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的醫藥品已有壹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別是合成分子結構復雜的藥物時,它不僅比化學合成法簡便,而且有更高的經濟效益。
半個世紀以來微生物轉化在藥物研制中壹系列突破性的應用給醫藥工業創造了巨大的醫療價值和經濟效益。微生物制藥工業生產的特點是利用某種微生物以“純種狀態”,也就是不僅“種子”要優而且只能是壹種,如其它菌種進來即為雜菌。對固定產品來說,壹定按工藝有它最合適的“飯”—培養基,來供它生長。培養基的成分不能隨意更改,壹個菌種在同樣的發酵培養基中,因為只少了或多了某個成分,發酵的成品就完全不同。如金色鏈黴菌在含氯的培養基中可形成金黴素,而在沒有氯化物或在培養基中加入抑制生成氯化的物質,就產生四環素。藥物生產菌投入發酵罐生產,必須經過種子的擴大制備。從保存的菌種斜面移接到搖瓶培養,長好的搖瓶種子接入培養量大的種子罐中,生長好後可接入發酵罐中培養。不同的發酵規模亦有不同的發酵罐,如10噸、30噸、50噸、100噸,甚至更大的罐。這如同我們作飯時用的大小不同的鍋。
我們吃的維生素、紅黴素、潔黴素等,註射用的青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就是用不同微生物發酵制得的。醫藥上已應用的抗生素絕大多數來自微生物,每個產品都有嚴格的生產標準。預測生物制藥的研究進展,它將廣泛用於治療癌癥、艾滋病、冠心病、貧血、發育不良、糖尿病等多種疾病。