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節氯氣
1.氯原子的結構: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_ _ _ _ _ _由於氯原子最外層有_ _ _個電子,很容易_ _ _個(獲得或失去)_ _個電子形成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所以氯元素是壹種活潑的非金屬元素。
二、氯的性質
1,氯氣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
2.氯的化學性質:2 na+Cl2 = = 2 NaCl (_ _ _色煙)點燃後與金屬反應。
點燃Cu+Cl2 = = CuCl2 (_ _ _ _ _ _ _色煙)。
點燃H2+Cl2 = = 2 HCl (_ _ _ _ _ _ _火焰)或燈。
與非金屬反應2p+3c L2 = = = 2 PCL 3 PCL 3+Cl2 = = = PC l5(_ _ _ _ _ _ _色煙)
Cl2+H2O = = HCl+HCLO(具有強氧化性、可漂白性的弱酸)
與化合物2cl 2+2ca(OH)2 = = CaCl 2+Ca(clo)2+2h2o反應(漂白粉,有效成分為_ _ _ _)Ca(clo)2+CO2+H2O = = CaCO3↓+2 hclo(此反應證明HClO為弱酸)。
Cl2+2NaOH====NaCl+NaClO+H2O
氯氣的用途:消毒、生產鹽酸、漂白粉、殺蟲劑等。
AgBr用作感光膠片,AgI用於人工降雨。
練習:指出上述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用單線或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
三、氯氣的制備方法
1.藥物:濃鹽酸和二氧化錳。
2.原理:MnO2+4hcl = = mncl2+2h2o+Cl2 =
(求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摩爾比_ _ _ _ _。當產生2mol氯氣時,_ _ _ _ HCl被氧化,並轉移了_ _ _ mol電子。)
3.設備類型:固體+液體-
4.收集方法:采用_ _ _排氣法或飽和鹽水排氣法收集。
5、檢查:使濕KI澱粉試紙呈藍色(想想是什麽原因
6、殘余氣體處理:多余的氯氣進入_ _ _ _溶液進行處理和吸收,以免汙染環境。
第二節氯化氫
壹、氯化氫的特性
1.物理性質:是壹種氯體,有_ _ _顏色和_ _ _氣味,溶於水(1: 500體積比)的_ _ _密度高於空氣。
2.化學性質:HCl溶於水得到鹽酸,是壹種強酸,易揮發,有腐蝕性。
3.氯化氫的實驗室制備
藥物:鹽(氯化鈉)和濃硫酸。
原理:用高沸酸(或難揮發酸)制備低沸酸(或揮發酸)(與制備硝酸原理相同),微熱NaCl+H2SO4 = = = = nahso4+HCl =
高熱通式:2 NaCl+h2so 4 = = = na2so 4+2 HCl↑NaCl+nah so 4 = = = na2so 4+HCl↑。
(以上說明條件沒有區別,要註意反應條件。)
裝置類型:固體+液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法收集和檢查:殘余氣體處理的藍濕石蕊試紙:將多余的氣體引入水中。
第四節鹵族元素
1,原子結構特征: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都是7個電子。因為電子層數不同,原子半徑從F-I開始增大,所以原子核吸引最外層電子的能力依次降低,從外部獲得電子的能力依次降低,單質的氧化程度降低。
2.鹵族元素物理性質的比較(詳見教材第24頁)
物性漸變規律:從F2到I2,顏色由淺變深,狀態由氣體到液體到固體。熔點和密度逐漸升高,水溶性逐漸降低。
3.鹵族元素化學性質的比較(詳見教材第28頁)
相似性:均可與H2反應生成相應的鹵化氫,均可溶於水形成厭氧酸。
黑暗光線
H2+F2===2HF H2+Cl2===2HCl
保持加熱
H2+Br2===2HBr H2+I2====2HI
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鹵酸和次鹵酸(氟除外)
2F2+2H2O==4HF+O2
X2+H2O = = = hx+hxo (x代表Cl Br I)。
簡並性:氫氣反應的條件不同,產生的氣體氫化物的穩定性也不同。
Hf > HCl > HBR > hi,厭氧酸的酸度不同,hi > HBR > HCl > HF。與水反應的程度不同,從F2到I2逐漸減弱。註:萃取和液體分離的概念
1.溴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後搖晃靜置是什麽現象?(分層,下層橙色,上層無色。
2.碘水加煤油搖晃靜置是什麽現象?(分層,上層紫紅色,下層無色)
鹵離子的鑒定: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
Cl-:得到白色沈澱。
Ag++Cl- ===AgCl↓ Br-:得到淡黃色沈澱。
Ag++br-= = = agbr↓ i:得到黃色沈澱。
ag++ I-= = = AgI↓
第三章硫酸
壹、硫磺的物理性質
淺黃色結晶,易碎,不溶於水,微溶於酒精,溶於二硫化碳。
二、硫磺的化學性質
1,與金屬反應
2cu+s = = cu2s(黑色不溶於水)Fe+s = = = = FeS(黑色不溶於水)
(多價金屬與元素硫反應生成低價金屬硫化物)
2.與非金屬的反應
光
S+O2 = = = = SO2 S+H2 = = = = = H2S
第二節硫的氫化物和氧化物
第壹,硫的氫化物——硫化氫
1,硫化氫的物理性質
H2S是壹種無色劇毒氣體,有臭雞蛋的氣味。可溶於水,常溫常壓下1體積可溶解2.6體積的H2S。
2.硫化氫的化學性質:熱不穩定性H2S = = = H2+S
光
燃燒性2h2s+3o2 = = 2h2o+2so2(完全燃燒)(淺藍色火焰)2h2s+O2 = = 2h2o+2s(不完全燃燒)
還原SO2+2h2s = 2h2o+3s
3.氫硫酸
硫化氫的水溶液是壹種叫硫酸氫鹽的弱酸,具有酸的壹般性和還原性。
第二,硫氧化物
1,物理性質:二氧化硫是壹種無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氣體,易溶於水。在常溫常壓下,1體積的水可以溶解40體積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是壹種無色易揮發的低熔點晶體。
2.化學性質
二氧化硫是壹種酸性氧化物,它直接與水結合生成亞硫酸,亞硫酸是亞硫酸的酸酐。二氧化硫有漂白作用,可使品紅溶液腿色,但漂白不穩定。
SO2+H2O = = = H2SO4 3(這是可逆反應,H2SO4 3是弱酸,不穩定,易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硫。)
3.二氧化硫的制備na2so 3+h2so 4 = = na2so 4+H2O+SO2 =
第三節硫酸的工業方法――接觸法
壹.方法和原材料
方法:接觸法。
原料:黃鐵礦(主要是二硫化鐵)、空氣、水和濃硫酸。
二、反應原理和生產過程
步驟主要與主設備反應。
光
二氧化硫的制備與提純4fe S2+11o 2 = = 2 fe2o 3+8so 2沸騰爐
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2SO2+O2 = = 2SO3接觸室
三氧化硫吸收硫酸生成SO3+H2O=H2SO4吸收塔。
思維:1。制造二氧化硫為什麽要凈化?(防止催化劑中毒)
2.吸收三氧化硫時為什麽用濃硫酸做吸收劑而不用水?(用水吸收時易形成酸霧,吸收速度慢,不利於吸收,而用濃硫酸吸收時不形成酸霧,吸收幹凈快速。)
第四節硫酸鹽硫酸鹽
壹、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98.3%硫酸為無色粘稠液體,密度為1.84g/mL,不易揮發,與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二、濃硫酸的特性
蔗糖等有機物的脫水碳化和吸水-強氧化作幹燥劑
H2SO4(濃)+Cu = = = CuSO4+2h2o+SO2 =(這個反應說明H2SO4(濃)既是氧化性的又是酸性的)。
H2SO4(濃)+C = CO2 ↑+H2O+2SO2 ↑(該反應僅顯示H2SO4(濃)的氧化)
註意:H2SO4(濃縮)可以鈍化鐵和鋁,所以H2SO4(濃縮)可以儲存在鐵或鋁容器中。
四、硫酸鹽
1,硫酸鈣CaSO4石膏CaSO4.2H2O石膏2CaSO4。H2O(用作繃帶、模型等。)
2.硫酸鋅明礬ZnSO4.7H2O(用作收斂劑、防腐劑和媒染劑)
3、硫酸鋇BaSO4,天然稱為重晶石,用作x光透視胃腸口服藥物,俗稱鋇餐。
4.CuSO4.5H2O,藍色明礬或膽汁明礬,FeSO4.7H2O,綠色明礬。
動詞 (verb的縮寫)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先加入鹽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鋇溶液。如果有白色沈澱,證明硫酸根離子存在。
第六節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的名稱和符號:氧(O)、硫(S)、硒(Se)、碲(Te)和釙(Po)。
二、原子結構的特點
相似之處:最外層有6個電子;
區別:核電荷不同,電子層不同,原子半徑不同。
三。自然界的相似性和可變性(詳見教材第91頁)
1,從O到PO,單質的熔點、沸點、密度都是逐漸增加或增大的。
2.從O到PO,金屬性變強,非金屬性變弱。
3.有氫化的通式為H2R,氣體氫化物的穩定性從H2O H2O→H2Se逐漸變弱。
4.氧化生成RO2型或RO3型氧化物,均為酸酐,元素最高價氧化物水合物的酸性逐漸減弱。
硫磺的用途:制硫酸、黑火藥、農藥、橡膠制品、硫磺軟膏、用於殺菌和漂白的SO2。
第四章堿金屬
第壹節鈉
1.堿金屬:鋰、鈉、鉀、銣、銫、鈁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層只有壹個電子。因為它們的氧化物溶於水時是強堿,所以被稱為堿金屬。
二、鈉的物理性質:鈉質軟,銀白色,密度比水小,熔點低。它是熱和電的良導體。
第三,鈉的化學性質
1,與非金屬反應
4Na+O2 = = = 2Na2O (Na2O不穩定)
2na+O2 = 2Na+O2====Na2O2 (Na2O2穩定)
2Na+Cl2===2NaCl
2na+s = = = Na2S(爆炸)
2.與化合物反應
2na+2h2o = = = 2 NaOH+H2 ↑(現象和原因:鈉浮在水面,因為鈉的密度比水小;熔化成小球,因為鈉的熔點低;球遊泳時會發出吱吱聲,因為產生了氫氣;加入酚酞溶液變紅,因為有堿)
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
首先鈉與水反應2na+2h2o = = = 2 NaOH+H2 =
然後2 NaOH+cuso 4 = = Cu(OH)2←+na2so 4(有藍色沈澱)。
註意:少量鈉應保存在煤油中,大量應保存在蠟封中。
第二節鈉的化合物
壹、氧化鈉(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Na2O+H2O = = 2 NaOH (Na2O是壹種堿性氧化物)
2Na2O2+2H2O = = 4 NaOH+O2 = (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而是強氧化劑,可用於漂白)。
2na2o2+2co2 = 2na2co3+O2 =(可用於呼吸面罩或潛艇內供氧。
二、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1,硫酸鈉芒硝(Na2SO4.10H2O)用作瀉藥。
2.碳酸鈉Na2CO3用作洗滌劑
3、碳酸氫鈉NaHCO3作為生發粉和治療胃酸過多。
註: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比較
水溶性:Na2CO3大於NaHCO3。
與HCl的反應速率比NaHCO3快。
熱穩定性NaHCO3受熱易分解,Na2CO3不易分解。
2 nahco3 = Na2CO3+H2O+CO2 =(常用於除雜)
第三節堿金屬元素
壹、物理性質(詳見教材107頁)
銀白色,質地柔軟,熔點從Li到CS遞減。
二、屬性漸變定律李娜K Rb Cs
原子半徑增大,電子損失變得更容易,還原性變強,與水的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的堿越來越堿性。
第三,火焰反應
1,定義:許多金屬或其化合物在燃燒時呈現特殊的顏色。
2.用品:鉑絲、酒精燈、試劑。
3.操作:灼燒→蘸試劑→放在火焰上觀察火焰顏色→用鹽酸沖洗→灼燒。註:火焰反應可以用來鑒別物質。記住:鈉黃鉀紫(透過藍鈷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