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資強勁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550億元以上 廈門市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550億元以上,其中,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建設壹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投資的重點和方向是:延伸產業鏈,增強發展後勁:加快汽車工業城、華映工業園、太古飛機五期等項目的建設,全力推進工業集中區簽約項目的落地投產。開發重大片區,拓展發展空間:加快五緣灣、觀音山、黃厝等重大片區及集美、翔安新城區的建設,穩妥推進中華、廈港、百家村等片區舊城改造,穩步發展房地產。建設對外通道,強化城市樞紐功能:繼續加快建設海滄、嵩嶼、招銀等港口碼頭,推進福廈鐵路、廈門至安溪高速公路等輻射通道的建設,力爭龍廈鐵路、廈深鐵路開工建設。完善城市交通骨幹網,增強交通疏解能力:加快建設成功大道、公鐵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島外快速路(瓊頭-香山段)、環島幹道等項目,建成縣黃路、集美大道、同安灣大橋等項目,完成疏港路、仙嶽路西段改造。 2、工業快速發展 將大量引進資金技術勞動三密集的工業項目 隨著翔安火炬產業區、同安工業集中區、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軟件園二期等產業載體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廈門市將大量引進符合環保要求的資金、技術、勞動三密集的工業項目。隨著入駐項目的投產,我市將快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柯達圖文影像等項目的加快建設,華映工業園、廈華電子工業園、友達光電等項目的動工建設,我市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將進壹步延伸,保持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勢頭,強力推進工業快速發展。 3、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支持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 自主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2006年,廈門將建設技術創新體系,支持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面向行業及中小企業的軟件測試平臺、模具中心、註塑中心、電鍍中心、電子產品檢測中心;推進科技創新資源向企業轉移,建設面向行業和領域的工程研究中心、技術開發中心、工程實驗室、公***服務平臺;大力支持研發機構爭取列入國家創新能力建設體系。同時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重點推進數字內容產業、半導體照明、基因工程試劑和疫苗等領域的研發及產業化。 4、服務業快速增長 重點發展旅遊和物流兩大產業 旅遊、物流這兩大產業,在2006年將得到快速增長。據介紹,廈門市將拓展以物流業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推進現代物流園區的建設,開工建設杏林前場物流園區、廈門糧食批發市場、廈門花卉和種苗研發與物流中心;建成中埔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系統及農殘檢驗檢測系統;建設物流信息平臺和標準化體系。 提升以旅遊業為重點的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園博園、國際會議中心、天竺山森林公園、萬石植物園擴建等項目建設,啟動珍珠灣和太陽灣周邊方便市民及遊客的濱海休閑漫步道建設;力爭擴大對金旅遊客源,辦好第二屆海峽兩岸旅遊博覽會。 5、農民穩定增收 突出抓好“金包銀”工程建設 繼續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突出抓好“金包銀”工程建設,認真制定分配方案和管理辦法,要引導被征地農民集資入股建設通用廠房、外口公寓、商貿設施等物業經營項目,使失地農民有可持續的收入來源;落實移民政策措施,重點推進許莊、大帽山、大麥畬村移民造福工程試點;探索在部分山區推行退耕還林,組織農民就地轉業,建立增收的長效機制,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的根本利益。 6、加強對臺交流 主動承接臺灣新壹波產業轉移 在加強對臺交流合作方面,我市將突出“五緣六求”,加快對臺交流合作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兩岸三通。充分利用臺交會等經貿平臺,爭取擴大臺商投資區範圍,承接臺灣新壹波產業轉移,力爭在石化、光電、軟件和動漫產業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力引進臺灣航運物流、金融保險、醫療教育和中介服務業等服務貿易,爭取率先成為“兩岸人民幣與新臺幣計價結算試驗區”;擴大廈金旅遊品牌效應;簡化臺灣水果進口檢驗檢疫和通關手續,落實水果冷庫、批發市場等配套設施的建設;繼續加強與臺灣的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交流合作。 7、社會事業發展加快 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 在教育方面,壹個較大的變化是均衡發展。市發改委介紹說,我市將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同時,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培養緊缺專業技能型人才,整合擴建集美、海滄、同安、翔安4個區級職業學校,開工建設廈門職業教育中心校和華廈職業學院等項目。 在衛生方面,主要是完善醫療救治體系建設,確保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正常運轉,建成市疾控中心、緊急救援中心、衛生監督所和第壹醫院綜合病房樓、中山醫院外科病房樓、醫高專等項目,擴建市婦幼保健院和仙嶽醫院;改善農村公***衛生和醫療基礎設施,提高我市整體醫療服務水平。 8、建設節約型社會 開工建設城市天然氣利用工程 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2006年,我市鼓勵企業使用消耗少、效率高、少汙染的工藝、設備、能源和原材料,促進清潔生產;推動高汙染、高物耗企業進行治理和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對工業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鼓勵企事業單位建設中水回用工程;引進清潔能源,開工建設城市天然氣利用工程,推進綜合加氣站項目的前期工作,開展出租車雙燃料改造試點,加強節能、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改造工作。 9、註重城市公***安全建設 完善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及其開發利用 我市還將加強防災減災能力的建設,完善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及其開發利用;建設島外流域綜合治理、森林防火便道、動物無害化處理場、筼筜湖第二排澇泵站、湖邊水庫排洪工程,加強病險海堤和水庫的加固,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完善突發公***事件應急體系,完善城市防災減災預警系統,建設突發公***事件應急指揮平臺;編制和完善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衛生和社會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處理突發公***事件的能力。 10、群眾生活水平提高 逐步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具體措施為:增加就業崗位,幫扶“零就業家庭”和“4050”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將“1+1群”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延伸到農村;保持醫療費用零增長,逐步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體系,推進放心食品工程,治理餐桌汙染;通過石兜水庫擴容、東部供水工程建設、集美大池加深、北引明渠加蓋及蓄水池保護措施這四大工程來確保城市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建設中低收入居民需要的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實施“暢通工程”,大力發展公***交通,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上一篇:跨省異地就醫報銷比例與本地壹樣嗎?下一篇:扶貧調研報告怎麽寫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