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是國務院為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建設“兩個鏈條、兩個體系、壹個網絡”中的監管網絡,是政府為了維護廣大消費者和企業利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編碼技術,對產品質量實施監管的科學創新,體現了中國政府對人民利益和企業利益的高度重視。
為配合國內眾多企業更好的完成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實施的重點產品的電子監管,更好地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做好供應和服務工作,本公司開發了電子監管碼打印系統。應用本系統,企業可在公司內部實時打印向電子監管網所申請的產品電子監管碼,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企業在電子監管碼數據傳輸、標簽印刷及運輸過程中的時效及遺失風險。 1、打印清晰度高,條碼及數字符合電子監管碼印刷規範要求。
2、系統可壹次或批次導入生產企業向電子監管網申請到的電子監管碼數據,並實時打印。
3、打印數據可實時存儲,方便企業查詢。
4、可配合客戶運行的生產管理系統實行電子監管碼與內部原有流程的關聯,既可滿足規範要求,又可追蹤生產管理漏洞。
5、權限管理嚴格,既可最大限度保證打印安全性,又可以查詢登錄用戶的打印記錄,包括登錄名、打印數據、打印量、打印時間等
* 系統主要功能模塊
1、權限管理
2、數據壹次導入或批次導入
4、打印數據查詢
5、各種報表掛接
6、生產管理系統掛接
食品、藥品監管碼的使用:
今天看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例行新聞發布會,對於裏面談到的“藥品電子監管碼”(見圖片),有壹些疑問,不知道大家是怎麽看到這個問題的,歡迎壹起討論。
看這個“藥品電子監管碼”,類似於普通商品上的條形碼,可以實現對藥品實施“電子身份證”的監管制度,建立起“全國藥品監督管理網絡”,“對於列入重點藥品的生產、經營企業,要求於2008年10月31日前完成賦碼入網,上述重點藥品未使用藥品電子監管碼統壹標識的,壹律不得銷售。”
這個讓我想到現在施行的藥品批準文號的政策,壹個產品壹個批準文號,這不就是類似於“藥品身份證”的作用嗎,那個現在又出現壹個“藥品電子監管碼”,那麽原來的藥品批準文號是不是出現重復的監管作用嗎?經過這兩年的實踐,藥品批準文號都可以通過醫藥企業賄賂藥監部門來取得批號,那麽是不是這個“藥品電子監管碼”也會步這樣的後塵呢?
還有,藥監部門準備建立“藥品監管網”,實現(1)“從生產出廠、流通、運輸、儲存直至配送給醫療機構全過程的在藥品監管部門的監控之下”,並且能夠隨時追蹤流向。(2)“實時查詢每壹盒、每壹箱、每壹批重點藥品生產、經營、庫存以及流向情況,遇有問題時可以迅速追溯和召回”;(3)“信息預警。各企業超資質生產和經營預警;藥品銷售數量異常預警,可以指示是否有藥物濫用,或可能某種藥物短時間大量售出提示可能的疾病流行預警;藥品發貨與收貨數量和品種核實預警,及時發現藥品是否流失”;(4)終端移動執法。藥品監管和稽查人員可以通過移動執法系統,如通過上網,或通過手機便利地在現場適時稽查。
為實現藥品的監管目的,需要對藥品進行包裝編碼控制(即監管碼),並將監管碼通過條碼的形式標記在包裝外面,可以通過掃描識讀或肉眼識讀。監管碼依據質監部門制定的生產計劃,在產品監控信息網絡上申請核發,監管碼與生產的產品相關;在生產前,通過數據接口將監管碼導入賦碼系統(即生產線監管碼賦碼系統),在生產包裝過程中,賦碼系統給每個產品的數層包裝加以賦碼,並通過掃描將不同層次包裝的條碼關系加以關聯,儲存在數據庫中,系統根據事先設定的規則或人為決定的時間點,將監管碼關聯數據通過數據接口發送到產品監控信息網絡系統,監管碼被激活後可以在該產品進入流通或使用過程中進行查詢、管理。
賦碼系統對外與監控信息網絡系統通過數據接口,進行原始監管碼的導入,並將關聯好的監管碼上傳至監控信息網絡系統;對內與掃描系統、顯示屏幕、條碼打印系統、貼標系統等通過接口進行聯系,通過現場數據收集傳送到賦碼系統後臺,經過後臺邏輯處理,將信息反饋給現場指導作業人員如何進行下壹步作業,如果是自動生產線,可以通過數據接口指導自動設備進行自動生產處理。
關於在實際工作中,藥品電子監管任務繁雜,很多東西亟待理順。希望更多的業界同仁多多交流,***同完善。保證藥品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