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黃芩、丹參、甘草、黃芪

黃芩、丹參、甘草、黃芪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濕熱、暑溫、胸悶嘔吐、濕熱痞滿、泄瀉、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衄血、癰腫瘡毒、胎動不安等癥。丹參 性味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功能與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絡,清心除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瘡瘍腫痛、煩躁失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甘草味甘,性平。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諸藥;炙甘草能補脾益氣。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咳嗽、脾胃虛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炎、癔病、癰腫疔毒、藥物及食物中毒等。性味辛,溫。2)《別錄》:甘,微溫,無毒。味苦、辛。(4)《本草綱目》:味苦,性微寒。獨活入腎、膀胱經。(1)"珍珠囊":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2) 《雷公炮炙論》:入肺腎二經:入肺、腎經。本草通玄》:手足太陽、足少陰、厥陰。入心、肝、腎、膀胱經。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主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足攣痛、慢性支氣管炎、頭痛、牙痛。主治風寒濕痹、腰膝酸軟、手足攣痛、慢性支氣管炎、頭痛、牙痛、齒痛。別錄》:治諸風,諸節風痛無久新者。(3)《藥性論》:治諸風寒濕,哮喘,瘙癢,手足攣急,勞痛,主風毒牙痛。(4)《醫學啟源》:主秘雲:能燥濕,苦頭目運化,非此不能除。醫宗金鑒》:主癰疽、敗血;⑤《張元素》:散癰疽、敗血。(6)李杲:治風寒濕痹,酸痛,諸風眩暈,頭頸難伸。(7)《王好古》:去腎間風,搜肝風,瀉肝氣,治腰脊強痛。(8)《滇南本草》:解表發汗,治兩脅、面冷痛。⑨《本草通玄》:治失音多語,手足不遂,口眼歪斜,目赤皮膚瘙癢。(10)《本草正》:治下焦風濕,兩足痛痹,濕癢攣急。(11)《現代實用中藥》:發汗,利尿,消腫。黃芪:甘,溫。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解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體弱,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 黃芪圓片 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黃芪益氣補中。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 紅芪味甘;性溫 歸肺、脾經 功用固表止汗;補氣利尿;解毒斂瘡。主治氣虛乏力、大便溏薄、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自汗、浮腫、血虛、口瘡,合用補氣活血。
  • 上一篇:宣傳片策劃方案三篇
  • 下一篇:慢病門診買藥報銷最新政策2022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