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似乎無處不在(圖片來自網絡)
要討論排毒,首先要給毒下個定義。就拿最近的事情來說吧,關於三文魚的討論,我相信這勾起了許多人對寄生蟲恐怖的回憶。寄生蟲有毒嗎?如果把毒定義為 "任何有可能傷害人體的東西",那麽細菌就是毒,流浪狗就是毒,翹起的地磚也是毒。......。這是壹個無從談起的話題。
所以,我們還是來談談那些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吃的和住的東西吧。
雖然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排毒方法,但這些排毒計劃要想取得成效,必須滿足三個前提條件。
首先,現代生活方式會產生毒素。
說得詳細壹點,現代人為了追求精致,糖吃得太多、肉吃得太多、菜做得太多;另壹方面,工作時間變長,手機等便攜式娛樂設備也越來越多。吃不好、睡不好,就會產生毒素。
這種說法似乎有壹定的道理,但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世界變化很快,但人體的變化卻很小,與古人相比沒有什麽不同。人體需要的物質始終是水、糖、脂肪、蛋白質和無機鹽,不管妳吃的是肘子還是小米粥,也不管是蒸的還是煮的,只要食物進入人體,胃腸道就只會吸收上述營養元素;人體的運作模式也和幾千年前壹樣,蛋白質會被分解成氨基酸,新分解的氨基酸會被吸收,成為構建細胞的原料,而老的氨基酸則會被分解,以尿素的形式排出體外。
三大營養素的新陳代謝不會產生毒素(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固然有壹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但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卻遠遠超過了當初。如果古代人的飲食更健康,又如何解釋這種差異呢?另壹方面,常說的 "現代病",痛風與嘌呤有關,高血壓與血脂有關,糖尿病與血糖有關,相關機制都比較清楚,沒有有毒物質發揮的余地。
調查研究也證實了這壹點:所謂排毒減肥,對於改善體質、減輕體重,毫無幫助。[1]
其次,毒素會累積,進而引發疾病。
說了第壹點,這個問題其實就不用討論了。沒有毒素,何來積累?
但事實上,人們普遍理解的毒素,就是我們人體在日常生活中正常產生的代謝產物。人們認為現代人由於作息極不規律,會影響這些代謝物的排泄,所以這些代謝物就會在體內堆積形成毒素,甚至大吵大鬧地湊個排毒時間。
人體排毒時間表(圖片來源:搜狐網)
看著這張排毒時間表,蝌蚪君不禁要問壹個問題:如果人體排毒時間表真的存在,那麽壹個外出旅遊的人該怎麽辦呢?我國幅員遼闊,北京和烏魯木齊有兩個小時的時差。如果壹個人早上在北京,晚上在烏魯木齊,那麽他的肝臟應該在哪個時區工作呢?
另外,人體是由細胞組成的,而細胞的體積非常小,儲存的能量有限。因此,為了正常工作,細胞需要不斷從組織液中獲取能量,並不斷將代謝廢物排泄到組織液中。這些代謝廢物最終會進入血液,並隨著血液循環進入腎臟。
換句話說,腎臟產生尿液的過程是連續的,不存在 "幾點開始 "的說法。如果腎臟每天只有三個小時來排泄尿素等代謝廢物,那麽恐怕每個人都需要進行透析 ......
糞便的產生和肝臟的功能也是如此。
第三,通過某種方式排出毒素,可以減少疾病。
且不說沒有證據表明毒素會導致疾病,[2] 即使有證據表明毒素會導致疾病,又該如何排出毒素呢?
有壹種理論認為,體內的毒素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排出體外。
問題在於,人體是壹個半開放的系統。所謂 "半開放",是指人體壹方面通過呼吸道、消化道與外界相通,另壹方面,人體的物質運輸,有壹定的選擇性。只要是有用的物質,就盡量留在體內。出汗是壹種很常見的生理現象,人體自然會精打細算,如果蛋白質 "漏 "到了汗液裏,豈不是得不償失?因此,最終出現在汗液中的,主要是水,占 99% 以上,剩下的就是無機鹽和尿素了。成分很清楚,"通過汗液排毒 "是沒有理論依據的。
另壹種說法是 "宿醉"。
"宿便 "論(圖片來源:bodyh.com)
很多人認為,吃了某種保健品後,大便次數增多或大便次數變多,"宿便 "論就成立了。"事實上,糞便會在結腸中停留很長時間。
人們的大腸不會同意!
我剛才說過,消化是壹個連續的過程,上層小腸通過不斷的蠕動把食物殘渣運送到結腸,大腸通過不斷的蠕動把糞便運送到直腸。直腸就那麽壹點,就算想把糞便攢上幾天幾夜,也沒地方......
至於 "宿便 "保健品,大多含有大黃。大黃的主要成分是蒽醌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進入腸道後,可促進腸道蠕動,或阻斷腸道對水分的吸收,導致排便加快或糞便增多。[3]
既然 "宿便 "是個偽概念,那麽這種加速和增加又有什麽意義呢?
總之,無論是臨床醫生還是國家食藥監總局都壹再表示,解毒,只是壹個營銷概念,人體哪裏有那麽多毒物給妳排。
排毒,只是壹個營銷概念(圖片來源:cfda.gov.cn)
-----------------------------------
參考文獻
[1]KLEIN A V, KIAT H. Detox diets for toxin elimination and weight management: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vidence[J].人類營養與飲食學雜誌,28(6):675686.
[2]ERNST E. Alternative detox[J].英國醫學公報,2012,101(1):3338.
[3]XU Xiang, LI Baiping, ZHANG Huifen.大黃研究進展[D].2003.
凡署名 "蝌蚪五線譜 "的內容,版權均屬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網刊載之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無關。如有侵權,責任自負。
作者:趙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