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第四章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的監督管理

第四章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的監督管理

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制定年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有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年度計劃和實施方案組織監督檢查工作。

對專門為嬰幼兒、老年人、患者、孕婦等特定人群設計的主輔食品,以及消費者舉報問題較多、本地區消費量較大的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要重點加強抽樣檢驗。

第四十六條食品生產經營者在其生產經營場所內的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由頒發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部門監督管理。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現場制售面包糕點、鹵禽等形式的食品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歌舞廳、網吧等休閑娛樂場所提供餐飲服務和現場制售活動;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商場超市現場制售活動和食品交易市場現場制售活動的監督管理。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性質難以界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監督管理部門,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分工認真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第四十七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履行本辦法規定的監督管理職責時,有權采取《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各種措施。

第四十八條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日常監督檢查制度,落實監管責任,制定分類監管措施,采取行政指導和示範引導等方式,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自覺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提高執法監管效率。

省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需要,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實施建立電子信息追溯系統,逐步實現食品安全全過程的電子監管。

第四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和發布的綜合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食品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根據食品安全信用檔案的記錄,增加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生產經營者的監督檢查頻次,必要時向社會公布生產經營者的不良行為信息。

第五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逐步實現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設備、設施和信息共享,建設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公共平臺,為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應用快速檢測方法對食品進行初步篩查;初步篩查結果顯示該食品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停止生產或者銷售。生產經營者對快速檢測結果有異議的,有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委托具有法定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測。

第五十壹條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和要求,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應當及時向上級部門和同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報告。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可以對同壹食品生產企業的同類食品進行公告。

第五十二條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設立並公布全省統壹的食品安全熱線。衛生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公布本部門的電話號碼和電子郵箱,為公眾投訴和舉報提供便利。

任何組織和個人發現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可以通過統壹電話號碼進行投訴和舉報,或者向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投訴和舉報。

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受理投訴舉報時,應當實行首問負責制,不得推諉或者拒絕;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受理並及時核實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書面移交有處理權的部門,並告知投訴人、舉報人。有關部門應當記錄和保存收到的投訴、舉報、核實和處理情況。

第五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食品安全法、上級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規定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並報上壹級人民政府備案。

縣級以上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同級人民政府制定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分別制定本部門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並報同級人民政府備案。

大型社會活動的舉辦者應當將食品安全納入安全工作計劃或者應急預案,建立並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確定食品安全責任人,明確食品安全措施,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

第五十四條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應當立即按照食品安全事故處理預案的規定進行處理,並立即停止生產經營;對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原料、工具、設備,應當立即封存、召回,防止事故發生和擴大。

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兩小時內向當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接收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還應當及時向事故發生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五十五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後,應當立即會同有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調查處理,並采取《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的措施,防止或者減輕社會危害。

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處理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按照法律、法規和預案的規定進行處理。

第五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信息公開,準確、及時、客觀地發布食品安全信息。

下列食品安全信息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統壹公布:

(壹)本省食品安全總體情況;

(二)本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制定、修訂和企業標準的備案;

(三)首次出現在本省且有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的食品安全風險因素;

(四)影響僅限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信息;

(五)本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處理信息;

(六)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重要食品安全信息。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通過政府網站、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報紙、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向社會公布職責範圍內的日常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

第五十七條縣級以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將涉嫌構成食品安全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同級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移送的案件應當及時審查,符合立案標準的,應當及時立案偵查。

  • 上一篇:誰能介紹壹下警察和贊美詩?
  • 下一篇:澳大利亞有哪些著名大學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