壹哄而散。
不料故人相見,不禁潸然淚下。空階前舞雙鶴,鶴聲淒切覺朝寒。
故人勇智俱,輕敵輕鷗。國家興亡留龍蛇,把酒對天吼。
此生不避禍猜疑,銀河皎潔作見證。整理歸程,策馬揚鞭,直抵馬陵道。
三十年倏忽而過,憶當年之夢。
作者閻爾梅(1603-1679),明末詩人、文學家,字用清,號古谷,因生得耳目長大,面色白太,又號白垂山翁、欽東和尚,江蘇沛縣人。明崇禎三年畢業,為復巨。
甲申,乙酉,為史可法策,史可法不能用。乃散財客,奔走塞外。
清初,剃度出家,號振東和尚。閻爾梅死後,子孫謚 "文節"。
其身後為日月堂第八代傳人。
《白大善人集》,後人輯為《顏古全集》。據考證,民國初年出版的六卷本《顏古全集》收詩1794首,可謂數量龐大。
但也有人認為,在這壹千多首詩歌中,只有壹兩首詩歌。
但也有人認為,千余首詩中只有 "壹兩首 "流傳下來。
康熙十八年冬,77 歲的閻爾梅去世。據《沛縣誌》記載,"先生彌留之際,囑家人築方墳於明亡後,以示清亡"。
閆二妹墓位於沛縣六合崖村,清光緒年間,知縣馬光勛題墓碑,並占地300畝建陵,閆二妹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王永吉(1600-1659):字修之,江南高郵人,清初大臣。
明天啟間授侍讀學士,官至直隸總督。順治二年以順天巡撫宋銓薦,授大理寺卿。
四年擢工部尚書。永濟疏辭,上責其博虛名,特準之,而諭不錄。
居數年,有詔用人廢,再赴京師,戶部薦之,八年授戶部尚書。十年擢兵部尚書。
十壹年兼刑部尚書,覺羅巴哈納等賑直隸八省。十五年以兄樹德節度使在外地,授太常寺左都禦史,遷太仆寺左副都禦史。
十六年卒。上以永濟辛苦,命優恤之,贈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書,謚文通。
3、劉澤清(1603-1645):明末將領。曹縣人。
以將才授遼東守備,後加總兵。以敵功授副將,繼授總兵官、左都督。
以收復登州功,授太子太保。崇禎十三年(1640 年)奉命鎮守山東海防,後調河南,鎮壓李自成農民軍,死傷甚眾。
清軍入關後,為福王政權江北四鎮之壹,馮東平叔父,駐守廬州。朝廷舉人劉宗周彈劾他跋扈,他也彈劾劉宗周連上兩疏,朝廷只以溫言相解。
清軍南下,揚州告急,奉命前去增援,但大軍按兵不動,意欲降清。清廷以其任性,降後被殺。
4、蘭膏:古代用澤蘭子煉油。可以點燈。
《楚辭-招魂》:"蘭膏明燭,華容備焉"。王逸註:"蘭膏,以蘭香煉膏也。"
張華《雜詩》:"朱火青無光,蘭膏坐自凝"。唐代劉長卿《禮部侍郎李侍郎雜韻-寒物》:"蘭膏坐自凝。"
5、素屏:白屏。唐-白居易《三謠-素屏謠》:"素屏素屏,本不飾,不丹青......。不添壹點壹畫就,欲留真與壹身白。"
宋晁沖之《睡起》詩:"素屏織席透輕紗,睡起冰盤自剝瓜。"6、蕓香:香草名。
多年生草本,下部木質,故又名蕓香樹。葉互生,羽狀深裂或全裂。
夏季開黃花。花葉有濃郁的香氣,可入藥,有驅蟲、驅風、調經等功效。
晉代成公綏曾寫下《蕓香賦》:"蕓香之美,修飾潔凈,稟陰陽之淑精"。
宋-周邦彥《應天長》:"花亂香滿地"。聞壹多《贈臧克家先生》:"妳誣我是蠹魚,不知我是殺蠹的蕓香。"
7、皙:深遠。
《莊子-在宥》:"至道之本,皙而冥矣。"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上山五六裏,有洞遙遙。"
8、窮友:有困難的朋友。
宋蘇軾《與劉公甫鄧黃樓見寄與子由》之二:"好施余劉表,貧交憶灌溉。"9、舊好:舊交;老朋友。
《左傳-桓公二年》:"公與戎盟於唐,修。
3、《秋夜贈蔡吉妃》文學翻譯《秋夜贈蔡吉妃》明末清初閻爾梅蓋憶乙酉在清江也,時王永吉、劉澤清從海上降,故詩與之。
蘭膏繞素屏,夜靜蕓香散。蘭膏繞素屏,夜靜蕓香。""蘭膏繞素屏 "指的是蘭花。"夜靜蕓香 "指的是蕓香。
記得淮東時,颶風落三島。
"颶風 "來了,"颶風 "去了,"颶風 "去了,"颶風 "去了,"颶風 "去了,"颶風 "去了,"颶風 "去了,"颶風 "去了,"颶風 "去了,"颶風 "去了。
尋常遊子散。憶往昔,昔人已矣。"
"憶往昔,昔人已矣。
雙鶴舞空階,秋聲曉。老夫智勇雙全,不懼敵輕敵。
雙鶴舞空階,秋聲曉新月。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們可以忘卻彼此的感情。註:第四聯中的 "舟落 "壹詞在 "大辭典 "中查找此詞,無法打出。
詩序:這首詩是回憶乙酉年(清朝)王永吉、劉澤清從海上投降時在清江發生的事,所以這首詩說他們。蘭膏點亮光籠白幕,夜深靜燃香氣遠。
團團圍坐是患難,娓娓道來是舊相識。憶當年淮東,颶風吹散三仙島。
與宗族爭鬥的人都淹死在海裏,像霜打的秋草壹樣被摧毀。只剩我壹人劃著孤舟,望著四周煙波浩渺。
乘風破浪遠去江湖,豺狼虎豹環繞水陸。平時交情甚廣,壹到危急時刻,便壹哄而散。
不料故人相見,不禁潸然淚下。空階前舞雙鶴,鶴聲淒切覺朝寒。
故人勇智俱,輕敵輕鷗。國家興亡留龍蛇,把酒對天吼。
此生不避禍猜疑,銀河皎潔作見證。整理歸程,策馬揚鞭,直抵馬陵道。
三十年倏忽而過,憶當年之夢。
作者閻爾梅(1603-1679),明末詩人、文學家,字用清,號古谷,因生耳長大,面白過人,又號白耷山人、欽東和尚,江蘇沛縣人。明崇禎三年畢業,為復巨。
甲申,乙酉,為史可法策,史可法不能用。乃散財客,奔走塞外。
清初,剃度出家,號振東和尚。閻爾梅死後,子孫謚 "文節"。
其身後為日月堂第八代傳人。
《白大善人集》,後人輯為《顏古全集》。據考證,民國初年出版的六卷本《顏古全集》收詩1794首,可謂數量龐大。
但也有人認為,在這壹千多首詩歌中,只有壹兩首詩歌。
但也有人認為,千余首詩中只有 "壹兩首 "流傳下來。
康熙十八年冬,77 歲的閻爾梅去世。據《沛縣誌》記載,"先生彌留之際,囑家人築方墳於明亡後,以示清亡"。
閆二妹墓位於沛縣六合崖村,清光緒年間,知縣馬光勛題寫墓碑,並占地300畝修建陵墓,閆二妹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王永吉(1600-1659):字修之,江南高郵人,清初大臣。
明天啟間授侍讀學士,官至直隸總督。順治二年以順天巡撫宋銓薦,授大理寺卿。
四年擢工部尚書。永濟疏辭,上責其博虛名,特準之,而諭不錄。
居數年,有詔用人廢,再赴京師,戶部薦之,八年授戶部尚書。十年擢兵部尚書。
十壹年兼刑部尚書,覺羅巴哈納等賑直隸八省。十五年以兄樹德節度使在外地,授太常寺左都禦史,遷太仆寺左副都禦史。
十六年卒。上以永濟辛苦,命優恤之,贈少保兼太子太保、刑部尚書,謚文通。
3、劉澤清(1603-1645):明末將領。曹縣人。
以將才授遼東守備,後加總兵。以敵功授副將,繼授總兵官、左都督。
以收復登州功,授太子太保。崇禎十三年(1640 年)奉命鎮守山東海防,後調河南,鎮壓李自成農民軍,死傷甚眾。
清軍入關後,為福王政權江北四鎮之壹,馮東平叔父,駐守廬州。朝廷舉人劉宗周彈劾他跋扈,他也彈劾劉宗周連上兩疏,朝廷只以溫言相解。
清軍南下,揚州告急,奉命前去增援,但大軍按兵不動,意欲降清。清廷以其任性,降後被殺。
4、蘭膏:古代用澤蘭子煉油。可以點燈。
《楚辭-招魂》:"蘭膏明燭,華容備焉"。王逸註:"蘭膏,以蘭香煉膏也。"
張華《雜詩》:"朱火青無光,蘭膏坐自凝"。唐代劉長卿《禮部侍郎李侍郎雜韻-寒物》:"蘭膏坐自凝。"
5、素屏:白屏。唐-白居易《三謠-素屏謠》:"素屏素屏,本不飾,不丹青......。不添壹點壹畫就,欲留真與壹身白。"
宋晁沖之《睡起》詩:"素屏織席透輕紗,睡起冰盤自剝瓜。"6、蕓香:香草名。
多年生草本,下部木質,故又名蕓香樹。葉互生,羽狀深裂或全裂。
夏季開黃花。花葉有濃郁的香氣,可入藥,有驅蟲、驅風、調經等功效。
晉代成公綏曾寫下《蕓香賦》:"蕓香之美,修飾潔凈,稟陰陽之淑精"。
宋-周邦彥《應天長》:"花亂香滿地"。聞壹多《贈臧克家先生》:"妳誣我是蠹魚,不知我是殺蠹的蕓香。"
7、皙:深遠。
《莊子-在宥》:"至道之本,皙而冥矣。"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上山五六裏,有洞遙遙。"
8、窮友:有困難的朋友。
宋蘇軾《與劉公甫鄧黃樓見寄與子由》之二:"好施余劉表,貧交憶灌溉。"9、舊好:舊交;老朋友。
《左傳-桓公二年》:"公與戎盟於唐,修舊好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