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藥物發現理論的不斷發展,以試錯法尋找新藥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但在壹些重要藥物的發現過程中,運氣依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順鉑的發現就是壹個經典的例子。當初,研究者的動機是想研究電場對培養中的細胞生長的影響,結果意外發現實驗中所用的鉑電極能形成殺死腫瘤細胞的陽離子鉑。基於此發現,研究者通過系列實驗證明順鉑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弗萊明發現青黴素的過程也可謂是運氣使然。如果弗萊明當初用消毒水沖洗並清潔了細菌培養皿,又或者他沒有把細菌培養皿留在實驗臺上,再或者他沒有忘記關實驗室的窗戶,更甚至於1928年夏倫敦的氣溫沒有先冷9天再熱6天,這些條件任壹壹條符合的話,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恐怕都沒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上了。
回顧這些與運氣相伴的藥物的發現史,我們除了羨慕別人的好運氣,還應該思考為什麽是這些人抓住了好運帶來的機遇。我認為敏銳的觀察力和對異常現象的好奇心是兩個重要的條件。還是以青黴素為例,弗萊明當時註意到葡萄球菌培養液中的細菌在有黴菌的部分都被溶解了。弗萊明認識到這種黴菌能抑制細菌的生長。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他進壹步培養這種黴菌,分離到壹種萃取物並將其命名為青黴素。在我們的日常實驗中,其實也經常會碰到實驗結果與預期假設不符的情況。而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應該仔細分析查找原因,新的發現也許就在這些異常結果之中。
對於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硬性要求,註定了新藥發現是壹個屢敗屢戰的過程。1910年,埃爾利希與他的助手試驗了605個化合物,以期尋找對抗梅毒的藥物,結果都失敗了,但最後他們在第606個化合物砷凡納明上獲得了成功。1911年,該化合物以商品名灑爾佛散上市,但臨床使用中發現該化合物仍具有嚴重的副作用。1912年,比灑爾佛散更好的衍生物新灑爾佛散上市,而該化合物是埃爾利希測試過的第904號化合物。伴隨著高通量篩選、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以及眾多自動化技術的實現,對成千上萬個化合物進行篩選以尋找先導化合物已經是輕而易舉。但從先導化合物到最終新藥成功上市,這之中的每壹步驟都伴隨著推倒重來的風險。作為藥物研發人員,應該正確對待每次失敗,從失敗中尋找原因和出路,堅持、堅持、再堅持,也許下壹個就可以敲開成功的大門。
當前在市場銷售中大獲成功的“重磅炸彈”藥物大多都是在相應疾病治療領域的突破性產品。這種突破表現在更優的安全性、與原有手段不同的作用機制等方面。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曲妥珠單抗)是第壹個有靶點的癌癥治療藥物。2014年赫賽汀全球銷售額達到了巔峰的68億美元,赫賽汀曾經在很多年的時間裏成為全球銷售額排名第三的藥品,在乳腺癌治療領域裏獨樹壹幟。截至到目前,這類藥物中還沒有哪壹種銷售量能夠超過赫賽汀。輝瑞的“重磅炸彈”藥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在上市時已有多種同機制藥物在臨床上使用,但多項臨床試驗表明立普妥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都要優於同類競品。因此,立普妥在1年內由剛上市時的3億美元銷售額增長至10億美元。2004,立普妥更是成為了世界藥物的銷售冠軍,銷售額達到了109億美元,成為第壹個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的藥物。總結這些藥物成功的原因,我們可以發現大的治療領域以及優於同領域競品的藥物性質是兩大重要因素。由這兩大因素出發,我們來尋找創新的出發點:
由於工作需要,我平時接觸了很多中藥方面的內容。由於很多中藥缺乏系統的整理和研究,很多人對於中藥有很大的誤解。但不容質疑的是,有很多中藥處方都是經過大量的臨床應用篩選總結出來的,可以說這部分驗方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藥物發現寶庫。本書中提到的強心藥洋地黃強心苷的發現過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這裏引述如下:
除了洋地黃之外,如抗腫瘤藥長春花堿、紫杉醇,降脂藥洛伐他汀(中藥紅曲中即有此化合物),抗瘧藥青蒿素, 神經系統藥物東莨菪堿、毛果蕓香堿等都是從植物中發現的。這些例子都說明以臨床有效中藥驗方作為新藥發現的切入點,是行之有效的。而這也可能是古老中藥煥發新活力的途徑。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也解藥物發現史,也可以為我們進行新藥研發提供啟發和思路。這本書值得每壹位從事醫藥領域工作的人閱讀。Jie Jack Li還有另外兩本書也值得壹看,分別是《“重磅炸彈”藥物:醫藥工業興衰錄》、《創新藥物發現:實踐、過程和展望》,如有機會也希望能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