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的戰略導彈,原先主要是指戰略核潛艇攜載的潛射彈道導彈。後來出現了戰略巡航導彈,既可以由潛艇攜載發射,又可以由水面艦艇攜載發射。比較典型的是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這種艦載型巡航導彈(BGM—109A)射程達500公裏。它可以用潛艇的魚雷發射管發射,也可以用垂直發射系統發射。發射後,只在初始階段需要制導,其後導彈完全按慣性軌道飛行(由慣性導航系統制導),不需外部對其實施制導。
由於巡航導彈在飛行過程中不斷受到氣象變化和推進系統性能變化的影響,飛行軌道將產生誤差,須要不斷加以修正。測出這種誤差,並令導彈內的計算機指示自動駕駛儀修正航向的技術是:地形匹配技術和數字景象匹配相關技術采用這兩種技術後,巡航導彈的命中誤差將不超過10米。
“戰斧”按用途有三種型號:對陸攻擊/核型(TLAM/N),對陸攻擊/常規型(TLAM/C)和反艦型(TASM)。對陸攻擊屬戰略武器,這裏著重介紹對陸攻擊型。
“戰斧”彈體直徑50厘米,長6.24米,重約1500千克,(三種型號均相同)。導彈發射時,先由固體燃料火箭助推,然後雙翼展開,進入巡航飛行階段。巡航速度540海裏/小時,離海面飛行高度為20米。對陸攻擊/核型的動力采用渦輪風扇發動機,對陸攻擊常規型和反艦型都用渦輪噴氣發動機推進,射程分別為:潛射475海裏,水面發射675海裏;反艦型射程為250海裏。
對陸攻擊/核型導彈登陸後,利用地形匹配系統制導,超低空飛行,在丘陵地帶離地面飛行高度為50米;在山區為100米。核彈頭裝藥相當於20萬噸炸藥,命中誤差在30米之內,這對核彈頭來說已足夠了。對陸攻擊/常規型在登陸後的巡航階段與核型相同,但在飛抵目標附近時,利用數字景象匹配技術進壹步提高命中精度(總誤差小於10米),彈頭裝藥量1000磅(475千克)常規炸藥。
“戰斧”有很多優點:體積小,超低空飛行,難於被發現;命中精度高於潛射導彈三叉戟Ⅰ及Ⅱ,價格較低(每枚300萬美元,而MX洲際導彈為9700萬美元);其最突出的優點是可在任何壹種平臺上發射。
蘇俄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巡航導彈的研制不遺余力,但其早期的導彈射程較短,均為反艦型。70年代以來,為了爭霸美國,開始研制遠程戰略巡航導彈。80年代初試飛的有海射巡航導彈SS—N—21,射程3000公裏(裝核彈頭),由潛艇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