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產品價值與邊際產品收益的區別:
MR是產出,VMP是要素,是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VMP曲線的位置高低取決於MP(L)和P,當價格水平上升或要素的邊際產品函數上升時,VMP曲線將向右上方移動,反之則向左下方移動。邊際貢獻是管理會計中經常用到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每單位產品或要素所產生的銷售收入減去平均可變成本後的余額,邊際貢獻是運用盈虧分析原理進行產品生產決策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通常,邊際貢獻也被稱為 "邊際利潤 "或 "貢獻毛利 "等。
邊際貢獻可分為單位產品邊際貢獻和全部產品邊際貢獻,其計算方法如下:
單位產品的邊際貢獻 = 單位價格 - 單位可變成本
所有產品的邊際貢獻 = 所有產品的銷售收入 - 所有產品的可變成本
所有產品的邊際貢獻 = 所有產品的銷售收入 - 所有產品的可變成本
所有產品的邊際貢獻 = 所有產品的銷售收入 - 所有產品的可變成本
很明顯、邊際貢獻越大越好,在定價決策時,必須首先保證邊際貢獻不為負數,而且應該考慮到,所有產品的邊際貢獻應足以覆蓋固定成本,並仍有壹定的節余。在特殊定價的情況下,邊際貢獻為正是接受或不接受的底線。
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壹定數量品種的邊際貢獻首先用於彌補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全部固定成本,在彌補企業所發生的全部固定成本後,如有盈余,才能構成企業的利潤。這可能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1)當所提供品種的邊際貢獻正好等於所發生的全部固定成本時,企業只能保本,即做到不盈不虧。
(2)當所提供品種的邊際貢獻小於所發生的固定成本總額時,企業就會發生虧損。
(3)當所提供品種的邊際貢獻大於所發生的固定成本總額時,企業就會盈利。
所以,品種邊際貢獻的實質反映了產品對於企業盈利能力所能做出貢獻的大小,只有當產品的銷售量達到壹定量時,品種的邊際貢獻才能彌補所發生的固定成本總額,為企業的盈利能力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