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丁香醫生來回答~
還在為如何餵小寶寶吃藥而苦惱嗎?以下妙招,或許能幫到妳!
壹、選好劑型多省事
1、首選果味劑型藥品
果味泡騰劑可能是最受孩子歡迎的劑型。因為泡騰片放入水中後產生大量氣泡(二氧化碳),對孩子來說很有趣,心理上不會很抗拒,口感又好,跟氣泡水差不多。
但壹定要註意正確用法,泡騰片絕對不能直接吞服。
2、盡量不要選膠囊
膠囊是最不受歡迎的劑型,因為它特別容易粘在口腔裏或者食管上,很不舒服。所以,給孩子吃藥,能不選膠囊就別選膠囊。
實在沒得選的話,可以先讓孩子喝壹些水保持口腔濕潤,再將膠囊放入口中,大口喝水將它吞下去。
二、看劑型調整餵藥策略
如果藥物是片劑,並且溶解於水後服用不影響藥效也不增加毒性,可先將藥片碾成粉末,用溫開水溶化後,自制成「液體劑」。
液體劑的餵法就比較簡單了,可以先把孩子的頭擡高,讓臉側偏,然後用勺伸進去到舌根處,輕輕壓住舌根促使孩子產生吞咽動作,聽到咕咚壹聲,確認孩子把藥吞下後再把勺子拿出來。
兒童止咳糖漿由於其口味的豐富性,深得小寶寶的喜愛,因此家長們在給小寶寶餵服多種藥物時,可以在最後服用止咳糖漿,給孩子留下壹個好的「吃藥印象」。需要註意的是,服用止咳糖漿後只需要漱漱口,別給孩子大口喝水,以免沖淡藥物降低療效。
三、「武力餵藥」也要技巧
如果孩子特別抗拒張嘴,可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孩子兩頰上頜關節處,使上下頜分開。
如果吃藥後孩子立刻嘔吐,可以適當補回相應的量。但如果吃藥後半個小時才嘔吐,就不用補量了。
千萬不要為了減少餵藥次數而增加每次的餵藥量,親娘誒,妳這是在毒孩子!
四、平時心理鋪墊很重要
為了不讓孩子覺得苦苦的藥是洪水猛獸,在孩子長到 6 個月開始添加輔食時,就可以適當給他們喝壹些帶有苦味的果汁和湯水,比如苦瓜汁、芥菜湯等,那麽孩子就不會那麽「怕苦」。
當孩子到了能自己用勺吃飯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采用「心理戰術」,不要把吃藥當成嚇孩子的懲罰手段,而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吃藥是很勇敢的事。
五、以下方式不要做!
1、捏鼻子?當然不行!
捏鼻子餵藥,孩子就只能通過口腔呼吸,很容易引起嗆咳,嚴重的會出現肺部感染,甚至導致窒息死亡。
2、配上果汁?/ 牛奶?/ 母乳?最好別!
果汁:果汁,尤其是鮮榨的那些,含有的元素比較豐富,可能會對藥物產生壹定的作用。比如含維生素C的果汁有還原性,含鈣、鐵的果蔬汁可能與藥物成分結合生成另壹種物質,甚至有些藥物本身在液體中就不穩定,混著果汁吃可能會影響藥效。
牛奶:對部分抗生素、止瀉藥和鐵劑等藥物也不太友善。比如牛奶會降低某些抗生素活性,影響止瀉藥的藥效,使鐵沈澱。
母乳:可能與藥物結合形成另壹種物質,影響藥效。更得不償失的是,孩子本來對母乳充滿好感,壹旦妳將藥物混入母乳後,壹些味覺較為敏感的孩子會發現母乳中有異味,直接吐出來不說,還可能因此抗拒母乳。
3、包在食物裏?不推薦!
有的家長發明出食物包裹法,把片劑研碎、膠囊掰開,灑進食物裏哄孩子吃,其實隱患挺多,因為食物中可能有某種成分會與藥物互相作用,或者影響藥物代謝,尤其有三類藥物不能這麽做:
壹種是強調「不能掰開」的緩釋制劑,主要是壹些緩控釋片、腸溶膠囊、腸溶片,壹旦掰開磨碎會使藥物在短時間內大量釋放,增加藥物的毒性反應,不僅會影響藥效,甚至會有危險;
另壹種是強調「空腹服用」的藥,尤其是消化系統藥物,比如驅蟲藥、止瀉藥等,拌著食物吃也會影響藥效;
有些膠囊殼是為了掩蓋藥物的刺激性或難聞氣味,壹般也不宜掰開。
4、蜂蜜水佐伴?不推薦!
如果是壹歲以下的孩子,絕對不行!
蜂蜜常受到肉毒桿菌的汙染,它們在 100 ℃ 的高溫下仍然可以存活,這對於壹歲以下的寶寶是很大的威脅,因為他們腸道內的正常菌群還無法抑制肉毒桿菌產生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