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地方,是衣食的來源。地球上已知的礦物質有3300多種,構成了多樣的礦產資源。目前,人類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料和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來自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壹般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等。,並且有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形態。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過度開采和不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必然導致資源枯竭,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普遍關註的問題。
礦產資源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糧食”和“血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命脈。礦產資源不僅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全球經濟的產業基礎。
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政治領域,礦產資源都顯示出其重要價值。縱觀上個世紀,大大小小的幾百場戰爭,無論是兩次世界大戰還是海灣戰爭,除了領土之爭,各種礦產資源的占有往往成為戰爭爆發的導火索。為了保證國家在非常時期的安全,世界上很多國家很早就開始進行礦產資源的戰略儲備。
人口、資源和環境
三種主要的環境問題是資源利用、人口增長和環境汙染。
資源利用:環境中人們使用的壹切都是自然資源。有些自然資源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自然恢復或再生,稱為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包括陽光、風和樹木。壹些自然資源無法恢復或再生。我們稱之為不可再生資源,如煤炭、石油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當不可再生資源被過度開發時,它們最終會被耗盡。
人口增長:隨著醫學和農業的發展,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壽命延長了,死亡率開始下降,全球人口在增長。然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對資源的平均需求也同步增加。因此,人口和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
環境汙染:任何環境對生物產生負面影響的變化都稱為環境汙染。環境汙染往往伴隨著對人類有益的活動,如燃煤發電造成的空氣汙染,用農藥殺死農作物的害蟲造成的土壤環境汙染。環境汙染的壹個重要因素是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入侵。
活力
能源是能為人類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
煤:煤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形成的固體化石燃料。
盡管煤的燃燒造成了環境汙染,但在未來100年,煤仍將是主要的能源。潔凈煤燃燒技術已成為能源發展領域的熱點,許多國家都在發展燃煤技術以保持空氣潔凈。
石油:石油,又稱原油,是億萬年前生活在海洋和內陸淺海中的小動物、藻類和原生動物形成的壹種粘稠的黑色液體。大多數石油儲存在地下砂巖或石灰巖層的小孔裏。石油的形成需要數億年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是壹種不可再生資源。
地下石油開采出來後,可以通過加熱蒸餾從原油中分離出燃料和其他產品。石油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3以上,是大部分汽車、飛機、輪船的燃料。許多家庭也用油取暖。塑料、油漆、藥品和化妝品都是從原油中提取的。
天然氣:天然氣是儲存在地下多孔巖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氣體,其成因與石油相似。因為它比油輕,所以常常位於油的上面。中國西部也有獨立的天然氣礦床。
天然氣具有清潔、價格低廉、供應安全的特點。它的缺點是容易燃燒,氣體泄漏會引起爆炸和火災。
發展清潔能源:與其他活動壹樣,自然資源的生成需要消耗壹定的能源,大規模的用水、土地修復、景觀改造等都離不開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環境惡化正在危及地球。人類唯壹的出路就是尋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風能、波浪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
燃油:私家車太多,每輛車的載客人數與油耗相比太奢侈。汽車消費追求豪華和大排量,社會普遍不註重公共交通的建設,導致油耗嚴重,燃料稀缺。低技術、高浪費的消費模式是目前中國石油消費中最根本的問題。我國西部地區石油豐富,但煉油技術較低,沒有國家供油管道,難以在國際市場上形成競爭力,也無法自給自足,增加了對進口的依賴。因此,要解決能源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必須提高石油加工業的技術含量。
煤炭:很多用煤企業生產方式粗放,浪費嚴重。目前我國煤炭資源回采率只有40%左右,特別是小煤礦,只有15%。從1980到2000年,我國煤炭資源浪費了280億噸。按照這個速度,到2020年,中國將浪費560億噸煤炭資源。
電:室內能見度好的早晨,幾盞大吊燈肆無忌憚地打開;商場空調大開,但門也大開,空調能跑到幾十米的距離;形象工程的燈光工程通宵不滅;電視、VCD、空調等家用電器關機後仍處於待機狀態,大多數家庭從不拔掉白天不用的家用電器;在日常工作中,下班後關掉電腦主機再關掉顯示器和打印機電源開關是很常見的。如果中國所有的辦公電腦在下班後都這樣“關機”,每年浪費的電力將超過6543.8+0.2億千瓦時...這種浪費讓發達國家,尤其是北歐國家的人感到無比不解,指責我們“浪費能源”。
從我國發電量的增長速度來看,我國電力供應緊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不是由於電力供應緊張,而是由於用電的粗放和浪費。中國大多數鋼鐵公司每噸鋼消耗的電能比他們的美國和日本同行多得多。即使是水電廠、火電廠等供電單位也浪費了大量的電力,其中水電廠10%的電力被電廠消耗。
土地:各地隨意規劃開發區、工業園區、住宅用地,但大量規劃用地閑置。樓層普遍過低,稀缺的土地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耕地和自然景觀用地迅速減少,造成大量土地資源浪費。
建築:住房消費追求大面積、高標準,樓層、室內設計不合理,每戶居住面積過於寬敞豪華,建材節能不好等等。每增加壹棟建築都會浪費更多的土地、水和電資源。壹些城市對國外項目貪得無厭,特別是國內很多形象工程利用率低,閑置期長,造成土地和建設成本的浪費。
生態資源:壹棵樹要50年才能長成木材,但砍倒它只需要幾分鐘。據統計,我國壹次性筷子每年浪費的木材量驚人,達到1.66萬立方米。
有些活動講究排場,吃吃喝喝。酒店、食堂的剩菜、剩魚、剩菜、剩果、剩酒、剩飲,浪費不計其數。
水資源:每家每戶都在浪費水,浪費嚴重。目前,我國地下淡水自然資源多年平均8800多億立方米,約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3。中國仍有約7000萬人飲用不符合飲用標準的地下水。近20年來,全國地下水開采量以平均每年25億立方米的速度遞增。地下水占總供水量的比例從1980年的14.0%上升到2000年的19.8%。中國有400多個城市開采利用地下水,地下水占城市總用水量的30%。地下水的不合理開采造成了許多環境問題:我國約壹半城市的地下水汙染嚴重,水質下降,而且還呈現由點及面、由城市向農村擴展的趨勢;誘發了46個城市的地面沈降和海水入侵,全國形成了100多個區域性地下水降落漏鬥,面積達1.5萬平方公裏。
廢物利用:廢物利用沒有資源回收機制,造成了大量的浪費。據統計,我國每年有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654.38+04萬噸廢紙、大量未回收的廢塑料和廢玻璃。據專家介紹,回收1噸廢紙可生產0.8噸好紙,少砍伐17棵樹,節省3立方米填埋空間,節約壹半以上造紙能源,減少35%的水汙染。如果每年可回收廢紙654.38+04萬噸,則可生產好紙654.38+065.438+0.2萬噸,砍伐樹木2.38億棵,節省填埋空間4200萬立方米。如果每年能回收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大量廢塑料、廢玻璃,能節約多少資源,減少多少汙染!
稀土元素資源:地質專家指出,在地質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稀土元素在全國各地都很短缺。近海砂礦資源是海洋礦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壹些含有氡、錫、金等稀土元素。富含金屬元素的海砂可用於航空航天工業。廣東省陽江和電白沿海的海沙中含有這種珍貴而富集的金屬元素。然而,這種在廣東乃至全國都很緊缺的礦產資源,卻被當地居民用來建房修路,造成了水汙染,破壞了水產養殖。
此外,中國的太陽能和風能利用率也很低,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被浪費了。
其他資源:由於管理上的漏洞,很多不良貸款造成了死賬、呆賬、壞賬,很多貪官貪汙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