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表消毒
所有需要進入豬場的人員(客人、工作人員等)必須走專門的消毒通道。在大門人員出入通道應設置水汽噴霧消毒裝置,在人員進入通道前進行水汽噴霧,使通道內
充滿消毒劑水汽霧,進入人員全身粘附壹層薄薄的消毒劑氣霧,能有效阻隔外來人員攜帶的各種病原微生物。可用碘酸消毒液1:500稀釋或百白破1:800稀釋,豬場常備三種消毒藥1-2個月輪換壹次。
(2)鞋底消毒
人員出入地面應做成淺水池式,池內墊上彈性室外型塑料地毯,並加入碘酸消毒液1∶500稀釋液或戊二醛消毒液1∶300稀釋液,每天適量添加,每周更換壹次。兩種消毒劑1-2個月互換壹次。
(3)手消毒:
可用生物毒素消毒液1:300稀釋(即每升水中加入菌敵3毫升)用手塗抹即可,無需用水沖洗。
2、大門口消毒池--外來病源的重要控制點
消毒池的長度為進出車輛車輪周長的2倍以上,消毒池最好搭建頂棚,防止日曬雨淋;並應設置噴淋消毒裝置。可用碘酸消毒液1:800稀釋或戊二醛消毒液1:300稀釋,每天添加1-2瓶蓋消毒液,7天更換壹次,1-2個月調換壹次。
3、車輛(包括客車、飼料車、運豬車等)凡進入養殖場的車輛(非生產區,或生產區)消毒必須嚴格消毒,特別是車輛的擋泥板和底盤必須全面噴透,駕駛室必須嚴格消毒。可用碘酸消毒液 1:800 稀釋或百日咳消毒液 1:300 稀釋,每天添加,7 天更換壹次。1-2 個月更換壹次。(消毒池所用消毒液與閘門所用消毒液相同。) 4、辦公及生活區環境消毒 正常情況下,辦公室、宿舍、廚房、冰箱等必須每周消毒壹次,衛生間、食堂餐廳等必須每周消毒兩次。疫情爆發期每天必須消毒 1-2 次。可用百菌清消毒夜 1:1000 稀釋液或戊二醛 1:1200 稀釋液,1-2 個月交替使用。
(二)生產區消毒
員工和來訪人員進入生產區必須更衣和洗浴消毒,或更換壹次性工作服、換下膠鞋經過腳部消毒池(消毒桶)後方可進入生產區。
1、更衣洗澡
噴灑消毒室,可用毒死蜱消毒液1:1800稀釋或戊二醛1:1200稀釋,每天適量添加,每周更換壹次,1-2個月互換壹次。
2、腳踏消毒池(消毒桶):
工作人員在生產區應穿膠鞋或其他專用鞋,經腳踏消毒池(消毒桶)進入生產區。可用碘酸消毒劑1:800稀釋或百菌清1:300稀釋,每天適量添加,每周更換壹次,兩種消毒劑1-2個月可互換使用。
3、生產區入口消毒池
可用毒死蜱消毒液1:800稀釋或碘伏消毒液1:300稀釋,每天加入適量,每周更換壹次,兩種消毒劑1-2個月互換壹次。
4、生產區道路、空地、運動場等。
應做好廠區環境衛生,經常用高壓水清洗,每周用碘酸消毒液1:1200對廠區環境消毒1-2次。
5、汙水溝消毒
定期將汙水溝內的汙物、雜物等清除平整幹凈,並用高壓水槍沖洗,每周至少用碘酸消毒劑1:300消毒壹次,對蚊蠅滋生有抑制作用。
6、抓豬通道、裝豬臺消毒:
條件應將種豬臺與肉豬臺分開,每次使用前後必須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可用碘酸消毒液 1:800 稀釋或戊二醛消毒液 1:1000 稀釋,1-2 個月可互換使用。
7、產房消毒
(1)產前處理:
菊酯1:200或碘酸1:150稀釋後作為洗滌劑消毒,全身擦拭洗凈擦幹。
(2)產後保護處理
產後壹定要清潔消毒,特別是人工助產,壹定要嚴格保護處理,保證母豬生殖系統的健康母豬產後24小時以內,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子宮,兩小時後可將滯留的胎衣剝離排出;然後用子宮炎清100ml灌註子宮。
(3)仔豬斷臍保溫處理
仔豬出生斷臍後,用毛巾等擦去胎衣,再用幹燥粉(仔豬專用保溫幹燥粉--除濕保溫、消毒提神)徹底擦拭幹燥臍部,特別是臍帶部位。可使仔豬快速幹燥,保持體溫,減少能量損失;可使仔豬更快、更多地吃到初乳。可用聚維酮碘(人用)再次浸泡仔豬臍部,起到雙重保護作用。
(4)斷尾、剪牙、去勢等
斷尾、剪牙、去勢等手術傷口可直接用聚維酮碘反復塗抹數次;(5)產房環境消毒 產仔前在產房內放置緩釋消毒盆,即在塑料盆中加入 2-3 瓶蓋碘酸或潑尼松酚,用適量水稀釋,產前每 10-20 平方米放置壹個緩釋消毒盆。-20平方米放置壹個緩釋消毒盆。
8、仔豬出生後消毒
仔豬出生後十天,可用碘酸1:500或毒死蜱1:500噴霧消毒,夏季可直接對仔豬噴霧消毒,冬季氣溫低時,向上噴灑,水霧(水滴)要細,慢慢向下,仔豬就不會感到寒冷。每天壹次,用量為 15-30 毫升/平方。同時,豬只通過吸入聚維酮碘的細霧,直接作用於肺泡,可有效控制和改善仔豬呼吸道疾病。
9、保育舍消毒
保育舍進豬前壹天,對高床、地面、保溫墊料充分噴灑,可殺菌消毒、驅趕蒼蠅蚊蟲、防止擦傷等,同時讓仔豬保育舍與產房氣味壹致,減少斷奶仔豬對環境變化的應激。仔豬入舍前要擦幹。可用碘酸 1:500 或對硫磷 1:500 或戊二醛 1:1000 稀釋,用量為 100 毫升/平方米。
10.後備、懷孕母豬舍和公豬舍的消毒
無論是後備、懷孕母豬還是公豬的生活環境,都必須保持衛生、幹燥和嚴格消毒,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各種傳染病的感染機會,還可以減少生殖系統感染病原微生物,造成不孕、流產、死胎、少精、死精等。消毒可用於預防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生殖系統感染。可用戊二醛 1:1000 稀釋,3 天壹次。如遇疾病暴發,可用戊二醛 1:800 稀釋,每天消毒壹次。
公豬采精時,用手抓陰莖易擦傷或殘留精液腐敗,使陰莖感染。采精結束時,壹只手先抓住陰莖不放,另壹只手塗上碘酸1:150,慢慢松開抓住陰莖的手,使其均勻塗在陰莖上,以保護陰莖。
11、育肥豬舍(大中型)消毒
噴霧消毒采用專用汽化噴霧消毒機,噴霧液滴直徑80-100微米,使消毒劑液滴緩慢下降與空氣中的塵埃充分接觸,殺滅塵埃中的病原微生物。日常隔日消毒壹次,
可用碘酸消毒劑1:1200稀釋或戊二醛1:1500稀釋,每周消毒兩次;暴發疫病時,可用碘酸消毒劑1:800稀釋,每天消毒壹次。
12、病豬(病豬隔離室)消毒
每個生產區應有單獨的病豬隔離室,壹旦發現某頭或幾頭豬出現異常,應隔離觀察治療,以免傳染其他健康豬。
每天用戊二醛1:800或毒死蜱1:300稀釋,如發生呼吸道疾病,可用碘酸1:300蒸發噴霧消毒,十分鐘後開窗通風,讓豬充分吸入活性碘,直接作為
全肺泡,可有效控制和殺滅肺泡內的病原微生物,使呼吸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減緩。
12、對於腸道疾病,如細菌性或病毒性腹瀉,在飲用水中添加碘酸,按0.8公斤/噸水
,療效確切。
13、飲用水消毒
不管是水質本身還是二次汙染,豬飲用被汙染的水都會引起很多疾病;飲用水消毒就是殺滅和控制飲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濃度。但過量或有毒的消毒劑通過飲水進入腸胃,會影響正常菌群的平衡或引起健康問題,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因此日常飲水消毒要註意消毒劑的品種和添加比例。季胺類化合物不宜用於飲水
消毒。豬場飲用水應清潔無毒,無致病菌,符合人體飲用水標準,生產中應使用清潔的自來水或深井水。飲用水和沖洗水要分開,壹方面飲用水必須消毒,而沖洗水壹般不需要消毒,成本低,同時可以很方便地在飲用水中添加各種保健和治療藥物。飲水消毒
、百裏酚1:2000飲水消毒,急性病暴發時加大用量(每天用量加倍),特別是發生腸道疾病,如病毒性腹瀉等,飲水中以0.8
公斤/噸水加入碘酸,連續三天,可有效控制病情。
14、飼養工具、運載工具等用具的消毒
經常出入豬舍的各種用具、推車,如仔豬周轉箱(車)等,必須嚴格消毒。各種飼養用具必須每天刷洗幹凈,用水槍沖洗幹凈,再用1:800碘酸消毒液和1:500百菌清刷洗浸泡消毒後方可使用。
15、藥品、飼料等物料外表面(包裝物)
對於不能噴霧消毒的藥品和飼料等物料表面使用毒死蜱1:800倍或戊二醛1:1500密閉熏蒸消毒:使用前拆除物料包裝。
16、皮炎濕疹消毒
豬不論大小,體表有細菌、黴菌性皮炎、濕疹等,可用碘酸1:300稀釋液噴灑豬體表,每天兩次,連續三天以上;或直接用棉簽蘸碘酸溶液塗患處,直至治愈。
17、手術(傷口)消毒
手術前,手術傷口可直接用1:200的碘酸溶液塗抹消毒2次以上;獸醫人員用1:200倍稀釋的碘酸溶液反復擦拭消毒1分鐘以上;傷口或潰瘍處可先用1:200倍稀釋的碘酸溶液沖洗幹凈,再用原液直接塗抹。
18、醫療器械消毒
術後使用的各種醫療器械,可用碘酸1:150倍稀釋液浸泡擦洗後,再放入毒死蜱1:300倍液浸泡半天以上,取出用清水沖洗幹凈,晾幹備用。同壹器械要連續使用,對於不同的豬,如專用栓劑推進器,應急消毒方法是:先用清水沖洗,再用碘酸1:100稀釋溶液浸泡2-3分鐘,即可使用。
19、病死豬、活疫苗空瓶等的處理與消毒
病死豬最好用專用焚燒爐焚燒,也可深埋,用生石灰和燒堿混合後深埋。每次使用完活疫苗的空瓶應集中裝入帶蓋的塑料桶內消毒處理,防止病毒傳播,可用的消毒劑有:碘酸 1:100 稀釋溶液、毒死蜱 1:100 稀釋溶液。
空舍終末消毒程序
壹般在某種傳染病消退或豬舍空舍後,需要對豬舍的環境和每間豬舍進行終末消毒,措施如下:
1、清掃
豬糞和垃圾的汙染程度高,也是主要傳染源,因此必須徹底清掃。
①豬舍內如有豬只,應將豬只趕出,並搬出飼料和飲水設備、欄舍隔板等,並將其清理幹凈;②用刷子、小刀或機械刮板將糞便和汙染區的墊料全部清除,並對剩余飼料進行消毒;③清除的糞便和汙染的墊料可進行深埋、焚燒或其他無害化處理。
2、清洗
沒有清洗過程不可能除去所有的傳染性汙染物,因此清洗後要使用具有去汙和殺菌作用的消毒劑對墻壁和地面進行清洗和去汙,為此可采用1:1500碘酸或1:1500戊二醛溶液,用壓力噴洗機進行噴洗,每平方米面積的消毒劑用量約為1升。用量約為每平方米面積 1 升消毒劑。沖洗時先從房頂開始,然後沿墻壁壹直噴到地面,同時註意清洗死角和臟物堆積的地方。
3、直飲水系統及設備的清洗消毒
所有的供水系統壹般都有微生物汙染,特別是儲水箱或水池等更是灰塵和汙垢容易堆積的地方,對其進行清洗消毒可以去除其中存在的微生物。
①排水系統
排水系統在主管道上卸下儲水箱,並從儲水箱的最遠端將水排出,清除儲水箱中的積垢,重新註水、並根據末端水濃度5-8ppm的要求,按每噸水加入20-50毫升百毒殺/碘酸沖洗排水管道,保持排水30分鐘,然後重新加註清水。對於非排水系統和水質差、受汙染的給
水系統,也可參照 "排水系統 "處理。
②將可移動設備搬出,如飼餵飲水設備、豬欄隔板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汙染,可采取以下措施清洗:將設備浸泡在水池中擦洗,或用1:2000碘酸消毒劑噴灑消毒,將處理後的設備放置在不受汙染的地方。
4、消毒
清洗後,病原微生物特別是病毒的汙染程度可能仍然很高,對敏感的幼豬或剛引進的豬只構成嚴重威脅、所以必須進行徹底消毒,殺滅各種病原微生物,根據消毒對象的不同可采用衛消、全安消、噬菌體、綠力消、碘酸、燒堿、過氧乙酸消毒劑等。這些消毒劑不僅能殺滅病原微生物,還能殺滅細菌。
這些消毒劑既能殺滅細菌和病毒,又能殺滅細菌芽胞,屬於廣譜、高效、低毒(除燒堿外)、低殘留消毒劑。
用1:500百菌清消毒液或1:300碘酸溶液對非金屬制品(器皿)進行全面噴霧消毒和浸泡消毒(養護時間25-30分鐘),每平方米表面(如地面、墻壁等)用配制好的消毒液300毫升進行噴霧消毒。
噴灑時要特別註意容易殘留汙垢的地方,如墻角、縫隙、接縫和容易滲入的表面,噴灑順序是先噴灑豬舍屋頂,再沿墻壁沖洗到地面。待清洗表面幹燥後,再引進豬只。
5、空間噴霧消毒
豬舍的空間(空氣)消毒對現代化集約化豬場也非常重要,尤其對減少呼吸道疾病非常有效。用1:1200戊二醛或1:800百菌清進行空氣噴霧消毒,每平方米用配制好的消毒液500毫升,間隔2天壹次,***為2次。
註意事項:
①慎重選擇消毒劑(最好在專家指導下選擇使用)。
②消毒程序需選擇負責任的消毒人員實施。
③消毒措施應與其他措施相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結:
所謂消毒就是殺滅病原微生物,它構成了當前養豬業防疫的核心。消毒可以控制家畜傳染病的發生,是殺滅或殺死病原體、切斷疫病傳播途徑的最佳方法。大量實踐結果表明,嚴格消毒可使豬場發病率降低到80%。也就是說,做好消毒工作能給養殖場安全生產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