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我們周圍和這個世界,有兩種不同的人:有的人從外表到活力都比實際年齡小很多;其他人在變老之前就變老了,或者明顯地隨著年齡而變老,有些人甚至先從大腦死亡(阿爾茨海默病)。兩者有什麽區別?也許最不同的壹點是遺傳。美國加州大學的米切爾·羅斯教授是壹位進化生物學家,他從生命進化的角度研究如何延長壽命和對抗衰老。他以果蠅為研究對象(因為果蠅的生命周期短,很容易看到繁殖後的變化)。經過70代的繁衍,他成功地將果蠅的壽命從40 ~ 45天延長到80 ~ 90天,即延長了壹倍,相當於人活到150歲。這說明了壹個事實,果蠅出生越晚,壽命越長,它們用來交配繁殖的就是這些晚育的果蠅。這是第壹次證明動物的衰老是可以延緩的。
羅斯的發現讓人們再次關註到壹個生物學現象:動物的生命周期越長,繁殖期越晚,繁殖率越低。拿人類做壹個縱向和橫向的比較,我們的祖先比我們結婚早得多,孩子多,壽命短得多。當今世界,預期壽命越短,結婚、早生、多生的人越多。這是偶然現象還是必然規律?羅斯預測,在25 ~ 30年內,他的研究將帶來真實有效的抗衰老結果,這將不是壹粒藥丸或壹劑針灸,而是壹系列復雜的治療,包括骨髓細胞移植、激素治療和註射某種酶。雖然羅斯期待的產品還沒有出來,但是已經有科學家在人體臨床試驗中使用了壹些激素類抗衰老藥物,效果出奇的好,這就是生長激素的應用。
目前生長激素的應用存在爭議(理論上會因為增加細胞分裂而致癌),而且價格昂貴,還不到普及的時候。在英國,壹些醫院試圖用它來增強即將接受手術的老年患者的體質,其研究結果還有待證明。目前,生長激素只從死者的腦垂體中提取。如果要廣泛應用,只能借助基因工程技術生產。另壹種具有重要抗衰老作用的激素是睪酮,它也具有增強肌肉的作用,美國正在進行相關的臨床實驗。Lademann教授表示,再過幾年,這兩種激素的療效將會有研究結果。他深信70 ~ 100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會有很大的改善。
如果我們認為以上的科學成果目前普通人享受不到,那麽壹個經過驗證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抗衰老方法就是節食。節食不是簡單的少吃食物,而是少吃不健康的食物。目前國際上公認平均壽命最高的日本人的飲食結構最合理。其主要特點是熱量低,多吃魚和海鮮、蔬菜和谷物,少吃肉。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岡島的居民,那裏120歲的壽星並不少見。它們的飲食習慣是人類的壹個活生生的模型,證明了科學家早在1935年在實驗鼠身上發現的節食方法對人類同樣有效。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就用兩組老鼠做了實驗。壹組沈迷於節食,另壹組只允許吃正常熱量60%的食物。結果在過去三年的研究中,所有沈溺於節食的老鼠都死了,節食組的老鼠很多還活著,有些甚至活了壹倍。上世紀90年代,大規模開展了相關實驗。美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全國老年協會動員了65,438+000多名研究人員,用多達20,000只動物(老鼠、兔子、猴子、猩猩)進行實驗。實驗需要知道的不是節食是否有效,而是如何有效,效果如何。已知的情況包括:(1)動物體溫下降,有的相當於人體28℃的體溫,使得有的動物有時處於近乎冬眠的狀態,有時處於正常代謝的狀態;(2)“自由基”少。這是壹系列缺少電子或者有更多電子的氧電子。它非常不穩定,會在體內的細胞周圍尋找可以結合共享電子的原子,從而引起鏈波動。壹種理論認為這是各種疾病和衰退的原因;(3)機體能迅速清除體內或外來產生的毒素,如各種致癌物質;(4)免疫系統活躍,尤其在老年。
威斯康星大學的飲食權威理查德·魏因德魯奇教授曾做過壹個謹慎的估計:如果人類能像實驗動物壹樣在出生時嚴格節食,人類的最大壽命可以延長30%左右,即從120年延長到150 ~ 160年。如果人在30歲以後開始節食,也可以延長壽命1%,平均75歲可以延長到83歲。這裏需要指出的是,節食改善的不僅僅是數量-年數,更是質量-健康狀態。正在節食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