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質的物理和化學常數
別名:苯甲酸
分子式為C7H6O2;C6H5COOH的外觀和特征為鱗狀或針狀晶體,有苯或甲醛的氣味。
分子量:122.13蒸汽壓:0.13kPa/96℃閃點:121℃
熔點:121.7℃沸點:249.2℃
溶解性:微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氯仿、苯和四氯化碳。
密度:相對密度(水= 1)1.27;相對密度(空氣=1)4.21
穩定性:穩定性
主要用途:用作醫藥和染料的中間體,用於制備增塑劑和香料,也用作鋼鐵設備的防銹劑。
2.對環境的影響
壹.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和攝入。
健康危害:對皮膚有輕度刺激。蒸汽會刺激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膚。本品壹般接觸無明顯危害。
第二,毒理學數據和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D502530mg/kg(大鼠口服);2370mg/kg(小鼠口服);500mg/kg(口服);最低口服毒性劑量6毫克/公斤可能會造成皮膚損傷。
危險特性:遇高熱、明火或接觸氧化劑,有燃燒的危險。
燃燒(分解)產物:壹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翻譯的《固體廢物實驗分析與評價GC-MS手冊》等。
食品添加劑的氣相色譜分析方法。馬嘉祥等譯。
氣相色譜法(GB/T5009.29-1996,食品)
5.環境標準
前蘇聯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最高允許濃度為5mg/m3。
6.應急處理和處置方法
壹、泄漏的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汙染區域,周圍設置警示標誌,切斷火源。急救人員應戴防毒面具,穿壹般的防火服。用幹凈的鏟子將其收集在幹燥、幹凈、帶蓋的容器中,並運送至廢物處理場。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化處理後丟棄。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戴面罩式呼吸器。建議在緊急救援或疏散時使用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保護:佩戴化學安全眼鏡。
防護服:穿防酸工作服。
手部保護:戴耐化學腐蝕的手套。
其他:下班後洗澡換衣服。註意個人衛生。定期體檢。
第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汙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動水徹底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打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看醫生。
吸入:迅速離開現場,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予氮氣。當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看醫生。
誤食:誤食漱口,給牛奶或蛋清,看醫生。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幹粉、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