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就意識到藥食同源,沒有明顯的界限,只是劑量有區別。藥食同源反映了中國對藥食關系的傳統認識,也反映了中國的食品保健思想。
藥食同源的中藥富含生物活性物質,可作為特色資源開發成相關功能食品,實現傳統醫學與現代理念的結合。到2018年底,藥食同源種已經增加到110,黃芪也納入其中。
黃芪為豆科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屬中醫補藥。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黃芪最早記載於中國醫學史上四大經典著作之壹的《神農本草經》。
名著《西醫學經驗》將黃芪描述為“益氣升氣,治胸中之氣郁”。研究表明,黃芪被用來治療常見的衰弱和慢性疾病,並在早年改善人體的活力。
黃芪是滋補藥之壹,擅長補氣升陽升高血壓。黃芪具有健脾補腎、平肝潛陽的作用,還可治療腎病性高血壓。其對血壓的影響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與黃芪的劑量和用法有直接關系。
現代醫學對黃芪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主要含有多糖、皂苷、黃酮類、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黃芪中含有25種氨基酸,包括人體所需的大部分必需氨基酸,以及鉀、鎂、鈣、硒、錳、鋅等微量元素。
根據黃芪的這些化學成分,發現其具有抗腫瘤、增強免疫力、抗衰老、保肝、增強心肌收縮力、利尿等多種藥理作用。因此,黃芪被廣泛用於保健和臨床治療疾病,是壹種常用的扶正藥物。
中醫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中醫理論是中國傳統醫學的核心。隨著對中藥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中草藥,尤其是滋補中藥,被應用到現代食品工業中。
黃芪作為中醫傳統的滋補藥物,因其化學成分的多樣性和顯著的藥理作用,被廣泛應用於保健食品中。
目前,黃芪在食品領域主要用於制作功能性復合飲料、餅幹、酸奶等。,用於增強免疫力,緩解體力疲勞,降低血糖。
黃芪提取物多制成單劑或保健食品,其抗癌、抗衰老、預防感冒、強身健體的功效得到廣泛認可。
此外,發現藥食同源的中藥黃芪對腸道菌群有正向調節作用,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和代謝,可抑制肝臟的肥胖、脂肪變性和神經炎癥。
黃芪多糖除了直接作用於腸道菌群外,還可以通過對腸道黏膜的有益作用間接調節腸道微環境。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對重大疾病預警診斷、疾病危險因素早期幹預等關鍵技術的需求日益加深,這些趨勢必然使藥食同源的中藥功能食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妳了解藥食同源的黃芪嗎?
參考資料:
[1]黃芪的生物活性及其在保健食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食品科學,2014。[2]黃芪作為功能性食品與腸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中國中醫藥雜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