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環磷酸腺苷在血小板聚集中的作用

環磷酸腺苷在血小板聚集中的作用

抗凝藥物包括肝素、維生素K拮抗劑華法林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劑,通過抗凝血酶間接抑制因子ⅱA和ⅹ A。

抗血小板藥物主要包括抑制血栓素A2(TXA2)通路的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噻吩吡啶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

血液凝固是蛋白質水解活化的復雜鏈式反應,最終將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穩定的不溶性纖維蛋白,血細胞被截留形成血凝塊。涉及的凝血因子包括12用羅馬數字編號的凝血因子,前激肽釋放酶(pre-k)和激肽釋放酶(Ka)。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血小板磷脂(P1或PF3)等。抗凝劑是幹擾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藥物,主要用於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肝素

來源和化學肝素含有不同長度的酸性粘多糖。它們主要由硫酸-D-氨基葡萄糖、硫酸-L-艾杜糖醛酸、硫酸-D-氨基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中的兩個二糖單元組成,是分子量為5000 ~ 30000的混合物。它們含有大量的硫酸基團和羧基,是強酸性的,帶有大量負電荷。藥用肝素是由。

藥理作用肝素在體內外具有很強的抗凝血作用。靜脈註射後立即發生抗凝作用,與其負電荷大有關,可使多種凝血因子失活。這種作用依賴於抗凝血酶ⅲ (at ⅲ)。At ⅲ是凝血酶和因子α、ⅶα、ⅸ α,含絲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劑如ⅹ α。通過精氨酸-絲氨酸肽鍵與凝血酶結合,形成at ⅲ凝血酶復合物使酶失活。肝素可以將這種反應加速壹千倍以上。肝素與at ⅲ中含有的賴氨酸結合後,引起at ⅲ的構象變化,使at ⅲ中含有的精氨酸殘基更容易與凝血酶的絲氨酸殘基結合。肝素-at ⅲ凝血酶復合物壹旦形成,肝素從復合物中解離出來,然後與另壹個分子at ⅲ結合,重新利用。atⅲ-凝血酶復合物被網狀內皮系統清除。凝血酶活性的抑制與肝素分子的長度有關。分子越長,酶的抑制作用越大。

肝素也有降脂作用,因為它能使血管內皮釋放脂蛋白脂酶,水解乳糜微粒和VLDL。但停藥後會引起“反彈”,使血脂升高。

體內過程肝素是壹種帶大量負電荷的大分子,口服不能吸收。靜脈給藥後,60%的肝素集中在血管內皮,大部分被網狀內皮系統破壞,很少以原形從尿中排出。肝素t1/2的抗凝活性與劑量有關,靜脈註射100,400,800U/kg,抗凝活性T65433。

臨床應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擴大,如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腦栓塞和急性心肌梗死。

2.應早期應用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以防止因纖維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繼發出血。

3.抗凝,如心血管手術、心導管插入術和血液透析。

過量使用肝素容易導致自發性出血。壹旦發生,停用肝素,註射帶正電荷的魚精蛋白,每1mg魚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部分患者在應用肝素後2 ~ 14天可出現血小板缺乏,與肝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關。

肝素不易穿過胎盤屏障,但可導致孕婦早產和胎兒死亡。

連續使用肝素3 ~ 6個月可引起骨質疏松和自發性骨折。肝素還會引起過敏反應,如皮疹和藥物熱。肝腎功能不全、出血性體質、消化性潰瘍、重度高血壓患者及孕婦禁用。

香豆素類

它是壹種含有4-羥基香豆素基本結構的物質,因參與體內代謝而被稱為口服抗凝劑。有雙香豆素、華法林、醋香豆素等。它們的藥理作用是壹樣的。

藥理作用香豆素類是維生素K的拮抗劑,抑制維生素K在肝臟中由環氧化物轉化為對苯二酚,從而阻止維生素K的重復利用,影響含有谷氨酸殘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ⅷ、ⅹ的羧化,使這些因子停留在無凝血活性的前體階段,從而影響凝血過程。對上述形成的因素沒有抑制作用。所以抗凝效果出現的比較慢。壹般8 ~ 12小時生效,1 ~ 3天達到高峰。停藥後,抗凝作用可維持數天。雙香豆素的抗凝作用緩慢,持續4 ~ 7天。華法林的抗凝作用出現迅速,持續2 ~ 5天。

華法林在體內口服完全吸收,1小時後可在血漿中檢出,2 ~ 8小時達峰值。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為90% ~ 99%。t1/2為10 ~ 60小時。主要在肝臟和腎臟代謝。雙香豆素的吸收不規則,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為90% ~ 100%。

臨床應用同肝素,可防止血栓形成和發展。也可作為心肌梗塞的輔助藥物。口服有效,作用時間長,但作用出現較慢,劑量不易控制。也用於風濕性心臟病、髖關節置換術、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等手術後預防靜脈血栓形成。

不良反應的劑量應根據凝血酶原時間25 ~ 30秒(正常值為12秒)進行調整。劑量過大容易引起出血,可用維生素K反制,必要時應給予新鮮血漿或全血。禁忌癥同肝素。其他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和過敏。

藥物相互作用①食物中維生素K的缺乏或應用廣譜抗生素抑制腸道細菌,可降低體內維生素K的含量,可增強該類藥物的作用。②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劑可與該類藥物產生協同作用。③水合氯醛、羥丁氮酮、硫脲、奎尼丁等。可通過替代血漿蛋白、水楊酸鹽、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來增強該類藥物的作用。

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和動脈粥樣硬化中起重要作用,藥物主要通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和增加血小板內cAMP濃度來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分泌。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可與環氧化酶的活性部分絲氨酸發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反應,使酶失活,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減少對血小板有強烈促凝作用的血栓烷A2(TXA2)的產生,抑制血小板功能。環氧化酶的抑制也抑制血管內皮中前列環素(PGI2)的產生,前列環素也抑制血小板。然而,阿司匹林對環氧合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只有新的血小板進入血液循環才能恢復,而血管內皮細胞中的環氧化酶由於DNA的合成可以很快恢復。因此,每天口服75毫克的阿司匹林可以產生最大的抗血小板作用。現已明確阿司匹林對血小板功能亢進引起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積極作用,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再梗死率和死亡率。短暫性腦缺血也能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潘生丁

雙嘧達莫又稱潘生丁,對血小板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cAMP,抑制腺苷攝取,進而激活血小板腺苷環化酶,增加cAMP濃度。單用雙嘧達莫效果較弱。與華法林聯用,可預防心臟瓣膜置換術後血栓形成。

前列環素

前列環素(PGI2)能激活腺苷環化酶,增加cAMP濃度。PGI 2不僅能抑制各種誘導劑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分泌,還能擴張血管,具有抗血栓作用。PGI 2極不穩定,t1/2得分只有2 ~ 3。通過靜脈滴註用於急性心肌梗塞和周圍閉塞性血管疾病。

噻氯匹定

噻氯匹定是壹種強效血小板抑制劑,能抑制由ADP、AA、膠原、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口服吸收好,臨床應用24-48小時起效,3-5天達高峰,t1/2為24-33小時。用於預防急性心肌梗塞、短暫性腦缺血和中風。

  • 上一篇:65438+10月13大慶疾控風險提示(大慶疾控防疫提示)
  • 下一篇:朱麗婭·奎註冊商標了嗎?還有哪些類別可以註冊?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