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我不是藥神中的財政現象

我不是藥神中的財政現象

《我不是藥神》改編來自壹個真實故事:抗癌藥代購。提前公映,上映壹日,破3億票房。刷爆了朋友圈,劇情本土,主題現實,值得深思。另外從獨家藥品國家談判,到抗癌藥物零關稅,我國對重癥患者在藥品使用上從未停止過推動前進的腳步。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消息,自5月1日起,三措並舉降低抗癌藥價——進口藥品實行零關稅。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采購以及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行醫保準入談判。

同時,財政部聯合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抗癌藥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中明確,自5月1日起,對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

那麽對癌癥患者而言,“救命藥”降價的春天,是不是要來了?

為什麽我國的出口稅低,但是進口稅卻很高?比如進口藥的稅就很高,或者我們換個說法,同樣的進口藥,中國賣的比其他國家貴,是因為什麽,成本在哪兒增加了。根據《藥品政府定價辦法》第八條的規定,國產藥品和進口分裝藥品的零售價格由生產企業的出廠價和流通差價構成,含稅出廠價格由制造成本、期間費用、利潤和稅金構成;進口藥品的零售價格由口岸價和流通差價構成,含稅口岸價由到岸價、口岸地費用(包括報關費、檢疫費、藥檢費、運雜費、倉儲費等)和稅金構成。藥品流通差價由商業批發和零售企業的期間費用、利潤和稅金構成。

主要高出部分是稅費。根據我國的稅收政策,我認為最少增加了增值稅、增值稅附加稅和關稅。從稅法上講3個附稅並不是流轉稅,但零售企業會為了保證利潤往往會將其核算進價格,貌似多數都是這樣做。

進口藥品口岸價的計算公式為:

含稅口岸價=到岸價×(1+關稅率)×(1+增值稅率)+口岸地費用

進口藥品零售價格=含稅口岸價+藥品流通差價(商業批發企業和零售企業的期間費用+利潤+稅金)

我國目前已上市抗癌藥品138種,而國家最新公布的第壹批降增值稅的抗癌藥品,就惠及了絕大多數品種。例如,靶向藥曲妥珠單抗(赫賽汀)、利妥昔單抗(美羅華),這兩種藥物應用在乳腺癌、淋巴瘤患者身上並且無國產藥可替代。此次降稅,這兩種藥就在清單中,最大力度的惠及患者。

根據統計,在部分抗癌藥限價措施出臺前,惡性腫瘤平均治療費用為15萬至50萬元,自費比例高達90%,即患者平均自負13.5-45萬元。如果我們按照30%的藥占比計算,醫藥費用中抗癌藥所占費用約4-13.5萬。零關稅和16%增值稅平均可以為患者節約280-9450元。

跟幾十萬的醫藥費相比,這點錢是不是有點少?相比起來,增值稅所占比例其實更大,不過增值稅不是說降就降的)

不過如果更多的抗癌藥能納入醫保報銷目錄,效果就很不壹樣了。甲類醫保100%報銷,乙類也有個80%。雖然有人要說醫保範圍擴大會增加醫保流出額,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壹方面政府補助在增加(2017平均每人每年已達450元),另壹方面用人單位繳費比例也比個人高,這是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

  • 上一篇:成都第三方檢測機構有哪些
  • 下一篇:維魯斯消毒水3L過不了高鐵安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