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三個“囤積者”的故事

三個“囤積者”的故事

壹個月前,北京女孩朱莉經歷了壹場“尋藥風波”,最終被壹個開了壹瓶“美林”的陌生鄰居渡過難關。這讓她堅持“脫離”多年,重新走上囤貨之路。

過去,她堅持只買必需品。最近她發現“安全感也是必需品之壹”。

2022年2月65438,感染潮來襲新冠肺炎,每個人都成了自己健康的第壹責任人。退燒藥、感冒藥、抗原試劑、N95口罩都成了“緊俏貨”。

“以前我不理解老壹輩的囤貨。慢慢的,我也養成了這個習慣。我沒有不安全感,好像壹輩子都要這樣。”“北漂”老胡是個“資深”囤積者,從口罩、藥品到抗原,再到最新最火的“單品”水蜜桃罐頭、電解質水,都整齊地堆放在他的貨架上。

胡夫告訴該報,上個月,他和家人囤積了65,438+0,000個抗原,足夠的感冒藥和新冠肺炎藥,以及大約500罐被沖上熱搜的藥品。

雖然有人質疑這樣囤貨有沒有必要,但老胡覺得這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負責。壹次多撿壹點可以避免外出時交叉感染,關鍵時刻也可以自救或者救人。“提貨就像買保險,不想浪費,又不想用。”

享受充滿物質的安全感。

“我是去年4月份受傷的,已經打算收手了。結果到了年底,我就停不下來搶毒品了。”家住北京的盧曉告訴記者,她上個月“補充”了500多個口罩和10盒抗原試劑,家裏存放的各種藥品可以無限量供應給“相親相愛”微信群的所有成員。

盧曉向記者透露,“媽媽團”是她囤積藥品的主要渠道。媽媽們的緊迫感往往很超前。壹點小麻煩就能讓他們壹起合作,找團購拉資源,最後大家互相分享。當時相當壹部分藥物、面膜、抗原都是通過solitaire的海外團購獲得的。

去年四月,盧曉壹家買了兩臺冰箱。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去年4月,鹿在朋友圈刷到疫情嚴峻的消息。她很快訂購了兩個規格最大的立式冰箱。“當時顧不上美觀,兩個冰箱看著不壹樣,忍了。剛到不久。”

裝滿冰箱後,小鹿也沒閑著,還買了韭菜、西紅柿、黃瓜等各種蔬菜種子,把陽臺建成了小菜園,甚至還在郊區“囤積”了壹塊地。

“當時我們壹個鄰居說房山有塊地。在業主中看到後,我決定聯系他承包壹塊。”小鹿告訴該報,去年因為經驗不足沒有施肥翻土,但還是收獲不少,今年應該能真正自給自足了。

去年65438+2月,多個城市迎來壹波疫情沖擊,鹿爸爸也成了“新兵”。

復工的日子裏,他只去過菜市場。第二天突然食欲不振,抗原呈陽性。

“老人有基礎病。起初,我們很擔心。還好前幾天存了足夠的中藥,甚至花和退燒藥,可以安心壹點。”根據以往的經驗,盧曉預測會出現購藥高峰,於是在“新國十條”發布當晚補充了壹批藥品、抗原和口罩,還訂購了幾個紫外線燈和血氧儀,分別送到了自己家和父母家。

去年65438+2月65438+6月,癥狀出現5天後,父抗原轉陰,鹿松了壹口氣。後來,幾乎每天她都在很多群裏看到求藥和抗原的人,小鹿覺得未雨綢繆是對的。

雖然大量囤貨偶爾會給她造成壹些困擾,比如經常發現東西買多了;她也會壹邊處理過期食品,壹邊下定決心不囤貨,但很快就會放棄這個想法。小鹿告訴該報,她很享受囤貨的過程,也很享受物資充足帶來的安全感。

最近壹個月,身邊的朋友紛紛“陽”了,小鹿會把股票閃給缺藥的朋友,解燃眉之急。這也給她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

囤積就像買保險。

和小鹿壹樣,老胡家也是資深“囤積者”。他告訴該報,在他的家族中,抗原和口罩是最常規的存貨,“都是千頭萬緒”。

去年底防疫政策調整,老胡壹家從各種渠道收集了足夠的感冒藥和退燒藥,準備面對病毒。

“很多人只是盯著網上。其實線下是壹個很好的渠道。我有十盒退燒藥,是在網上藥店買的。”老胡的妻子陳辰說,當她看到許多平臺都停止了感冒藥的配送時,她去了家附近的幾家藥店碰碰運氣。那天什麽都沒查到,她就加了店員微信走了。幸運的是,當她第二天開門的時候,有人通知了她的到來。拿到藥後,陳辰叫了四個快遞員,給有需要的親戚朋友送去。

為了減少和外面人的接觸,老胡家裏還囤積了大量易拉罐。其中四桶保質期25年的應急食品是凍幹的,體積小,重量輕。不過前幾天看到測評,好像味道不太好。據老胡說,他家買了120桶主食,兩個月每天可以吃兩次。

去年6月,65438+2月,老胡家囤了各種口味的罐頭。

去年年底,老胡出差,計劃1.5個月,途經5個國家和地區。出發前,他擔心自己會被感染,拉了半個大行李箱的抗原,小心翼翼地做了壹個Excel表格,記錄自己到達目的地後的身體狀況。

老虎海外來核酸抗原自檢記錄

“我先從北京到廈門,然後飛到第壹站美國。出發的時候帶了幾箱藥,但是怕帶太多過不了關,就拿出壹部分留給住在廈門的姐姐。沒想到,沒多久那些藥就派上用場了。”在北京疫情高峰期之前,老胡還想辦法儲存了壹些新冠肺炎的藥品,讓老伴給遠在外地的80多歲的父親送去。

老胡認為囤貨是壹件微妙的事情。肯定有很多東西不能長期使用,甚至過期後直接扔掉。沒人想浪費,但其實也不想用,跟買保險差不多。

從“分手”到囤貨

與小鹿和老胡不同,北京姑娘朱莉是個“小白”,上個月剛開始囤貨。

大約10年前,朱莉買了壹本當時流行的暢銷書——《分手》。她幻想自己可以過簡單的生活,放棄所有不是剛需的東西,最重要的是擺脫對事物的執念。

受到這本書的啟發,朱莉迅速把壹年多沒穿過的衣服處理掉,塞進抽屜裏,然後就再也看不到化妝樣品了。有壹段時間,她還練習“天天扔”,看著家裏越來越“幹凈”,感覺還挺上癮的。

那些年,朱莉也崇尚日式極簡風格,那種空靈讓她感到平靜。

“我們的家庭生活壹直很正常。我們對疫情很正常,沒有囤貨的習慣。我們壹直缺什麽買什麽。”朱莉告訴該報記者,她給自己定下了“只滿足眼前需要”的原則,但她卻被瘋狂地“扇了耳光”。她家以前有壹個小小的客房,現在變成了儲藏室,裏面有大量的口罩、藥品、抗原、罐頭食品補充劑等等。

去年年底,朱莉聽從了朋友的建議,記得給孩子準備壹些美林和開喉劍。當她發現平時半個小時送來的藥,最快也要2到4天,她有點坐立不安。第四天不見發貨信息,朱莉開始瘋狂聯系客服,但信息壹直顯示“未讀”。

隨著家裏有人開始出現癥狀,朱莉更慌了:“不知道孩子什麽時候會被感染,也不知道家裏的藥能不能撐得住,像在和時間賽跑。”

焦急的時刻,朱莉在社區群裏看到了這樣壹條消息:“我家有壹瓶剛開的美林。我用過壹次,已經消毒了。我的家人已經康復了。如果實在買不到的朋友,可以來大堂取。”她戴著壹次性手套去拿那瓶打開的美林,心情很復雜。

朱莉說,多年來養成的習慣讓她對商品的消費速度有了清晰的認識,加上物流的便利,她覺得過去沒有囤貨的必要。但這壹次,她發現了壹些她沒有考慮到的東西。

“原來安全感也是必需品。”隨著店鋪和物流的恢復,朱莉幾天就收到了30多個包裹,她才意識到自己那幾天“憤然買”了多少東西。

不出壹個月,朱莉空置的小客房就被塞進了壹個儲藏室,雖然裏面的很多東西都沒用,比如幾盒抗原試劑。

前幾天她看到奧米克隆突變XBB的傳聞。雖然專家表示,新冠肺炎引起的腹瀉通常是輕微的,但通常可以在短時間內自行緩解。但這次朱莉早早囤積了10盒蒙脫石粉。“我真的不想再這麽尷尬了。”

  • 上一篇:什麽藥治療“抑郁癥”最好?要有真正療效的?有經驗的幫幫我吧
  • 下一篇:維生素C吃多了有什麽壞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