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集結號》以來,沒有壹部純歷史題材的戰爭電影像《八百》壹樣成為熱門話題(別跟我說什麽狼勇士系列,那是虛構的動作片)。上映近兩周以來,票房已突破20億,無疑成為疫情後暑期檔票房,線上線下熱度不減。不管這部電影的質量如何,它成功地吸引了公眾對這段歷史的關註。作為多年的軍迷,筆者自然不會錯過八百。約35個朋友去了久違的電影院,貢獻了超過100元的票房。?看完電影回來,心情有些復雜。給我的第壹印象是,影片對於戰爭場景和歷史氛圍的營造相當到位,對於裝備道具的考證還是比較用心的。除了槍械、服裝、單兵裝備等細節,我還還原了壹些稀有的日軍車輛,比如日軍的吉普車。九五小客車。不過,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影片前半部分出現的壹輛日本履帶式運兵車。從影片來看,這款軍車采用全履帶式底盤,前置動力。車頭和駕駛室看起來像舊卡車。車體後車廂有帆布罩,人員和物資從後方進出車廂。之前在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從未見過這種軍車(在壹些抗日劇中也可能出現,但我極度排斥)。要知道二戰前,日本的汽車工業與歐美差距明顯,軍隊機械化水平相當有限。別說坦克等履帶式車輛,就連普通卡車的裝備也不多。許多主力師還大量配備了騾馬。這種全履帶式運輸車在日軍中可以說是奢侈品了。那麽,歷史上日軍有沒有裝備過這種軍車呢?是什麽型號?有網友說,這輛車是98年的日系6噸拖拉機。基於這個線索,作者搜索了壹下資料,有點類似於影片中的那輛奇怪的車。仔細研究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先來看看這輛罕見的日本軍車。1937年,日本陸軍技術研究所開始研制新型火炮牽引車,以取代92式5噸牽引車,從而提高野戰重炮部隊的戰場機動性,並責成東京自動車輛工業公司進行試制。樣機於1938完成,經測試後於1939采用,命名為98式6噸牽引車。該車長4.3米,寬2.05米,高1.9米,總重6.9噸。其走行裝置和懸掛系統借鑒了97中型坦克的設計。每側6個承重輪,2個滑輪,采用動力後置布局,縮短車頭長度,為操控座椅提供良好的駕駛視野。車身中間的駕駛座和乘客艙設計成開放式,可以豎起帆布引擎蓋。有三排座位,其中兩排背靠背排列,最多可搭載7名乘客,相當於壹個炮群。1998年的6噸拖拉機采用敞篷車設計,最多可乘坐7人。壹臺1100馬力DD6水冷柴油機安裝在98-6噸拖拉機上。牽引92-105毫米加農炮或96-150毫米重型榴彈炮時,最大速度可達24公裏/小時,操作簡便,不怕惡劣路況。比較特別的是,該車車尾還裝有動力絞車,牽引力為5噸,可以提供額外的牽引力,也可以用來回收故障車輛。98 6噸拖拉機可以調節變速箱的傳動裝置,將行駛速度提高到45公裏/小時,因此可以作為高速機動拖拉機使用。日軍對98式6噸牽引車的性能相當滿意。唯壹遺憾的是生產成本高,單車成本和95式輕型坦克相差無幾。而日軍的野戰重炮規模有限,需求不高。所以98-6噸牽引車只是小批量制造,在1941到1943之間生產了149輛。生產後期更換了百型柴油機,修改了誘導輪的形狀。
八百裏的日本履帶式運兵車是基於98式6噸牽引車嗎?我覺得兩者沒有直接聯系。首先,影片中的日軍運兵車是運輸車輛,而98式6噸牽引車是火炮牽引車輛,不具備運送大量人員的功能;其次,影片中的日軍運兵車,駕駛室明顯是封閉式的,與98式牽引車的開放式座艙設計明顯不同;最後,日本運兵車的車體後部是帶引擎蓋的車,人可以從後部進出,而98拖拉機是後部布局提供動力,發動機安裝在車體後部。即使改裝成運輸車型,也不方便人員和物資從後方進出。其實有網友爆料,八百裏的日本履帶式運兵車居然是國產GSL 131爆破掃雷艦改裝的!所以歷史上不存在。既然八百裏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是不存在的,那麽歷史上日軍有沒有裝備過類似的車輛?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大吃壹驚。日軍在二戰中確實有履帶式裝甲運兵車。?
上一篇:入境加拿大藥品攜帶規定下一篇:有沒有永久免費的診所或者處方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