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氰化鉀 化學品中文名稱: 氰化鉀 化學品英文名稱:potassiumcyanide 中文名稱2:山奈鉀 俗稱:山埃 技術說明書編碼:820 CASNo.:151-50-8 分子式:KCN 分子量:65.11 物理性狀 氰化鉀 白色圓球形硬塊,粒狀或結晶性粉末,劇毒。在濕空氣中潮解並放出微量的氰化氫氣。易溶於水,微溶於醇,水溶液呈強堿性,並很快分解。密度1.857g/cm^3,沸點1497℃,熔點563℃。接觸皮膚的傷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與酸接觸分解能放出劇毒的氰化氫氣體,與氯酸鹽或亞硝酸鈉混合能發生爆炸。 成分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 氰化鉀工業≥92.0%151-50-8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工業級≥92.0%。 外觀與性狀:白色結晶或粉末,易潮解。 熔點(℃):634.5 沸點(℃):無資料 相對密度(水=1):1.52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無資料 飽和蒸氣壓(kPa):無資料 燃燒熱(kJ/mol):無意義 臨界溫度(℃):無意義 臨界壓力(MPa):無意義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無資料 閃點(℃):無意義 引燃溫度(℃):無意義 爆炸上限%(V/V):無意義 爆炸下限%(V/V):無意義 溶解性:易溶於水、乙醇、甘油,微溶於甲醇、氫氧化鈉水溶液。 主要用途:用於提煉金、銀等貴重金屬和淬火、電鍍,及制分析試劑、有機腈類、醫藥、殺蟲劑等。 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禁配物:強氧化劑、酸類、水。 避免接觸的條件:潮濕空氣。 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LD50:5mg/kg(大鼠經口) LC50:無資料 生態學資料 其它有害作用: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應給予特別註意。 危險性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細胞內窒息。吸入、口服或經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驟死者臨床分為4期:前驅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深加快、乏力、頭痛;口服有舌尖、口腔發麻等。呼吸困難期有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皮膚粘膜呈鮮紅色等。驚厥期出現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長期接觸小量氰化物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皮膚潰瘍。 燃爆危險:本品不燃,高毒,具刺激性。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不燃。受高熱或與酸接觸會產生劇毒的氰化物氣體。與硝酸鹽、亞硝酸鹽、氯酸鹽反應劇烈,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遇酸或露置空氣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劇毒的氰化氫氣體。水溶液為堿性腐蝕液體。 有害燃燒產物:氰化氫、氧化氮。 滅火方法:本品不燃。發生火災時應盡量搶救商品,防止包裝破損,引起環境汙染。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幹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堿滅火劑滅火。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汙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於幹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也可以用次氯酸鹽溶液沖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然後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組織和儲存 操作註意事項: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註意事項:儲存於陰涼、幹燥、通風良好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必須密封,切勿受潮。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接觸控制、隔離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0.3[HCN][皮] 前蘇聯MAC(mg/m3):未制定標準 TLVTN:OSHA5mg[CN]/m3[皮] TLVWN:ACGIH5mg[CN]/m3[皮] 監測方法:異菸酸鈉-巴比安酸鈉比色法 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盡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毒物時,必須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可能接觸其粉塵時,應該佩戴隔離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徹底清洗。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藥品。單獨存放被毒物汙染的衣服,洗後備用。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 廢棄處置 廢棄處置方法:加入強堿性次氯酸鹽,反應24小時後,再用大量水沖入廢水系統。 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61001 UN編號:1680 包裝類別:O51 包裝方法:裝入塑料袋,袋口密封,再裝入厚度不小於0.75毫米的堅固鋼桶中,桶蓋嚴密卡緊,每桶凈重50公斤;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但玻璃瓶外須加塑料袋。 運輸註意事項: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禁止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化勞發[1992]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誌(GB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6.1類毒害品;劇毒物品分級、分類與品名編號(GA57-93)中,該物質屬第壹類A級無機劇毒品。 氰化物可分為無機氰化物,如氫氰酸、氰化鉀(鈉)、氰酸鉀、氯化氰等,有機氰化物,如乙腈、丙烯腈、正丁腈等均能在體內很快析出離子,均屬高毒類。很多氰化物,凡能在加熱或與酸作用後或在空氣中與組織中釋放出氰化氫或氰離子的都具有與氰化氫同樣的劇毒作用。 工業中使用氰化物很廣泛。如從事電鍍、洗註、油漆、染料、橡膠等行業人員接觸機會較多。日常生活中,桃、李、杏、枇杷等含氫氧酸,其中以苦杏仁含量最高,木薯亦含有氫氰酸。在社會上也有用氰化物進行自殺或他殺情況。 職業性氰化物中毒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其次在高濃度下也能通過皮膚吸收。 生活性氰化物中毒以口服為主。口腔粘膜和消化道能充分吸收。 氰化物進入人體後析出氰離子,與細胞線粒體內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的三價鐵結合,阻止氧化酶中的三價鐵還原,妨礙細胞正常呼吸,組織細胞不能利用氧,造成組織缺氧,導致機體陷入內窒息狀態。另外某些腈類化合物的分子本身具有直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 中毒表現 中樞神經缺氧是起主導作用的。當吸入氰化氣體或吞服大量高濃度致死劑量的氰化鉀(鈉)時,數分鐘內可引起猝死。患者突然發生尖叫聲,隨即倒地,意識喪失,抽搐壹陣,先呼吸停止而死亡。有的出現咽喉緊縮感,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繼而意識喪失、抽搐、角弓反張、循環衰竭、呼吸表淺或呼吸不整,最終呼吸麻痹而死亡。患者皮膚粘膜和血液呈現鮮紅色,此乃血液含氰化血紅蛋白之故。[1]? 緊急施救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汙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徹底沖洗至少20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給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就醫。 立即將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吸氧。呼吸停止者應進行人工呼吸(但避免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心跳停止者,應即時作胸外心臟擠壓。有條件者立即將亞硝酸戊酯2支包在手帕中壓碎,置患者口鼻前吸入,可反復應用2~3次。 在醫院中還可用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或美蘭等進行搶救。近來認為依地酸二鈷(CO2EDTA)、組氨酸鈷等有機鈷鹽類是治療氰化物中毒的較為有效的解毒藥。 治療原則 1.脫離中毒環境、催吐、洗胃等。2.解毒治療(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法)。3.對癥支援治療。 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藥 氰化物是毒性強烈、作用迅速的毒物。工業生產中常用的有氰化鈉、氰化鉀。杏仁、枇杷的核仁中含有氰甙,食用後在腸道內水解釋放出CN—,中毒原理是:CN—與細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起反應,形成氰化細胞色素氧化酶,失去了傳遞氧的作用。 毒理:CN—+Cyt-Fe3+Cyt-Fe3+—CN—(失活) 解毒措施 壹亞硝酸鹽硫代硫酸鈉療法:先用亞硝酸鈉、亞硝酸異戊酯從而迅速生成高鐵血紅蛋白。高鐵血紅蛋白就能從氰化細胞色素氧化酶中把細胞色素氧化酶置換出來,從而恢復活性。[2]? 殘余的CN—用硫代硫酸鈉清掃,生成無毒的硫氰酸鹽排出體外。 二亞甲蘭(美蘭):小劑量亞甲蘭可用於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大劑量亞蘭可用於氰化物中毒的急救。 氰化鈉口服致死量為150~250mg,(若成人口服苦杏仁40~60g即能引起中毒或死亡)。
希望采納
上一篇:回轉式烘幹機和轉筒烘幹機是壹樣的嗎?下一篇:石斛怎麽吃石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